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海华

作品数:32 被引量:228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国家教委资助优秀年轻教师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农业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3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8篇地震
  • 6篇断层
  • 5篇应力场
  • 5篇值模拟
  • 4篇数值模拟
  • 4篇构造应力场
  • 3篇地质
  • 3篇第四纪
  • 3篇岩石
  • 3篇应力
  • 3篇构造应力
  • 2篇地铁
  • 2篇应力状态
  • 2篇有限元
  • 2篇运动学
  • 2篇杂岩
  • 2篇太古宙
  • 2篇土壤
  • 2篇鲜水河断裂
  • 2篇滑坡

机构

  • 31篇北京大学
  • 2篇四川省地震局
  • 1篇广东省地震局
  • 1篇云南省地震局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作者

  • 31篇梁海华
  • 8篇刘树文
  • 7篇潘懋
  • 7篇侯建军
  • 5篇郑文涛
  • 3篇常祖峰
  • 3篇贾晋康
  • 3篇刘锡大
  • 3篇盖增喜
  • 3篇华永刚
  • 3篇雷军
  • 2篇吴月照
  • 2篇董文忠
  • 2篇蔡永恩
  • 2篇安金珍
  • 2篇闻学泽
  • 2篇王关玉
  • 2篇赵永红
  • 1篇熊春阳
  • 1篇王世民

传媒

  • 5篇地震地质
  • 5篇北京大学学报...
  • 3篇中国地震
  • 2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中国地质灾害...
  • 1篇地质科学
  • 1篇岩石力学与工...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岩石学报
  • 1篇华南地震
  • 1篇四川地震
  • 1篇中国环境监测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防灾减灾学报
  • 1篇1990年中...
  • 1篇中国地震学会...
  • 1篇中国地震学会...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2
  • 1篇2001
  • 3篇2000
  • 4篇1999
  • 1篇1998
  • 2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4
  • 3篇1993
  • 3篇1992
  • 1篇1991
  • 1篇1990
  • 1篇1986
  • 1篇1982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浪底工程库区岸坡倾倒变形研究被引量:19
1999年
倾倒变形是小浪底库区基岩岸坡最基本的变形方式,它与陡倾角构造节理结构面的发育密切相关。构造应力与岩体自重应力的联合作用共同构成其形成机制。应用非弹性理论对倾倒变形机制进行的数值模拟,得出了与野外实测剖面非常吻合的结果。
常祖峰谢阳梁海华
关键词:倾倒变形体值模拟
中国川西地区鲜水河断裂和则木河断裂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及地震活动性对比研究被引量:28
1994年
鲜水河断裂与则木河断裂在几何学特征、运动学特征和地震活动性方面既有明显的相似之处,又有着重要的差别。由于这两条断裂带都位于川滇菱形块体的北东边界,同属川西巨型左旋走滑断裂带的组成部分,因此在断裂的几何格局、活动方式和地震活动等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然而,在菱形块体自北西向南东方向运动的过程中,由于其东部受到四川地块的阻挡使得块体边界的位移呈现由北西向南东递减的趋势,进而造成了两条断裂带在地震活动性方面的差异。根据详细的野外调查和已有成果,我们认为,断层的活动方式、滑动速率以及变形和变位的调整方式等运动学特征决定了两条断裂带在地震活动性方面的特征,而这些又与断裂带的几何学特征及与周围断裂的组合方式密切相关。通过对两条断裂带的对比研究,可以使我们对每条断裂有更好的理解和深入的认识。
潘懋梁海华蔡永恩闻学泽贾晋康
关键词:几何学运动学地震活动性
回归分析方法在地震科学应用中的问题与探讨被引量:4
2006年
分析了回归分析方法在地震科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按变量之间的物理关系进行分类回归的新观点。针对实际地震问题给出了具体的分类方案,从理论上论述了不同类型问题采用不同的回归方法的必要性。通过对实际地震问题分析,剖析了现有回归分析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类型统计问题如何选用适当的回归分析方法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姜慧唐丽华梁海华
关键词:物理量
华北地区深、浅部应力状态的差异及其成因研究被引量:6
2000年
在分析和评价各种应力资料的基础上 ,从三维空间分析应力图象的差异性 ,并从边界条件和岩石圈介质的不均一性出发 ,提出华北地块构造应力双层模式。然后用有限元方法进行了模拟 ,计算结果与实际资料相当吻合 ,即以 10km左右深度的滑脱面为分界 ,其下存在一个比较一致的以近水平的北东 北东东的最大主压应力为特征的挤压应力场 ,而滑脱面之上的浅部地块内主应力方向的一致性很差 ,总体上反映出多方向伸展的格局。计算得到的剪应力分布有助于对大震震源位置的预测。
梁海华刘树文侯建军常祖峰
关键词:应力状态滑脱面华北地块
从块体水平差异运动分析西昌地区构造应力场
<正>四川省西昌地区中更新统昔格达组地层的变形变位等资料表明该区的应力图象具有明显的分区性,即大致以礼州为分界,其北至泸沽、冕宁一带以强烈的褶皱变形为主,推测主压应力方向为北西西;而礼州以南的西昌、邛海周围则广泛发育北北...
梁海华贾晋康潘懋
文献传递
大地震的发生条件
2010年
大地震(特别是8级以上的大地震)的发生必须满足2个基本条件:一个是震源附近要有超过岩石弹性极限的高应力背景;另一个是该处的岩石具有发生地震的能力,即在大地震孕育所需的时间尺度(几千年以上)内岩石能长期保持弹性。为考察第1个条件,分析了中国周边三大板块的作用力。认为太平洋板块在海沟附近的俯冲方式所产生的水平力分量较小,而且海沟离中国大陆较远,因此它对中国的地震影响不大;菲律宾海板块对台湾的碰撞使台湾及福建沿海地区为高应力区,但由于碰撞边界的长度只有200km左右,其影响范围不大;印度板块向北推挤是产生中国西部及华北高应力区的最主要原因,文中较详细分析了它的作用,并据此尝试性划分了3个对中国具有强烈影响的地震带。根据岩石的流变性质和地质形成时代把地质体分成了刚性、次刚性和较柔性3类。初步计算了刚性地块的弹性持续时间至少在1Ma以上,而柔性地块的弹性持续时间最多为1ka。因此,8级大地震的位置与刚性地块密切相关。
梁海华
关键词:应力状态岩石圈流变学
长期受压地区共轭剪切角由锐角向钝角转化的一种机制
<正>岩石受到超过其抗剪强度的挤压力作用将会产生X型剪破裂。这两组共轭剪破裂的夹角通常一组为锐角,另一组为钝角,而前者的角平分线正好对着最大主压应力方向。这一实验结果被广泛用于地质学中的区域应力场的分析。例如,运用共轭X...
梁海华
文献传递
太行山太古宙变质杂岩中富铝片麻岩的变质作用被引量:22
1997年
太行山太古宙变质杂岩中富铝片麻岩主要分布在湾子岩系的底部,常常与大理岩密切伴生或者以似层状体产于花岗质片麻岩中。依据岩石结构和反应关系将变质作用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三个阶段。早期矿物组合为Gt(石榴石)+St(十字石)+Pl(斜长石)+Ms(白云母)+Bi(黑云母)+Ru(金红石)+Qz(石英)±K-fs(钾长石);中期矿物组合为Gt+Ged(铝直闪石)+Bi+Pl+Ilm(钛铁矿)+Co(刚玉)+Sil1(毛发状夕线石)+Qz+K-fs±Ms;晚期矿物组合为Hc+K-fs+Sil2(针柱状夕线石)。矿物温度压力计和内部一致性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早期矿物组合形成于680℃和0.8GPa左右,刚玉、铝直闪石和毛发状夕线石组合形成于730℃~750℃和0.7GPa左右的很窄的P-T范围内,夕线石和尖晶石矿物组合的形成温度与前一组合相似或略高,压力偏低。在P-T空间上上述矿物组合的演化构成了一条近等温减压(ITD型)的PTt轨迹。
刘树文梁海华
关键词:杂岩片麻岩变质作用
太行山太古宙湾子岩系的流体与岩石平衡体系被引量:5
1999年
太行山太古宙湾子变质层状岩系主要由富铝片麻岩、各类大理岩、变粒岩等组成。富铝片麻岩和大理岩类岩石中平衡流体成分相差甚大:与透辉大理岩和橄榄大理岩平衡的变质流体成分x(H2O)=0.02~0.07,近于纯二氧化碳;与富铝片麻岩平衡的流体成分则含有相对较高的水,x(H2O)=0.27~0.747。不同成分的岩石在很小区域内变质流体成分存在较大差别,它们主要受岩性控制。富铝片麻岩水的摩尔分数较高,大理岩水摩尔分数极低,反映了它们的流体岩石平衡体系以内部缓冲作用为主。这与阜平片麻杂岩的以渗透作用为主的流体岩石平衡体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映了湾子变质层状岩系与阜平片麻杂岩形成于不同的构造层次。
刘树文梁海华华永刚
关键词:流体成分岩石变质作用太古宙
铲形正断层上盘活动特征及对断层分段的意义
<正>铲形正断层的尺度大小不一,较小的向下终止于脆性地壳内的某些软弱夹层, 较大的可破裂至脆韧性转换带。铲形正断层上盘在引张应力和重力作用下,沿凹曲的断层面向下滑动,并使上盘块体产生旋转,形成单侧断陷的不对称性盆地。研究...
侯建军白太绪梁海华郑文涛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