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粤平
- 作品数:35 被引量:170H指数:8
-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乙型肝炎病毒增强子I/X基因启动子变异与HBV慢性感染疾病谱的关系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增强子I(HBVEnhI)/X基因启动子变异与乙型肝炎病毒慢性化感染疾病谱的关系。方法随机收集275例HBV感染者的血清标本,包括慢性乙型肝炎(CHB)100例,肝硬化(LC)74例,肝细胞癌(HCC)101例。以入选病例的基因型为分组,采用半巢式PCR的方法扩增HBVEnhI/X基因启动子并测序,测序结果与HBV参照序列比对,确定变异位点,使用x^2检验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进行数据分析。结果①HBV基因分型结果:HBVB基因型患者158例(61.48%),包括CHB70例,LC36例,HCC52例;HBVC基因型患者117例(38.52%),包括CHB30例,LC38例,HCC49例。②HBVB基因型A1123Y变异在LC组明显高于CHB组(30.56%vs.8.58%,x^2=8.533,P=0.005,A=4.693,95%CI[1.567~14.056]),HCC组明显高于CHB组(28.85%vs.8.58%,x^2=8.607,P=0.003,OR=4.324,95%CI[1.544~12.109]);A1317G变异在HCC组明显高于CHB组(30.77%VS.7.14%,x^2=11.687,P=0.001,A=5.778,95%CI[1.955—17.076])。HBVC基因型T1323C变异在HCC组明显高于CHB组(30.61%vs.6.67%,x^2=6.318,P=0.012,A=6.176,95%CI[1.301-29.331])。③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A1317G(A=5.706,95%CI[1.770~18.837],P=0.004)和T1323C(A=5.810,95%CI[1.114~30.306],P=0.037)变异是HC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乙型肝炎病毒增强子I/X基因启动子突变与肝硬化、肝癌的发生有关,对变异位点的检测有助于预测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
- 邓浩辉关玉娟雷春亮许敏胡凤玉程杰李粤平
- 关键词:突变
- 阿德福韦酯联合安络化纤丸抗肝纤维化疗效及组织学变化观察被引量:18
- 2008年
- 目的:通过阿德福韦酯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及其引起的肝硬化,探寻治疗肝纤维化、缓解肝硬化、降低肝硬化发生率的有效方法。方法:76例慢性乙型肝炎或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服用阿德福韦酯及安络化纤丸,观察肝功能、病毒学指标、肝纤4项、肝脏B超及组织学的变化。对照组69例,仅予护肝治疗,无抗病毒及抗肝纤维化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经3个月治疗,肝功能大部分复常;6个月,HBVDNA阴转或处于低水平,肝纤4项大部分复常;12个月,部分患者HBeAg阴转,肝穿活检组织学改善;18个月肝硬化患者肝脏B超明显改善。同期对照组患者仍反复肝功能异常,肝纤维化指标大部分无改善。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安络化纤丸对肝纤维化具有明显的疗效。
- 胡肖兵高洪波李粤平廖明儿
- 关键词:肝纤维化肝硬化
- HBeAg和HBVDNA动态定量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中的预测价值
- 背景我国是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患病人数达2000万左右,每年约有10余万人死于乙肝相关性疾病。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目标是改善肝脏炎症、抑制肝纤维化、防止病情进展至肝硬化、肝纤维化、肝功能衰竭。其中,抗病毒治疗是...
- 李粤平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聚乙二醇干扰素抗病毒治疗
- 文献传递
- 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临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0
- 2014年
- 目的探索艾滋病(AIDS)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治疗失败的风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记录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八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AIDS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100例患者,入院时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按90天预后分为治疗成功(治愈和改善)和治疗失败(死亡、无效和复发)两组。结果 100例AIDS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中,男性75例,女性25例。治疗成功组56例(治愈21例,好转35例),治疗失败组44例(死亡35例,复发9例),两组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2;P=0.642)。治疗失败组患者出现神志改变明显多于治疗成功组患者(P=0.008),治疗成功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高于治疗失败组(P=0.025),治疗失败组入院初次腰椎穿刺脑脊液压力明显高于治疗成功组(P=0.014)。在治疗成功组有更多的患者选择含有两性霉素B的治疗方案和使用激素治疗。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神志改变、脑脊液抗原阳性、未使用激素是90天治疗失败的预测因子。结论 AIDS合并隐球菌脑膜炎临床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对于CD+4T淋巴细胞计数严重低下、有神志改变、脑脊液抗原阳性的患者应加强管理。
- 关家龙李粤平蔡卫平
- 关键词:艾滋病隐球菌性脑膜炎两性霉素B激素
- 乙型肝炎病毒前C基因区变异对YMDD变异毒株复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调查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中HBV前C基因区终止密码变异(A1896,PC)和基本核心启动子变异(BCP,T1762/A1764)对YMDD变异毒株复制活性的影响。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对197例接受拉米夫定治疗后发生YMDD耐药变异的患者进行HBV基因型、PC及BCP变异检测,并用实时荧光定量法对所有患者血清HBV DNA进行定量。结果197例YMDD变异株感染者中B基因型占51.8%,C基因型占48.2%;有61例(31.0%)发生PC变异,69例(35.0%)发生BCP变异;PC变异在B基因型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C基因型(χ2=8.433,P=0.004),而BCP变异在C基因型中的发生率显著高于B基因型(χ2=16.83,P<0.001);发生PC或BCP变异的HBV感染者,其血清中HBV DNA水平与野生株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BV前C基因区的PC或BCP变异与基因型具有相关性,但这两种变异对YMDD变异株感染者的血清病毒水平均无影响。
- 肖蕾关玉娟李粤平杨湛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YMDD变异
- 广州市HIV/AIDS患者发生AIDS和非AIDS相关死亡预测模型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描述HIV/AIDS患者开始ART后AIDS相关和非AIDS相关死亡情况及变化趋势,并构建两种死亡预测模型。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设计,分析2004-2019年就诊于广州某医院的HIV/AIDS患者基线和随访数据。采用累积发生函数法估计AIDS相关和非AIDS相关死亡累积发生率,基于自助法估计两者率比及95%CI。采用部分分布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构建HIV/AIDS患者AIDS相关和非AIDS相关死亡预测模型,利用时依ROC曲线、校准图、Brier得分评估模型预测效能,应用十折交叉验证进行模型验证,最后绘制列线图实现模型可视化。结果16452例HIV/AIDS患者共发生404例死亡,其中AIDS相关死亡194例。非AIDS相关与AIDS相关死亡率比在1~10年随访期间呈增加趋势,并从第7年开始率比大于1,且有统计学意义。HIV/AIDS患者AIDS相关和非AIDS相关死亡模型共同预测因子包括年龄、感染HIV途径、结核病病史、临床症状种类数、CD4细胞计数、贫血程度、初始ART方案;而性别、白细胞水平、总胆红素水平仅是前者预测因子,血小板水平是后者预测因子。AIDS相关死亡预测模型在不同时间点的AUC(t)值较理想,第1年达0.89,校准曲线和Brier得分均显示模型具有较好的校准能力,十折交叉验证结果也表明模型预测性能较稳定。结论2004-2019年广州市HIV/AIDS患者开始ART后死因构成比有所变化,尤其在随访中后期非AIDS相关死亡占比更大。在目前相关预测模型不足的背景下,本研究构建的预测模型可作为临床医生早期识别不同死因高危患者的参考工具,同时也为决策者制定疾病管理计划等提供理论佐证。
- 徐华富贾卫东陈嘉德李粤平黄珍惠邓凯升付相英侯清钦李丽霞郜艳晖
-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死因变化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心脏相关评估指标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患者心脏相关评估指标,为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以2020年1月21日—2月20日期间我院收治的95例新冠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症状将患者分为危重型组(14例),重型组(40例)和普通型组(41例),对比分析3组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和心电图。结果危重型组和重型组年龄分别为(64.2±13.2)岁和(60.0±13.0)岁,均显著高于普通型组的(50.0±16.5)岁(P均<0.05)。重型组AST、LDH及危重型组CK升高率均高于普通型组(P均<0.05),其中LDH绝大多数为轻度升高。心电图异常以T波改变为主,未见恶性心律失常。结论新冠肺炎患者心脏指标异常多见于危重型组和重型组,与年龄和基础疾病相关,LDH升高最多见,但程度较轻,心电图异常以T波改变为主。
- 童裕维蔡水江谢志伟李粤平蔡卫平雷春亮
- 关键词:心肌损伤标志物危重型重型年龄基础疾病
-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心脏表现被引量:2
- 2003年
- 目的:探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非典)患者的心脏改变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普通型非典组91例,重型非典组23例,入院后第1日检测心肌酶和心电图,部分病人动态观察心肌酶和心电图变化。结果:重型非典组心肌酶异常发生率为78%,明显高于普通型非典组的47%,两组肌酸激酶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重型非典组的乳酸脱氢酶显著升高。普通型非典组心肌酶绝大多数在4周内恢复正常,而重型非典组尤其是死亡病例心肌酶进行性升高。心电图异常率23%、43%(P>0.05),但重型非典组心电图异常表现复杂,病情严重。结论:非典患者发生心脏损害的机会较大,程度较轻,可能与疾病本身有关,重型非典病人尤其是死亡病人的心脏损害程度加重,并可能与年龄和基础疾病有关。
- 童裕维尹炽标李粤平贾卫东
- 关键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ARS心脏表现心肌酶心电图
- HIV/AIDS患者ART过程中高三酰甘油血症、高胆固醇血症、高血糖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 2024年
- 目的探讨艾滋病病毒感染(HIV/AIDS)者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过程中高三酰甘油血症(三酰甘油≥2.3 mmol/L)、高胆固醇血症(总胆固醇≥6.2 mmol/L)、高血糖(空腹血糖≥6.10 mmol/L)的发生情况及其可能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广州市某传染病专科医院2004-2019年期间首次接受ART的HIV/AIDS患者基线和随访数据。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高三酰甘油血症、高胆固醇血症、高血糖发生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HIV/AIDS患者8839例。在ART过程中,新发高三酰甘油血症4255例(48.14%),高胆固醇症1234例(13.96%),高血糖2647名(29.95%),总发病密度分别为28.12/100人年、5.11/100人年和14.22/100人年。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基线BMI、开始ART年份、基线WHO临床分期、基线机会性感染、临床症状种类数、初始ART方案、基线CD4细胞计数与高三酰甘油血症的发生有关;性别、年龄、基线BMI、开始ART年份、基线WHO临床分期、基线机会性感染、初始ART方案、基线CD4细胞计数与高胆固醇症的发生有关;性别、年龄、基线BMI、开始ART年份、感染途径、基线机会性感染、基线CD4细胞计数与高血糖的发生有关。结论HIV/AIDS患者ART过程中易发生高三酰甘油血症、高胆固醇血症、高血糖,应动态监测患者的血脂、血糖情况,尤其是对采用含克力芝方案治疗的患者,以期对高风险患者及时进行早期干预,调整治疗方案,预防心血管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 林婧邱园园李粤平李燕秋冯立慧欧峻祺周馨郜艳晖李丽霞贾卫东
- 关键词:HIV/AIDS患者高三酰甘油血症高胆固醇血症高血糖
- 48例HIV/AIDS患者合并CMV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分析
- 2023年
- 目的探索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合并巨细胞病毒(CMV)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情况。方法对2012年1月-2018年5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收治的48例HIV/AIDS合并CMV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例HIV/AIDS合并CMV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其中男35例(72.92%),女13例(27.08%),平均年龄(39.81±10.54)岁;接受抗病毒治疗(ART)共32例(66.67%)。在ART过程中,有2例患者出现免疫重建炎性反应综合征(IRIS)。脑脊液平均压力(146.76±102.52)cmH2O(剔除2例合并化脓性脑膜炎及6例合并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HIV RNA检测仅23例,其中HIV RNA阳性19例(82.60%),平均值(3.41±1.16)lg copies/mL。48例患者CD4细胞计数为12.5个/μL(IQR:6.0~47.5个/μL),<50个/μL;血清CMV DNA阳性仅35例(72.92%),阴性13例(27.08%),血清CMV DNA平均值(3.68±0.81)lg copies/mL,低于脑脊液CMV DNA平均值(4.42±1.39)lg copies/mL。随访至出院后6个月,好转25例(52.08%),死亡18例(37.35%),失访5例(10.42%)。结论HIV/AIDS合并CMV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多发生于CD4细胞计数<50个/μL的患者,其临床症状体征多样,脑脊液检查无明显特异性,往往并有CMV血症,即使血CMV DNA阴性也不能排除。临床并发症多,治疗效果不理想,死亡率高,预后不佳。
- 孟玉陈谐捷李凌华蔡卫平关家龙李粤平
- 关键词:艾滋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巨细胞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