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锦顺
- 作品数:13 被引量:21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六研究所更多>>
-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兵器科学与技术更多>>
- 卫星自适应调零技术对抗方法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自适应调零技术作为通信抗干扰的一种重要手段,在信息及其对抗的斗争中得到应用和重视,特别是在高轨卫星通信中广泛使用该技术。对其基本原理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抗策略和需要解决的一些关键技术。
- 林锦顺丰涛陈斌辉蒋春山
- 关键词:自适应抗干扰零陷
- 一体化电子侦察卫星载荷总体技术研究被引量:5
- 2008年
- 介绍了电子侦察卫星的概况和21世纪高科技局部战争中电子侦察卫星的运用,阐述在电子侦察领域,电子侦察卫星具备的特点和优势,以及发展新一代电子侦察卫星需要解决的一些关键技术。
- 林锦顺卢胜军吴献忠
- 关键词:电子侦察一体化抗干扰
- 复杂电磁环境构建及综合射频一体化设计被引量:2
- 2019年
- 未来信息化战争,信息传递在整个作战环节中将更突显重要性。通信、雷达、导航、制导、引信、遥控遥测等敌我双方各种信号交织布满整个战场,构成了复杂的电磁作战环境。就目前驻地训练的实际环境来看,开展复杂电磁环境下训练还有很大差距,主要原因是电磁训练的平台尚不健全。因此,搭建驻地电磁环境下训练平台是当务之急,尤其是要抓紧研制复杂电磁环境下的作战仿真系统,模拟实际作战电磁环境。对复杂电磁环境构建及综合射频一体化设计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构建方案和需要解决的一些关键技术。
- 林锦顺吕大鑫程明卢胜军
- 关键词:复杂电磁环境一体化软件无线电
- 用HP-EESOF软件分析接收机的互调失真
- 2002年
- 本文介绍了应用Agilent公司的Advanced Design System软件对短波监测接收机前端射频电路的互调失真进行仿真,包括如何建模及仿真过程等,并把仿真的结果与实际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
- 林锦顺吴献忠
- 关键词:监测接收机互调失真
- 多波束自适应天线阵列对抗技术研究被引量:4
- 2009年
- 多波束自适应天线作为通信抗干扰的一种重要手段,在信息与信息对抗中日益得到重视与应用,特别是卫星通信中广泛使用了该技术。对其基本原理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抗策略和需要解决的一些关键技术。
- 林锦顺蒋春山陈永其陈良文
- 关键词:自适应多波束零陷抗干扰
- 一种基于提升小波的快速图像融合算法被引量:4
- 2014年
- 提出了一种基于提升小波变换的快速多聚焦图像融合方法。首先利用提升小波算法将原始图像分解为四个子带:LLLHHLHH后将代表三个方向高频细节子带LHHLHH采用提升小波反变换,以获得各方向子带的高频细节图像,采用高斯核权重算法计算所得到的高频细节图像的非均匀加权区域能量,再根据基于能量的图像融合规则得到最终融合图像。对比了几种多聚焦图像融合方案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融合效果相当的情况下,文中方法比现有方法在处理速度上有明显的优势。
- 邵国峰林锦顺张卫国
- 关键词:提升小波高斯核
- 一种基于插入介质波导的新型滤波结构
- 2008年
- 提出一种基于插入介质波导的新型滤波结构。采用微带线对插入介质波导进行馈电,使馈电结构更加易于实现。在插入介质波导中引入U形不连续结构,并通过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算法提取相应的等效集总电路参数,从而实现带通滤波器的设计。最后,设计并实际加工了一款带通滤波器的测试样品。实测结果与设计要求基本吻合,说明了该新型滤波结构是可行的。
- 丁让箭林锦顺卢胜军吴先良
- 关键词: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带通滤波器馈电结构微带线
- 毫米波卫星链路对抗方法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未来信息化战争中,通信更加依赖于空间能力,因此各国都非常重视卫星通信的发展,尤其是毫米波抗干扰卫星通信系统。毫米波抗干扰卫星通信具有频带宽、信息容量大、天线口径小、增益较大、抗干扰性和隐蔽性较高等独特技术优点。对毫米波抗干扰卫星通信系统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抗策略和需要解决的一些关键技术。
- 林锦顺吴献忠卢胜军蒋春山
- 关键词:WGSGBS抗干扰零陷
- HF双信道监测接收机的设计
- 2001年
- 本文介绍了一种短波双信道监测接收机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并进行了理论设计和实测效果的比较,说明了接收机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还能侦听频率范围为0.1-30MHz的各种战术通信信号。HF双信道监测接机除了一般监测接收机所具有的功能之外,还有同时监听两路不同的短波通信信号的功能,在一个信道对感兴趣的频率进行有效的监听的同时,另一个信道进行重点频率搜索、频段搜索、频率频段保护等编程控制,这也是本机最大的特色,实现了单机双接收机的功能。
- 林锦顺吴献忠
- 关键词:监测接收机信道小数分频调制样式电子对抗
- 可搬移式无线电信号检测系统的建设
- 2004年
- 介绍了一种可搬移式无线电检测系统的建设,通过密集型、立体型、高灵敏度、智能化信号检测网络的设计以解决无线电信号的频谱监测和管理,系统可在不同地点、不同区域对可疑无线信号进行监测,快速发现可疑无线电信号,并对信号进行监听、参数测量和识别、简单定位,系统具有很强的机动性。
- 林锦顺
- 关键词:监测接收机无线电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