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丽
- 作品数:6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斑点追踪技术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右室收缩功能
- 目的:1.探讨斑点追踪成像(STI)技术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右室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2.探讨SLE患者右室功能改变情况,并比较SLE合并肺动脉高压(PAH)组与单纯SLE组右室心内膜下心肌整体及局部收缩功能是...
- 柴丽
- 关键词:斑点追踪技术系统性红斑狼疮右室功能
- 文献传递
- 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的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 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STI)技术评价SLE活动期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方法 入选SLEDAI评分≥5分的SLE患者40例[包括单纯SLE组24例,合并肺动脉高压(PAH)组16例],健康对照组35名.应用STI技术测定右心室游离壁及室间隔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和右心室整体心内膜下心肌纵向收缩峰值应变(PSS),对各研究对象的参数进行比较,并分析影响右心室整体应变的主要因素.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SNK-q法、Spearman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SLE组右心室壁各节段PSS及右室整体应变(GLS RV)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SLE组右心室壁节段PSS游离壁基底段(bas FW)及GLS RV分别为(-27±8)%和(-22±4)%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3±6)%和(-26±4)%(t=-3.619,P=0.001;t=-4.815,P=0.000);SLE组与对照组常规超声参数三尖瓣口舒张期流速比值及右心室射血分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合并PAH组与单纯SLE组相比,常规超声测值及右心室各节段PSS和GLS R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bas FW分别为(-22±6)%和(-30±7)%及GLS RV分别为(-18.4±2.3)%,(-23.7 ±3.5)%(t=-3.581,P=0.001;t=-5.769,P=0.000).③中至重度SLE组右心室前壁厚度高于轻度组[分别为(5.0±0.8) mm和(4.3±0.8)mm; t=-2.49,P=0.017],bas FW[分别为(-22±9)%和(-35±6)%,t=-3.125,P=0.03]及室间隔基底段[分别为(-19±6)%和(-24±6)%;t=-2.272,P=0.029)和GLS RV[分别为(-19±4)%,(-24±7)%;t=-3.016,P=0.015]低于轻度组.结论 SLE患者右心功能减低,STI技术可客观地评价右心室纵向收缩功能.
- 陈武柴丽杨丽清李奕莹李淳郝轶群杨洁
- 关键词:斑点追踪技术
- 组织多普勒成像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右室舒张功能的临床价值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技术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右室舒张功能。方法临床确诊的SLE患者40例和正常对照组35名,应用脉冲多普勒测量三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E),舒张晚期血流峰值速度(A),计算E/A;应用组织多普勒测量右室游离壁三尖瓣瓣环处舒张早期峰值运动速度(Em)、舒张晚期峰值运动速度(Am)及等容舒张时间(IVRT),计算Em/Am、E/Em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LE组E/A、Em/Am降低,IVRT延长,E/Em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组织多普勒成像能够反映SLE患者右室舒张功能的改变。
- 柴丽陈武许建萍徐琨李奕莹郝美芳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右室功能舒张功能组织多普勒
- 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患者右室纵向收缩功能
- 目的:运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STI)技术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活动期患者右室游离壁及室间隔各节段和右室整体的纵向收缩功能。方法:根据美国风湿病学会1997年诊断标准确诊为SLE的活动期患者40例,女35例,男5...
- 陈武柴丽许建萍徐琨李奕莹
- 关键词:斑点追踪成像技术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
- 文献传递
- 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患者右室纵向收缩功能
- 探讨了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活动期患者右室游离壁及室间隔各节段和右室整体的纵向收缩功能,并运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STI)技术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SLE患者右心功能损害,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可准确、客观地评价右心...
- 陈武柴丽许建萍徐琨李奕莹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纵向收缩功能斑点追踪成像技术
- 文献传递
- 斑点追踪技术评价急性肺栓塞患者右心室局部收缩功能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观察急性肺栓塞(acutepulmonaryembolism,APE)患者抗凝、溶栓治疗前后右室心肌应变、应变达峰时间的特点,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在APE患者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急性肺栓塞患者25例,正常对照组3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并记录右室侧壁及室间隔的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心肌纵向收缩峰值应变(PSS)和应变达峰时间(sT),并计算达峰时间均数(ST。)和标准差(STsU)。结果①APE患者治疗前右室侧壁及室间隔各节段PSS减低(P〈O.05)。②APE治疗后右室侧壁及室间隔各节段PSS高于治疗前(P〈O.05);治疗后心尖段PSS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节段PSS低于对照组(P〈0.05)。③APE治疗前后STSD增高(P〈O.05)。结论APE患者右室心肌各节段PSS减低,心肌应变达峰时间标准差增大;APE治疗后心肌应变有所恢复,但仍减低。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可客观评价APE患者治疗后疗效。
- 陈武李奕莹徐琨许建萍杨永生刘晓芳柴丽
- 关键词:超声心动描记术肺栓塞心室功能斑点追踪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