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聪娴
- 作品数:14 被引量:80H指数:5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面部穴位注射联合神经阻滞治疗面肌痉挛的效果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评价面部穴位注射联合神经阻滞治疗面肌痉挛的效果。
方法按照2014年面肌痉挛中国专家共识的诊断标准,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面肌痉挛患者54例,年龄26~73岁,性别不限,病程6个月~17年,术后随访1年。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27):面部穴位注射联合神经阻滞组(A组)和单纯神经阻滞组(B组)。A组行面部四白穴、夹承浆穴、下关穴和翳风穴注射混合药液(2%盐酸利多卡因5 ml、复方倍他米松1 ml、甲钴胺溶液1 mg,生理盐水稀释至18 ml)2 ml,每5 d注射1次,共3次;经茎乳孔行面神经阻滞,药物同上(5 ml),每5 d阻滞1次,共3次;行星状神经节阻滞(1%利多卡因6 ml),每天阻滞1次,左右交替各5次。B组只行经茎乳孔面神经阻滞及星状神经节阻滞,不进行面部穴位注射。于治疗前、治疗后第10天、3个月和1年时记录Cohen分级和Shorr疗效,治疗后3月和1年时观察复发情况。
结果与B组比较,A组患者治疗后第10天、3月和1年时Cohen分级降低,有效率升高,治疗后3月和1年时复发率降低(P〈0.05)。
结论面部穴位注射联合神经阻滞治疗面肌痉挛的长期疗效优于单纯神经阻滞。
- 温雪彬杨聪娴邢倩倩赵旭麻树霖龚顺之傅志俭
- 关键词:面神经疾病穴位疗法面神经星状神经节神经传导阻滞
- 脉冲射频治疗阴部神经痛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观察阴部神经脉冲射频在阴部神经痛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对16例确诊为阴部神经痛的患者,采用阴部神经脉冲射频调节治疗,于治疗前(T0)、治疗后1周(T1)、治疗后1个月(T2)、治疗后3个月(T3)和治疗后6个月(T4)进行VAS评分及匹斯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价,并记录并发症及副作用的发生情况。结果16例患者全部随访成功,T1、T2、T3和T4时患者VAS评分及PSQI总分均低于T0时(P〈0.05)。随访期间有3例患者复发,经再次脉冲射频治疗后好转,1例患者随访期间疼痛较前加重,经口服药物可控制疼痛。本组患者无明显并发症及副作用发生。结论脉冲射频是治疗阴部神经痛安全、有效的方法。
- 王胜涛杨聪娴傅志俭宋文阁
- 关键词:脉冲射频镇痛
- 鞘内注射RSV对BIP大鼠的镇痛作用及机制的研究
- 全世界每年有超过1100万患者遭受不同程度的烧伤,其中96%的患者诉烧伤急性期伴随剧烈的疼痛,52%的患者诉在皮损愈合后疼痛持续存在,其中66%认为疼痛影响身体康复,55%认为疼痛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其中60%以上的患者对...
- 杨聪娴
- 关键词:镇痛作用
- COX-2选择性抑制剂治疗疼痛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7
- 2012年
- 传统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被广泛用于疼痛和炎症治疗,但这类药物的胃肠道副作用限制其使用。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COX-2)选择性抑制药既有一定的消炎镇痛作用,也能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广泛应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和围手术期疼痛。然而,一些研究证实COX-2选择抑制剂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其临床应用应该结合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仔细评估和分析药物的风险。本文将对COX分类、COX-2选择性抑制剂的机制、临床应用及安全性进行综述。
- 罗剑刚李慧杨聪娴
- 关键词:环氧合酶COX-2选择性抑制剂非甾体抗炎药疼痛药物不良反应
- 重新探讨乳糜尿的发病机制
- 目的:结合前人的理论成果,根据自己的研究,重新探讨乳糜尿的发病机制。 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认真研究目前流行的关于乳糜尿发病的“胸导管阻塞学说”,寻找其不足之处。调阅我院前辈的研究资料及理论成果进行研究发现,乳糜...
- 杨聪娴
- 关键词:淋巴循环
- 文献传递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机制被引量:1
- 2007年
- 杨聪娴金讯波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肾功能衰竭
- 乳糜尿患者的肾脏集合系统表层形态学改变及其意义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观察乳糜尿患者肾脏集合系统表层的大体形态学改变,为其发病机制的解释提供一定的证据。方法对2003年7月至2007年7月收治的19例乳糜尿患者中16例进行了输尿管软镜检查。结果 16例乳糜尿患者行输尿管软镜检查,均观察到患者肾脏集合系统粘膜呈现一种糜烂、溃疡性病变,可以清晰地看到肾盂及各个肾盏处的淋巴瘘口。结论乳糜尿的发生是基于以下两个条件的:首先由于某种因素破坏了肾盂粘膜及粘膜下淋巴管,形成淋巴瘘;同时如果合并淋巴循环发生障碍,淋巴管迂曲扩张,淋巴液返流,过多的淋巴液由肾盂处的瘘口流出,造成严重的淋巴瘘。这两个条件协同作用,导致了乳糜尿的发生。
- 杨聪娴金讯波
- 关键词:乳糜尿淋巴瘘
- 应用NO_2和雌激素建立慢性鼻炎动物模型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用不同的方法作用于大鼠,引起鼻黏膜类似慢性鼻炎的表现,对比几种方法的结果,探索建立慢性鼻炎动物模型的有效方法。方法:用NO2染毒,NO2染毒+肌注雌激素,SO2染毒+肌注雌激素(阳性对照组),分别建立慢性鼻炎动物模型,并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用HE染色中鼻甲黏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观察其余3组大鼠鼻黏膜的病理的改变,并测量黏膜的厚度、白细胞计数。在透射电镜下观察NO2染毒组中鼻甲黏膜改变。结果:光镜下单纯NO2染毒对鼻黏膜损伤严重,上皮细胞层几乎不见,黏膜下层充血水肿,腺体破坏严重,腺泡间炎细胞浸润;予以雌激素后,由于雌激素具有致黏膜上皮细胞鳞状化生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护作用,且雌激素还能使黏膜上皮下结缔组织充血水肿,腺体增生,分泌增加,加上NO2的刺激作用,使得鼻黏膜呈现与慢性鼻炎相似的病理改变。行统计学的SNK比较和Tukey比较,空白对照组的黏膜厚度和炎细胞计数与其余3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黏膜显著变薄,炎症反应出现。NO2染毒和雌激素注射组的黏膜厚度和炎细胞计数与阳性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单独NO2染毒组和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提示NO2染毒结合注射雌激素可以建立慢性鼻炎动物模型。电镜下细胞及细胞器明显肿胀,甚至破坏,胞浆内溶酶体增加,吞噬细胞器的残余碎片。结论:NO2染毒和雌激素肌注可以作为建立慢性鼻炎动物模型的方法之一。
- 杨聪娴李振华史雪史精华
- 关键词:二氧化氮雌激素
- 消退素D1对非压迫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模型大鼠背根神经节炎症的作用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研究消退素D1(Resolvin D1,Rv D1)对非压迫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模型大鼠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炎症的影响及内在机制。方法:选取30只雄性大鼠建立非压迫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Rv D1组(100 ng)。术后连续3天模型组和Rv D1组分别鞘内注射10μl磷酸盐缓冲液、Rv D1。于术前1天及术后连续7天检测各组大鼠术侧50%缩足阈值(50%paw withdrawal threshold,PWT)。术后第7天,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术侧L5 DRG中TNF-α和IL-1β的蛋白表达量,免疫组化法检测DRG中p-ERK及NF-κB/p65的阳性表达。结果:术后各时间点,模型组大鼠50%PWT较假手术组明显降低(P〈0.01);TNF-α和IL-1β表达明显升高(P〈0.01);p-ERK、NF-κB/p65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1)。术后第2~7天,Rv D1组与模型组相比,50%PWT显著升高(P〈0.05);TNF-α和IL-1β的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p-ERK及NF-κB/p65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Rv D1促进背根神经节炎症的消退,可能与调节炎症介质TNF-α和IL-1β的表达及ERK和NF-κB/p65通路活性有关。
- 刘志华左玲苗贵申王珺楠杨聪娴傅志俭孙涛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ERKNF-ΚB/P65
- 消退素D2对椎间盘突出所致根性神经痛的作用
- 2018年
- 目的 观察消退素D2(RvD2)对非压迫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根性神经痛模型大鼠的影响。 方法 选取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36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RvD2组,每组大鼠12只。模型组和RvD2组均采用自体髓核组织填充法制作非压迫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模型,假手术组仅暴露相应手术部位,不作其它处理。造模成功后连续3d对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均鞘内给予磷酸盐缓冲液(PBS)10μl,RvD2组则鞘内给予RvD2溶液10ng/10μl。于造模前1d和造模成功后连续7d观察3组大鼠术侧的50%缩足阈值(PWT),并于造模成功后第7天获取大鼠术侧L4至L6节段脊髓背角,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测定磷酸化的蛋白激酶B(p-AKT),蛋白激酶B(t-AKT),磷酸化的糖原合成激酶3β(p-GSK-3β)和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的蛋白表达量,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白介素-10(IL-10)的蛋白表达含量。 结果 造模成功后第1~7天,模型组和RvD2组大鼠50%PWT与假手术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成功后第3~7天,RvD2组的50%PWT分别为(6.31±2.11)g、(7.37±1.58)g、(7.96±1.73)g、(8.46±1.55)g、(8.55±1.44)g,与模型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成功后第7天,模型组和RvD2组的p-AKT和p-GSK-3β蛋白阳性表达水平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RvD2组的p-AKT和p-GSK-3β蛋白阳性表达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成功后第7天,模型组和RvD2组大鼠脊髓背角促炎细胞因子TNF-α和IL-6以及抗炎因子TGF-β1和IL-10的蛋白表达水平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RvD2组促炎细胞因子TNF-α和IL-6以及抗炎因子TGF-β1和IL-10的蛋白表达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RvD2可减轻非压迫性椎间盘突出大鼠的根性�
- 张蓝予左玲朱庆刘志华温爽杨聪娴傅志俭孙涛
- 关键词: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神经痛炎症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