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杨
- 作品数:9 被引量:70H指数:2
- 供职机构:济南大学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济南大学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艺术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 完善山东省济南市环保投融资机制的探讨被引量:2
- 2010年
-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十一五"期间,济南在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环境形势,城市化建设进程中引发的污染日益严重,脆弱的资源环境支撑能力正影响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虽然政府已经加大了防治污染的力度,但成效缓慢。本文认为,投融资机制不完善是制约环保工作的关键。因此,本文在分析了济南环保投融资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投融资机制的几点建议。
- 姜占英杨杨付程远
- 关键词:环保投融资
- 中国演艺产业投融资风险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中国演艺产业在建设文化强国、全面深化改革和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中赢得了与金融融合的良机。但是遇到收益不确定性较强和资产的可抵押性较弱两大问题,存在一系列风险。为了使风险在可控范围之内:一是要从风险的来源角度准确识别风险;二是采取模糊综合评判法,通过选取因素集、因素加权、备择评语、确定评判矩阵四个步骤科学评估风险;最终为风险处理措施的选择提供依据,从而推进演艺产业与金融融合的水平,获得良好的绩效。
- 王玉杨杨
- 关键词:演艺产业投融资融资风险文化产业融资效率
- 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的理论内涵与实现路径研究被引量:61
- 2017年
- 自1997年的《京都议定书》提出以来,发展绿色金融已逐步成为各国经济关注的主题,也是推动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经之路。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大国,推行绿色金融管理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深刻把握其内涵,将绿色金融积极纳入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转型战略中,在开放中不断优化和探寻其发展路径。中国绿色金融的理论内涵就是以金融支持为杠杆手段,以推进中国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为目的,以促进绿色贸易、有效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有助于加快经济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为特点。本文结合制约中国绿色金融发展中的产品创新不足、市场机制不健全等瓶颈问题,从八个方面探索性地提出了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绿色金融实现路径:一是积极推行绿色融资管理,优化发展绿色金融的顶层设计;二是尽快完善绿色金融的法制法规建设;三是加快绿色金融市场机制建设;四是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及业务模式;五是鼓励绿色发展项目的投资组合;六是发挥政策性金融机构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引导作用;七是培育好中介服务体系;八是完善信息共享,强化部门合作。
- 安同信侯效敏杨杨
- 关键词:绿色金融赤道原则绿色经济生态经济
- 中国资本市场对环保上市公司的金融支持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从环保上市公司的数量变化、环保上市公司涉足环保产业的多种方式、市场对环保上市公司的价值预期以及市场对环保事件的反应四方面数据来看,中国资本市场对环保上市公司整体的支持作用未明显优于市场平均水平,环保上市公司自身的财务表现和宏观当局的政策效果都是导致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
- 杨杨姜占英
- 关键词:资本市场金融支持
- 南京政府货币制度变迁时滞研究
- 2011年
- 借鉴诺斯制度变迁模型中有关时滞的理论概念,在分析所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对南京政府1928—1933年间的货币制度变迁时滞进行研究。该时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南京政府的菜单选择,而这部分时滞主要由当时国际经济金融环境多变造成,此时滞的发生体现了国际经济金融环境对变迁主体的外部性影响。
- 杨杨
- 关键词:货币制度废两改元金本位
- 上市公司违规处罚信息市场反应差异性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研究上市公司违规行为处罚信息的市场反应,是提高证券监管效率、增强证券市场有效性的重要途径。运用事件研究法对1994-2010年期间190个违规公司被处罚后所引起的市场反应进行实证检验发现,不同处罚公告发布以后所引起的市场反应有所不同,处罚程度越严重、处罚越及时,市场反应越强烈;处罚公司比处罚公司高管市场反应显著;证监会与交易所实施的处罚行为,所引起的市场反应没有显著差异。
- 冯素玲杨杨
- 中国演艺产业投融资问题及对策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文章对中国演艺产业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梳理,在此基础上找寻演艺产业投融资存在的问题,指出由于演艺产业自身特点所限,对资本吸引力较弱;配套金融服务、人才缺乏,演艺市场与金融市场无法有效对接;政府金融扶持方式有待完善等问题。最后提出完善我国演艺产业投融资体系的建议。
- 王玉杨杨
- 关键词:文化产业演艺产业投融资
- 电子货币兼容发展:基于网络效应最大化理论的探讨
- 2015年
- 使用电子货币的用户普遍希望,选择同一种电子货币的用户越来越多,从而使得自己获得的网络效应能随之扩大。在追求网络效应最大化的过程中,电子货币市场上出现了用户多归属和系统兼容两种方式。本文借鉴网络效应最大化理论的研究成果,比较分析两种电子货币发展方式的经济含义。文章认为,在小额支付领域,系统兼容方式优于多归属方式,通过选取有代表性的电子货币流通案例进行研究,可以验证理论分析的主要结论。在此基础上,文章分析了电子货币在国内兼容发展的状况,并就如何推动电子货币兼容发展、实现互联互通提出对策建议。
- 杨杨
- 关键词:电子货币预付卡网络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