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琳琳
- 作品数:13 被引量:69H指数:4
- 供职机构:云南省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云南省卫生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TP化疗方案治疗晚期和复发子宫内膜癌回顾性分析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 探讨TP(紫杉醇+顺铂/卡铂)化疗方案在晚期和复发子宫内膜癌治疗中的作用及副反应.方法 26例晚期和复发的子宫内膜癌化疗病例,紫杉醇+顺铂组13例,紫杉醇+卡铂组13例,化疗3个疗程.结果 紫杉醇+顺铂组有效率69.2%,有效病例的无癌进展间隔期为8.6个月(4~16个月);紫杉醇+卡铂组有效率76.9%,有效病例的无癌进展间隔期为9.4个月(5~18个月).紫杉醇+顺铂组主要的毒副反应为肾毒性和听力下降,紫杉醇+卡铂组主要的毒副反应为患者骨髓抑制.结论 对晚期和复发的子宫内膜癌选用TP(紫杉醇+顺铂/卡铂)化疗是有效的化疗方案,主要毒性是肾毒性和听力下降及骨髓抑制.
- 杨琳琳杨宏英魏向群卢玉波黄云超
- 关键词:TP方案化疗子宫内膜癌
- HPV16E6与吲哚胺2,3-二氧化酶在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
- 2020年
- 目的检测高危HPV感染的正常宫颈组织、宫颈癌前病变组织、宫颈癌组织HPV16E6和IDO的表达,分析二者在宫颈病变组织恶化过程中的关系,探讨其作为宫颈癌肿瘤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把经第二代杂交捕获(HC-2)法行HPV DNA检测为高危型HPV感染的宫颈病变者120例为实验对象,正常宫颈组织、宫颈癌前病变组织、宫颈癌组织各40例。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各组织中HPV16E6和IDO的表达情况。结果 4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HPV16E6和IDO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0%;40例宫颈癌前病变组织中HPV16E6和IDO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7.5%、22.5%。40例宫颈癌组织中HPV16E6和IDO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 80%。在宫颈病变组织恶化过程中HPV16E6和IDO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s=0.710, P=0.000)。结论 HPV16E6和IDO的表达随宫颈病变的进展而呈现出阳性程度逐渐递增趋势,HPV16E6和IDO可考虑成为预测宫颈病变组织恶化的肿瘤标志物。
- 杨琳琳尹春梅张磊王薇赵凌锋杨钰叠赵赫刘莹
- 关键词:HPV16E6
- 宫颈癌骨转移4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讨宫颈癌骨转移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云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3642例宫颈癌中发生骨转移的48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宫颈癌诊断后发生骨转移的时间一般在3年内。低分化患者中,平均发生骨转移时间为6.3个月;中-高分化患者,平均发生骨转移时间为23.8个月。骨盆转移35例,腰椎转移28例,肋骨转移6例;单一部位骨转移14例,两处及以上部位骨转移34例。宫颈癌骨转移的发生率为1.32%(48/3642),其中宫颈腺癌29例、宫颈鳞癌19例。48例发生骨转移的患者中,2例未接受任何治疗或只接受了对症支持治疗,均在6个月内死亡;其他46例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或放、化疗,目前存活2例(生存时间分别为14、26个月)。结论:宫颈癌骨转移一般在诊断后3年内发生,以骨盆和椎骨为主要转移部位,低分化为发生骨转移的危险因素。宫颈癌发生骨转移者预后不良,积极治疗骨转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 杨琳琳杨宏英张红平杨谢兰
- 关键词:宫颈癌骨转移
- MRI灌注、经阴道超声成像对子宫内膜癌肌层侵犯的评估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比较MRI灌注、经阴道超声(TVUS)成像在术前诊断子宫内膜癌肌层侵犯的准确性。方法对3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1周内行MRI(磁共振)灌注、TVUS检查,术前均无放疗、化疗及激素治疗史,术后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按肿瘤侵犯深度将其分为无肌层浸润组、浅肌层浸润组和深肌层浸润组。比较MRI灌注和TVUS检查所见与组织学检查结果,计算各诊断技术的准确度。结果术后病理检查证实无肌层浸润6例、浅肌层浸润11例、深肌层浸润15例。MRI灌注检查有深肌层浸润准确度为93.33%,TVUS检查有深肌层浸润准确度为33.33%(P<0.05)。结论 MRI灌注对术前子宫内膜癌肌层侵犯深度的检测准确性优于TVUS。
- 杨琳琳黄云超卢玉波杨宏英
-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
- 子宫腺肌瘤癌变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腹腔淋巴结转移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23年
-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临床上较常见的妇科疾病,指的是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出现在子宫腔以外的身体其它部位。异位内膜最常出现于卵巢、子宫骶韧带、子宫肌壁、盆底腹膜等邻近组织器官,罕见于胃肠道、泌尿道、肺、鼻黏膜、脑等盆腔外器官[1-3]。
- 刘莹潘汉梅汪宏谚杨琳琳
-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癌变淋巴结转移
- 子宫血管内平滑肌瘤病例报道及临床分析
- 2024年
- 目的:通过分析子宫血管内平滑肌瘤病[亦称静脉内平滑肌瘤病(intravascular leiomyoma,IVL)]的临床病例资料,洞悉该病的核心特点以指导临床。方法:以短期内发现的2例IVL为重点,回顾性分析该院确诊为IVL的12例患者资料,结合相关国内外文献对该罕见疾病进行综合的分析探讨。结果:包括重点介绍的2例患者,该院共收治IVL患者12例,年龄介于42~55岁之间。从患者高发人群、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手术情况、术后病理、预后及随访等各方面分析结果。结论:IVL好发于绝经前女性,均合并子宫肌瘤,术前明确诊断困难。血管内瘤栓沿着血管分支蔓延,并不依赖于静脉回流方向。手术是最直接有效的治疗方式。IVL术后复发与残留病灶密切相关。保留卵巢的年轻患者,内分泌治疗是一种选择,但是内分泌治疗的适应人群、治疗维持时间、疗效仍然存在争议。
- 刘莹潘汉梅汪宏谚廖兴娅杨琳琳
- 思密达-金因肽混合液保留灌肠治疗急性放射性直肠炎(附34例分析)被引量:41
- 2006年
- 目的探讨思密达-金因肽混合液保留灌肠治疗宫颈癌放疗后并发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疗效。方法在全身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同时采用思密达-金因肽混合液保留灌肠。结果34例患者总治愈率82.35%(28/34);总有效率100%(34/34);其中II级治愈率96.55%(28/29);III级治愈率0%(0/5)。结论全身对症支持治疗辅以思密达-金因肽混合液保留灌肠是治疗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有效方法,但是分级越高治愈的难度越大。
- 高碧燕卢玉波俞晶杨琳琳
- 关键词:宫颈癌急性放射性直肠炎保留灌肠
- PTEN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中抑癌基因PTEN的表达,及其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16例正常子宫内膜、3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结果:抑癌基因PTEN在子宫内膜癌组中蛋白阳性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组(P<0.01)。PTEN阳性表达的缺失与组织学分级与肌层浸润深度有关(P<0.05)。结论:PTEN基因突变及蛋白表达缺失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有关,与子宫内膜癌的分化程度、肌层浸润深度有相关性。
- 杨琳琳黄云超卢玉波杨宏英杨谢兰
- 关键词:抑癌基因PTENPTEN蛋白子宫内膜癌
- MRI灌注、PTEN蛋白表达对子宫内膜癌肌层侵犯的评估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探讨PTEN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对3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1周内行MRI(核磁共振)灌注检查、PTEN(第十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蛋白表达测定。MRI灌注检查采用超导磁共振仪体线圈,通过灌注Gd-DTPA代谢像了解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经诊刮证实为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子宫内膜癌组织,采用链霉素抗生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PTEN表达。结果在3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MRI灌注检查无肌层浸润和浅肌层浸润17例,深肌层浸润15例。PTEN蛋白表达检测:阳性表达14例,阴性表达18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无肌层浸润和浅肌层浸润17例,深肌层浸润15例。MRI灌注检查准确度为90.48%,其中在特殊类型癌中PTEN蛋白表达缺失率为83.33%,IV期患者PTEN蛋白表达缺失率为100.00%。G2、G3级患者PTEN蛋白表达缺失率为65.22%(P<0.05)。深肌层浸润患者中PTEN蛋白表达缺失率为73.33%(P<0.05)。结论MRI灌注对术前子宫内膜癌肌层侵犯深度的检测准确性优于PTEN蛋白表达。PTEN蛋白表达缺失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和发展,组织学类型、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密切相关。
- 杨琳琳黄云超杨宏英卢玉波
- 关键词:PTEN蛋白子宫内膜癌
- 子宫内膜癌诊治进展
- 2008年
- 随着对疾病认识的提高,内膜癌的诊断与治疗发生了变化。多种检测手段的应用,有利于术前评估病变范围,弥补术后病理分期的不足。治疗采用手术为主辅以放疗、化疗和激素治疗。但目前尚无规范化标准,有些尚有争议,现将其诊治方面的进展综述如下。
- 杨琳琳杨宏英卢玉波
-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