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伍梅

作品数:7 被引量:34H指数:4
供职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肿瘤
  • 3篇上皮
  • 3篇宫颈
  • 2篇血管
  • 2篇血管密度
  • 2篇上皮性
  • 2篇上皮性肿瘤
  • 2篇手术
  • 2篇微血管
  • 2篇微血管密度
  • 2篇卵巢
  • 2篇宫颈癌
  • 2篇宫颈肿瘤
  • 2篇妇科
  • 2篇HIF-1Α
  • 1篇修补法
  • 1篇阴道
  • 1篇阴道瘘
  • 1篇荧光
  • 1篇荧光定量

机构

  • 5篇广东省人民医...
  • 3篇中山大学

作者

  • 7篇林伍梅
  • 2篇徐嘉文
  • 2篇刘富元
  • 2篇李艳芳
  • 1篇蔡喆
  • 1篇冯艳玲
  • 1篇叶海燕
  • 1篇陈建国
  • 1篇胡洁媚
  • 1篇张斌
  • 1篇游可理
  • 1篇何剑辉
  • 1篇陈乐
  • 1篇梁穗英

传媒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山东医药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实用妇产科杂...
  • 1篇中国实用妇科...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0
  • 2篇200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妇科术后并发膀胱阴道瘘的治疗体会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妇科术后并发膀胱阴道瘘的治疗体会。方法:选取就诊于广东省人民医院、妇科术后并发膀胱阴道瘘的患者48例,根据手术治疗方法分为经阴道治疗组和经腹部治疗组,每组24例。经阴道治疗组的患者采取经阴道修补术治疗,经腹部治疗组的患者采取经腹部修补术治疗。观察术中及术后各指标,总结治疗经验。结果:经阴道治疗组中,10例(41.67%)采用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9例(37.50%)采用腹式全子宫切除术、5例(20.83%)采用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后并发膀胱阴道瘘。经腹部治疗组中,12例(50.00%)采用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10例(41.76%)采用腹式全子宫切除术、2例(8.33%)采用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后并发膀胱阴道瘘。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一次性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阴道治疗组住院时间为(13.67±2.30)天、轻度尿失禁发生率为4.17%,均低于经腹部治疗组[(19.24±1.90)天和1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修补法治疗妇科术后并发膀胱阴道瘘操作简单、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林伍梅
关键词:妇科手术膀胱阴道瘘
宫颈锥切诊治CINⅢ和宫颈癌Ⅰ_(A1)期临床观察被引量:15
2006年
[目的]探讨宫颈锥切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及宫颈癌ⅠA1期的诊治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行宫颈锥切术的1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宫颈锥切前多点活检准确率为87.7%(100/114)。宫颈粘连狭窄率为3.2%。21例患者补充全子宫切除术,切缘阳性者标本残留率为28.6%(2/7)、阴性者则为14.3%(2/14)。中位随诊16个月,仅行锥切术的93例患者(切缘阳性者2例、切缘阴性者91例),1例切缘阴性者复发(占1.1%)。11例患者有生育要求,已妊娠9例(81.8%),其中早产率为12.5%(1/8)。[结论]宫颈锥切是一种并发症少的手术方法,可提高CINⅢ、宫颈癌ⅠA1期的诊断准确性并有治疗作用。锥切治疗后复发率低,切缘阳性者易有残留,术后应适当处理及密切随诊。
林伍梅李艳芳冯艳玲刘富元蔡喆
关键词:锥形切除术子宫颈宫颈肿瘤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5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BOT)的临床情况及影响复发的有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的58例BOT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结局。结果:58例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37.6岁;临床表现以无症状的盆腔肿块为主,共29例占50.00%;血清肿瘤标志物:CA125升高33例(56.90%),CA199升高20例(34.4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其中37例患者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分期以Ⅰ期最多,占87.93%;浆液性和黏液性分别为25例和33例。术后随访8~68月,患者均存活;4例(6.90%)复发,肿瘤有微乳头或浸润性种植的患者复发率较高(P<0.05)。5例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的患者在手术后正常妊娠并分娩。结论:BOT患者较年轻,以Ⅰ期为主,血CA125检测对诊断有帮助。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患者预后较好。其复发与肿瘤存在微乳头或浸润性种植可能有关。对其进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是安全有效的,术后需长期随访。
何剑辉张斌徐嘉文林伍梅胡洁媚
关键词:卵巢交界性肿瘤癌抗原125手术病理分期复发
HIF-1α、VEGF在宫颈癌ⅠB-ⅡA期中的表达及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
宫颈癌是威胁女性健康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宫颈癌防癌普查的推广,虽然较多的宫颈癌患者可早期发现且治疗效果好,但仍有20-35%的早期宫颈浸润癌患者因复发导致死亡。这部分宫颈癌患者有什么独特的生物学特征,目前仍不清楚。...
林伍梅
关键词:宫颈癌微血管密度免疫组织化学
文献传递
Ⅰb~Ⅱa期宫颈癌组织中HIF-1α、VEGF的表达变化及其与MVD的关系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观察Ⅰb~Ⅱa期宫颈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变化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5例Ⅰb~Ⅱa期宫颈癌、30例上皮内瘤变(CIN)Ⅲ和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HIF-1α、VEGF,并测定MVD。结果正常宫颈、CINⅢ和Ⅰb~Ⅱa期宫颈癌组织中HIF-1α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60.0%、72.0%,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66.7%、69.3%,HIF-1α、VEGF在Ⅰb~Ⅱa期宫颈癌及CINⅢ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均<0.05)。HIF-1α、VEGF的表达与Ⅰb~Ⅱa期宫颈癌的肿瘤直径、宫颈深肌层浸润、颈管深肌层浸润及盆腔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HIF-1α的表达还与宫颈癌的病理分级有关(P<0.05)。宫颈癌组织中HIF-1α与VEGF、MVD及VEGF与MVD的表达呈正相关(r分别为0.551、0.585和0.464,P均<0.05)。结论早期宫颈癌组织中的HIF-1α呈高表达,HIF-1α可能诱导VEGF的生成而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及宫颈癌的浸润。
林伍梅李艳芳刘富元
关键词:宫颈肿瘤宫颈癌缺氧诱导因子微血管密度
hsa-miRNA-200c在肝转移型卵巢上皮性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人类微小RNA-200c(hsa-mi RNA-200c)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卵巢上皮性癌转移能力的关系。方法采用茎环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检测2010年10月至2011年5月广东省人民医院的73例卵巢上皮性癌、30例良性卵巢上皮肿瘤及3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hsa-mi RNA-200c的表达。研究于2017年12月至2018年3月开展。分析hsa-mi RNA-200c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进一步分层分析73例卵巢上皮癌中13例发生肝转移组、60例非肝转移复发组has-mi RNA-200c的表达情况。过表达或敲低hsa-mi RNA-200c,检测卵巢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卵巢上皮性癌组中hsa-mi RNA-200c的相对表达量382.18±15.22均高于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35.61±1.42及正常卵巢组4.43±2.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a-mi RNA-200c在临床分期晚期(670.91±16.88vs. 129.52±33.3,P<0.035)、淋巴结转移阳性(529.54±75.24 vs. 175.85±49.80,P<0.004)和发生远处转移的卵巢上皮性癌中低表达,其中在发生肝转移的卵巢癌组织中显著低表达(377±15.31vs. 28.22±9.14,P<0.009)。在预后较好的子宫内膜样卵巢癌组中高表达(浆液性353.89±12.51 vs.黏液性267.93±11.43 vs.子宫内膜样腺癌802.41±31.53,P<0.05),与其他病理类型及组织分化程度无关(P>0.05)。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显示,hsa-mi RNA-200c与卵巢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呈负相关(P<0.01)。结论 hsa-mi RNA-200c在卵巢上皮性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双重调节的作用,其低表达与晚期卵巢上皮性癌、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和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叶海燕徐嘉文陈乐游可理林伍梅陈建国
关键词:卵巢上皮性肿瘤实时荧光定量PCR
妇科刨削系统标本收集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妇科刨削系统标本收集器,其包括组织液收集桶和过滤头,组织液收集桶用于收集过滤组织后的废液;过滤头螺纹连接在组织液收集桶的上端,自过滤头的上端面至下端面贯穿开设有第一通孔,在过滤头的上端第一通孔周圈固定有连...
梁穗英林伍梅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