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楠

作品数:9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陕西省石油化工研究设计院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专利
  • 3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5篇废水
  • 3篇节能
  • 3篇反渗透
  • 2篇再生废液
  • 2篇水处理
  • 2篇水箱
  • 2篇污水
  • 2篇氯化铁
  • 2篇聚合氯化铁
  • 2篇交换式
  • 2篇高盐
  • 2篇给水
  • 2篇给水箱
  • 2篇反渗透装置
  • 2篇废水零排放
  • 2篇废液
  • 2篇超滤器
  • 2篇零排放
  • 2篇节能型
  • 1篇盐水

机构

  • 9篇陕西省石油化...

作者

  • 9篇杨楠
  • 6篇齐永红
  • 5篇田磊
  • 5篇王林
  • 2篇党平
  • 1篇孙凌凌
  • 1篇扈广法
  • 1篇薛群翔
  • 1篇陈文宜

传媒

  • 2篇工业水处理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3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节能型高盐反渗透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节能型高盐反渗透装置,由通过管道连接的给水箱、给水泵、保安过滤器、高压泵、增压泵、压力交换式能量回收器、RO产水箱、浓水箱和两段反渗透膜组成,给水箱出水经过滤器后分为两路,一路至能量回收器的低压进水端,...
齐永红王林杨楠党平
文献传递
化学混凝去除反渗透浓水结垢离子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通过混凝实验对典型反渗透浓水中的Ca2+、Mg2+、Ba2+、Sr2+和总硅的去除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浓盐水结垢离子的去除方法。结果表明,盐效应是化学混凝的重要影响因素;高pH有利于Ba2+和Sr2+沉淀;同时,在镁硅比较低的情况下(镁硅比为1∶1),提高pH是发挥水体金属离子对硅吸附和沉淀作用的有效方法。化学混凝对反渗透浓水各结垢离子的去除可以达到浓水反渗透回用容许要求。
田磊齐永红杨楠
关键词:化学混凝反渗透浓水
钠床再生废液循环利用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钠床再生废液循环利用方法及系统,其是通过废液检测、按照所需投加量向废液中投加聚合氯化铁或聚合硫酸铁或聚铝溶液后再先后投加NaOH或石灰,再加入Na<Sub>2</Sub>CO<Sub>3</Sub>,使废液...
齐永红田磊王林杨楠
文献传递
一种高盐废水的水处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一种高盐废水的水处理系统,涉及一种水净化系统,特别涉及一种对煤化工企业排放的高盐废水进行处理的系统。一种高盐废水的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沉淀池、过滤装置、钠床、螯床、反渗透组a、连续活性炭装置、脱碳装置和蒸...
杨楠薛群翔田磊王林蒋靖波
文献传递
城市污水处理厂节能设计分析
2016年
近年来,我国工业、服务业发展迅速,随之而来的城市污水处理问题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水和能源作为现代社会的两大基础性能源,但城市污水处理是一个高耗能产业,降低污水处理能耗可有效减少污水处理厂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目前,城市污水厂处理技术已较为成熟,但对其节能设计的应用仍亟待重视,本文将对目前城市污水处理厂节能设计进行归纳、总结,为今后我国的污水处理设施的节能设计提供思路。
杨楠
关键词:城市污水处理厂节能设计设计要点
钠床再生废液循环利用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钠床再生废液循环利用方法及系统,其是通过废液检测、按照所需投加量向废液中投加聚合氯化铁或聚合硫酸铁或聚铝溶液后再先后投加NaOH或石灰,再加入Na<Sub>2</Sub>CO<Sub>3</Sub>,使废液...
齐永红田磊王林杨楠
文献传递
节能型高盐反渗透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节能型高盐反渗透装置,由通过管道连接的给水箱、给水泵、保安过滤器、高压泵、增压泵、压力交换式能量回收器、RO产水箱、浓水箱和两段反渗透膜组成,给水箱出水经过滤器后分为两路,一路至能量回收器的低压进水端,另一...
齐永红王林杨楠党平
文献传递
能源化工废水及资源化工程技术
齐永红扈广法王阁田磊原俊杰孙凌凌杨楠赵永全蒋靖
能源化工企业尤其是新型煤化工行业巨头工艺流程长,排放面广、排放口多等特点,致使污水水质处理波动大,处理难度增加。另一方面,能源化工企业多分布在缺水地区,其用水量大、但废水回用难度高、同时排放环境容量等,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
关键词:
关键词:催化裂解装置
新型催化臭氧氧化技术深度处理焦化废水试验研究被引量:4
2021年
针对焦化废水中难降解有机物含量高、色度高、毒性大、处理难度高等问题,研究采用"一级催化臭氧氧化+生物强化MBR+二级催化臭氧氧化"组合工艺对其进行深度处理,探究了臭氧(O_(3))浓度在两级催化氧化过程中对COD氧化降解的影响和氧化降解机制。结果表明,当原水COD为150^(2)00 mg/L时,两级催化臭氧氧化废水中的O_(3)质量浓度分别为57、80 mg/L,能使COD去除率达到最优,氧化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该工艺具有COD去除率高、成本低廉的优点。
蒋靖波杨楠周立武陈文宜郭耀文
关键词:催化臭氧氧化催化剂深度处理焦化废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