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玉玲

作品数:13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唐山师范学院初等教育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艺术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文化科学
  • 2篇政治法律
  • 2篇艺术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学

主题

  • 5篇课程
  • 5篇课程标准
  • 4篇历史课
  • 4篇历史课程
  • 4篇历史课程标准
  • 3篇中历
  • 3篇高中历史
  • 3篇高中历史课
  • 3篇高中历史课程
  • 3篇高中历史课程...
  • 2篇学历
  • 2篇评剧
  • 2篇评剧艺术
  • 2篇中学历史
  • 2篇主义
  • 2篇历史教材
  • 2篇马克思主义
  • 2篇教学
  • 2篇高中历史教材
  • 2篇《高中历史课...

机构

  • 13篇唐山师范学院

作者

  • 13篇李玉玲
  • 5篇朱江
  • 2篇唐朝晖
  • 1篇赵永华
  • 1篇王春永

传媒

  • 4篇唐山学院学报
  • 2篇历史教学
  • 2篇文教资料
  • 2篇教学与管理(...
  • 1篇商场现代化
  • 1篇社会科学论坛...

年份

  • 1篇2007
  • 5篇2006
  • 6篇2005
  • 1篇200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浅析历史课程标准被引量:7
2002年
课程标准将要取代现行教学大纲,意味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将全面展开.下面就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一)>、<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下文中将其统一简称为<标准>)谈一管之见,以就教于同仁.
李玉玲朱江
关键词:历史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中等教学以人为本教学过程教学评价
论成兆才对评剧艺术形成与发展的突出贡献
<正>成兆才是中国评剧的主要创始人,是评剧之父。作为戏曲舞台艺术,评剧是全国性的人剧种,是20世纪初,在全面改造冀东民间的走唱曲艺——莲花落的基础上,吸收河北梆子、乐亭大鼓、滦洲皮影、辽西二人转等唱腔、板式的某些成分,培...
李玉玲
文献传递
冲破大一统束缚 尽显多样性原则——解析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被引量:1
2005年
李玉玲王春永
关键词:高中历史历史选修课《世界近代现代史》课程标准
1919~1921年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特点被引量:1
2005年
1919~1921年,李大钊以多种方式全面系统地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在宣传的同时,也在结合和运用.他把宣传工作与组织工作结合在一起,为共产党的成立作出了最突出的贡献.
李玉玲朱江
关键词:传播马克思主义
论成兆才对评剧艺术的革新及其成就被引量:3
2006年
成兆才是中国评剧的主要创始人。他在继承并全面改革冀东莲花落的基础上,移植和吸收其他曲艺的某些成分,从而培育出评剧这一新戏种;他还是评剧第一剧作家,他改编和创作的百部剧本对评剧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奠基作用。他倾毕生精力为培育评剧这枝戏曲新花,并使之从地方走向全国、从民间曲艺走向正剧做出了最突出的贡献。
李玉玲赵永华
关键词:成兆才评剧
浅谈提问设计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被引量:1
2006年
朱江李玉玲
关键词:提问设计课程标准教学方法历史教学
“五四”前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轨迹与特点被引量:2
2005年
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从何时开始? 最初动因是什么? 宣传形式、内容有哪些? 当时产生的反响和作用有多大? 宣传特点是什么? 对这些问题本文谈了一己之见。核心是:李大钊由认识了俄国十月革命实践之伟大而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之真灼,而非先认识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才歌颂十月革命实践。他在中国第一个把马克思与工人阶级联系在一起。他先于其他人接受、引进、传播了马克思主义,虽没有在当时引起大的反响,但为五四后广泛传播和树立马克思主义起了引导作用。当时他对马克思主义某些观点的理解还存在着不精当之处。
李玉玲唐朝晖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传播社会主义革命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党政组织建设特点及启示被引量:2
2006年
晋察冀是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其组织建设具有开创性、示范性、民主化、法制化、注重基层等特点,其典型经验给我们重要启示。
朱江李玉玲
关键词:晋察冀
抗战时期的在职干部教育被引量:6
2006年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干部教育分为学校干部教育和在职干部教育两大类。在职干部教育是指边工作边学习的在职在岗干部教育,它是共产党人在抗战的艰苦环境中培养提高90%以上干部政治文化水平和业务能力的一大创举。迄今为止,对这一专题研究还近似于空白,本文拟从内容、方法、地位、性质等多角度概括其特点,并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李玉玲
关键词:抗战时期在职干部教育
构建专题式体系的价值和意义——论新版高中历史教材被引量:3
2005年
对中学历史教材的编写,传统上是采用编年体(按时间)和国别体(按空间)来编写的.按时间编就有了古代史和近代史及现代史之分,按空间编就有了中国史和世界史之分.按现行教学大纲的要求,普通高中历史课中的必修课只讲<中国近代现代史>,在这个时空框架里,所有高中学生只能学到中国历史中的近现代部分,它与中古史和世界史被分别框在三个框架里.历史的纵向联系与横向联系被时空的框架所割裂,显然必修课在内容的完整性、系统性等多方面存在着较大局限性.与现行教学大纲相比,<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下文中简称为"高课标")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打破了传统教材体系的时空框架,构建了新的融古今中外于一体的专题式体系.根据"高课标"要求编写的新的高中历史教材(实验本)已经出版.那么,专题式体例与以往的编写体例相比,有哪些重大价值和意义呢?
李玉玲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材专题式《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国近代现代史》编写体例中学历史教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