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了解山东省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与自评健康现状,探讨两者关系及影响自评健康的相关因素,为全面推进健康乡村建设、促进老年健康提供决策依据。方法2023年2—8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利用自制问卷、视觉模拟标尺(European Quality of Visual Analogue Scale,EQ-VAS)得分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对山东省东部、中部、西部3个市≥60岁农村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农村老年人自评健康的影响因素。结果1981名山东省农村老年人参与调查,EQ-VAS评分为(70.27±17.48)分,SSRS评分为(30.53±6.88)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社会支持评分(β=0.176)、充满信心的养老生活期望(β=6.192)、有农村幸福院但没有服务(β=2.039)、有农村幸福院且提供基本生活照料服务(β=2.137)、偶尔感到孤独寂寞(β=8.704)、没有焦虑抑郁感(β=15.033)、偶尔有焦虑抑郁感(β=10.947)是农村老年人自评健康的正向因素(P<0.05);年龄为70~<80岁(β=-2.322)、≥80岁(β=-4.251)、低收入(β=-8.128)是农村老年人自评健康的负向因素(P<0.05)。结论社会支持与农村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显著相关,应全面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加强对农村老年人的社会支持,强化对农村低收入与高龄老年人的关怀,开展老年人喜闻乐见的乡村活动方式,以老龄人口健康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目的探讨医养结合机构入住老年人收入水平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为医养结合视域下加强对老年人的经济支持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利用自制问卷于2017年6月-2018年8月在青岛市7个区抽取43家医养结合机构入住的1907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的平均得分为(3.90±0.908)分,收入水平的平均得分为(3.29±1.125)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有疾病、感到一般或有孤独寂寞感、感到一般或有焦虑抑郁感、对人际关系满意度感到不满意、有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障碍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较低;收入水平高、最理想的医养结合机构类型为医疗机构内设养老机构模式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较高(P<0.05)。结论收入水平与医养结合机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关系密切。应加大对老年人的经济救助,提高老年人的收入水平和经济状况,提升其主观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