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0篇中毒
  • 6篇菌病
  • 6篇氟中毒
  • 5篇地方性氟中毒
  • 5篇疫情
  • 5篇流行病
  • 4篇人间布氏菌病
  • 4篇砷中毒
  • 4篇流行病学
  • 4篇病区
  • 4篇布氏菌
  • 4篇布氏菌病
  • 3篇地方性砷中毒
  • 3篇疫情分析
  • 3篇鼠疫
  • 3篇布病
  • 2篇地方性氟骨症
  • 2篇地氟病
  • 2篇疫情情况
  • 2篇饮水型

机构

  • 20篇白城市疾病预...
  • 14篇吉林省地方病...
  • 5篇白城市卫生防...
  • 4篇乾安县疾病预...
  • 3篇通榆县疾病预...
  • 1篇白城师范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白城卫生职工...
  • 1篇全国鼠疫布氏...
  • 1篇白城中医院
  • 1篇白城市中心医...
  • 1篇中国地方病防...
  • 1篇吉林省永吉县...
  • 1篇通榆县卫生防...

作者

  • 25篇杨德民
  • 6篇王恺
  • 6篇卢振明
  • 5篇黄长青
  • 5篇寇百洲
  • 5篇王成海
  • 4篇刘忠杰
  • 4篇房连营
  • 4篇唐红艳
  • 3篇张丽虹
  • 3篇杨凤山
  • 3篇张海涛
  • 2篇莫志亚
  • 2篇于天华
  • 2篇许宏伟
  • 2篇张秀丽
  • 2篇王丽霞
  • 2篇刘权
  • 2篇冯忠彬
  • 2篇张小东

传媒

  • 19篇中国地方病防...
  • 1篇中国药房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中华医学会地...
  • 1篇中华医学会地...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3
  • 3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3篇2002
  • 1篇2000
  • 1篇1999
  • 2篇1996
  • 1篇1995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防氟改水对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的影响被引量:7
2016年
防氟改水是预防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地氟病)病区氟斑牙发生的根本措施,为了解防氟改水后氟斑牙病情变化情况,为今后调整地氟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对吉林省白城市8个已改水地氟病病区的8~12周岁儿童开展了现况调查。1材料与方法1.1调查点的选择在白城市随机抽取8个地氟病区作为调查点。
陈显赫张海涛杨德民
关键词:氟斑牙患病情况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地氟病区病情变化
鼠疫实验诊断系统研究及其系列药盒开发——Ⅲ 检测鼠疫抗体IHA—SPA、IHA、R—IHA测定药盒研制与应用被引量:1
1995年
间接血凝试验(IHA)是1956年KHO推荐的鼠疫血清诊断常规方法。找国始用于1973年,近20余年已成为鼠疫疫源监测(或诊断)研究中不可缺少的技术手段。应用金葡萄蛋白A的血凝改进方法(SPA—IHA)和富集血凝试验(R—IHA)是近年的研究成果,其主要性能是肯定的,均比IHA的检出效率高,疗法简便,容易掌握,适于野外基层实验使用,是有推广价值的新方法。
闻悦邹艳波李全增朱凯张景林丛显斌王迈张淑坤赵立杰司桂芝李春壮杨德民
关键词:鼠疫药盒抗体血凝试验
白城市人间布氏菌病调查与分析被引量:7
2006年
杨德民王恺刘洪寇百洲
关键词:人间布氏菌病暴发疫情免疫屏障人民健康经济体制
苁蓉片治疗地方性氟中毒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观察苁蓉片治疗地方性氟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地方性氟中毒中、重病区选择137例患者,其中37例作为治疗组,给予苁蓉片,口服,每次1.2g,每日2次;其余100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口服,每次300mg,每日2次。疗程为4周。观察2种药物的总体疗效、起效时间、不良反应及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49%;起效时间在7~15d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14%,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2组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均较好。结论:苁蓉片是治疗地方性氟中毒的有效药物,疗效优于布洛芬缓释胶囊。
黄长青张兵许宏伟唐红艳杨德民刘权王成海罗继韩昌赵魁张小东
关键词:地方性氟中毒布洛芬缓释胶囊临床疗效
吉林省洮南市2009年布鲁氏菌病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洮南市连续承担全国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监测工作,根据“全国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的要求,于2009年继续开展了布病监测工作,结果分析如下。
于天华刘凤岐韩昌杨德民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监测工作病监测布病
改水预防地方性氟中毒的流行病学、临床、放射学及生化改变的研究被引量:11
1999年
地方性氟中毒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地方病。1964年,发现该病在我省有较大面积的流行,并查清了当地居民饮用的浅井水氟含量过高是造成该病流行的原因。同年,试用打深井改饮低氟水的方法来防制氟中毒。为了解改水后的防制效果,以及改水病区流行病学特点与概貌,作者在不同改水时间采用多项指标对改水后的居民健康状况进行了追踪观察。1 材料与方法1.1 时间与地点 在改水初的1964年及改水后的1974、1980、1985、1990和1995年分别对乾安、农安、大安三县的尔字、令字、刘家围子、小能、位字、小松、东宾、大宾、东鞠、东南竞屯的居民及氟骨症患者分别进行了调查。同时在上述地区选择条件类似的非病区小帅屯及未改水病区腰陶和逯家屯作为对照观察点做了与改水病区内容相同的对照调查。
黄长青卢振明杨凤山唐红艳房连营莫志亚王成海张士学张玉林杨德民冯忠彬刘权佟力曲玲丁秀杰
关键词:氟中毒流行病学改水
吉林省地方性砷中毒调查研究被引量:10
2000年
按卫生部要求,为尽快查清地方性砷中毒在吉林省的流行情况,依据以往水质检测资料,对吉林省西部的通榆县4个乡进行了环境砷含量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共检水样174份,其中砷含量超标37份,占 21.26%,水砷最高值为 0.207mg/L。土壤及农作物砷含量均在国家规定的正常范围内。共调查 4 903人,发现有不同程度的掌跖部角化、皲裂、皮肤色素沉着、脱失患者共93人,占调查人数的1.9%,其中年龄最小的6岁、最大80岁,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P<0.005)。共检疑似患者尿样42份,其中15人尿砷含量超标(<0.09mg/L),占35.7%,尿砷最高值为0.401mg/L。检发样13份,有8份砷含量超标,占61.54%。根据环境砷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可确认本区内有地方性砷中毒流行,致病因子是饮水中含量超标的砷。
卢振明刘忠杰张丽虹房连营白术琴唐红艳杨德民寇百洲邓海文黄冬生梁宝成吕海奎
关键词:地方性砷中毒流行病学
鼠疫坟茔尸骨检验结果分析
2005年
目的 检测死于 5 0年前的鼠疫病人尸骨及尸骨周围土壤是否存在鼠疫菌。方法 利用鼠疫细菌学和血清学方法对尸骨和土壤进行检验。结果 尸骨及土壤中没有分离到鼠疫菌。结论 在尸体腐烂过程中其条件不利于鼠疫菌存活 ,加之 5 0~ 60年风干的环境亦可导致鼠疫菌的死亡。
张市杨德民王忠惠赵光远邵奎东王凯
关键词:鼠疫尸骨土壤鼠疫菌
芬必得治疗地方性氟骨症的Ⅱ期临床研究被引量:16
2002年
目的根据地方性氟骨症防治实际,探索治疗骨关节损害的药物。方法在改水或不改水中、重病区选择100例氟骨症病人作为治疗组给予芬必得,300mg,po,bid,设对照组给予苁蓉片,1.2g,po,bid。疗程4W。采用“新药(西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所述方法与标准,结合地方性氟骨症症状体征表现进行观察与疗效评价。观察了2种药物的总体疗效,起效时间,副作用,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结果芬必得组有效率100%,苁蓉片对照组有效率86.49%(P<0.005)。芬必得组起效时间在1W内,副作用率20.00%;苁蓉片组起效时间在7~15d,副作用率35.14%。2组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均较好。结论芬必得是治疗地方性氟骨症的有效药物,其效果明显优于苁蓉片。
黄长青冯忠彬许宏伟唐红艳杨德民刘权张玉林罗继王成海韩昌马长斗梁小平赵魁张小东薛桂杰高为军寇百洲吕加中
关键词:芬必得地方性氟骨症
改水前后地氟病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12
1996年
在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饮水氟含量过高是导致氟中毒的重要原因之一。多年来,在饮水型病区已广泛采用了打深井改换水源的方法来预防氟中毒。采取这一措施后地氟病病区变化及病人的转归情况如何是目前防治工作中急需了解的问题。为此,笔者对一改水5年的重病屯进行了系统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研究,现将结果报告于后。1 材料和方法 调查地点在吉林省大安市查干乡先锋村刘家围子屯。该屯内原有小口浅井56眼,水氟含量为0.
黄长青卢振明莫志亚杨凤山张兵杨德民朱赵明李岗赵井章赵勇郭文跃
关键词:地方病氟病饮水卫生改水流行病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