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晨玉

作品数:13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吉林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科技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纳米胶束
  • 4篇阿霉素
  • 4篇表阿霉素
  • 3篇肿瘤
  • 3篇胃癌
  • 2篇移植瘤
  • 2篇移植性
  • 2篇手术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曲张
  • 2篇曲张静脉
  • 2篇外科
  • 2篇胃底
  • 2篇胃底曲张静脉
  • 2篇细胞
  • 2篇静脉
  • 2篇急性
  • 2篇肝癌
  • 2篇出血

机构

  • 10篇吉林省人民医...
  • 4篇吉林大学中日...
  • 4篇吉林大学第一...
  • 3篇吉林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松原市人民医...
  • 1篇吉林大学第三...
  • 1篇白求恩医科大...

作者

  • 13篇李晨玉
  • 5篇宋晓斌
  • 4篇杨威
  • 4篇刘铜军
  • 3篇方晓白
  • 2篇饶艳伟
  • 2篇刘秉义
  • 2篇赵金伟
  • 2篇聂秉宇
  • 2篇张鑫
  • 1篇孟庆斌
  • 1篇景遐斌
  • 1篇傅强
  • 1篇宋向巍
  • 1篇尹建平
  • 1篇张丽
  • 1篇林瑞新
  • 1篇董强
  • 1篇赵吉生
  • 1篇陈鹏

传媒

  • 3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白求恩医科大...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国际老年医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4
  • 1篇2001
  • 1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4
  • 1篇199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介入栓塞治疗急性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出血的研究被引量:1
1994年
自1991年11月至1992年11月,作者应用双介入栓塞方法治疗了12例肝功能Ⅲ级伴急性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大出血患者,急性期止血均获成功。10例部分脾栓塞术(PSE),后患者的脾功能亢进均达治愈或改善。双介入栓塞治疗后,患者肝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或提高。本文除就双介入栓塞治疗急性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止血的机理进行讨论外,还就双介入栓塞中的门静脉压力变化,PSE后的脾脏组织病理学、外周血象改变、肝功能及并发症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李晨玉刘秉义郑扶民杨海山王大卫
关键词:出血食管静脉曲张血管外科手术
腹腔CEA mRNA检测在胃癌穿孔治疗中的意义被引量:4
2010年
宋晓斌董强侯波赵金伟饶艳伟李晨玉
关键词:胃癌穿孔CEAMRNA
外周血基因标记物mRNA表达与老年癌性肠梗阻肝转移的相关性
2013年
目的分析外周血基因标记物mRNA表达与老年癌性肠梗阻肝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T-PCR法检测老年癌性肠梗阻病人外周血标本中COX-2,CK-20及CD44v6 mRNA表达。结果 20例老年癌性肠梗阻病人中伴肝转移的14例病人中,85.7%(12/14)的病人外周血中至少有一种基因mRNA表达阳性,而在非转移的6例病人中,仅有1例阳性表达,阳性率仅为16.7%(1/6),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3 0)。结论采用RT-PCT技术对肠梗阻病人的外周血标本的COX-2,CK-20及CD44v6 mRNA表达进行检测分析,对癌性肠梗阻的转移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同时也可对肿瘤生物靶向治疗靶点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李韬赵金伟葛巨刚李晨玉
关键词:癌性肠梗阻肝转移
双介入栓塞治疗急性食道、胃底曲张静脉大出血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疗效观察
李晨玉
消化系统肿瘤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胃癌高危人群发病早期诊断方法的研究
房学东盖保东赵吉生金殷植陈鹏舒振波王旭东王巍李晨玉张研林瑞新尹建平许英妮宋向巍傅强
以吉林省内行胃癌根治术患者及胃癌发病高危人群(本组胃癌患者的直系亲属及密切接触人群)志愿者为研究对象:  ①利用直接涂片革兰氏染色、尿素酶试验、组织切片硝酸银染法检测胃癌切除标本及血中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及定量检测幽门螺杆...
关键词:
关键词:胃癌发病高危人群肿瘤诊断
组织蛋白酶D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1999年
目的:探讨组织蛋白酶D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ABC法研究93例乳腺癌、31例乳腺良性病变及6例正常乳腺组织CathD的表达。结果:乳腺癌中43例(4624%)细胞浆染色阳性,而全部良性病变及正常乳腺组织均阴性。CathD表达阳性的乳腺癌其肿瘤体积及淋巴结转移率均高于CathD表达阴性者。结论:CathD可以作为反映乳腺癌细胞增殖状态的细胞生物学因子,其过度表达提示乳腺癌恶性程度高。
崔猛胜刘秉义季德刚李晨玉
关键词:乳腺癌免疫组化组织蛋白酶D
保留迷走神经胃段切除术治疗早期胃癌22例分析被引量:1
1998年
保留迷走神经胃段切除术治疗早期胃癌22例分析吉林省人民医院普外科(长春,130021)王中易李晨玉李寿柏聂秉宇1984年以来,我院对22例早期胃癌病人采用保留迷走神经胃段切除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全组22例,男16例,女6例。年龄3...
王中易李晨玉李寿柏聂秉宇
关键词:胃肿瘤胃切除术
键合表阿霉素纳米胶束对肝癌细胞和异体肝癌种植瘤凋亡的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 探讨键合表阿霉素纳米胶束(EPI-NPs)在肝癌Walker-256细胞以及肝癌异体种植肝癌瘤体大鼠组织中凋亡相关蛋白的变化,明确其对肝癌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肝癌Walker-256细胞后,分为四组:正常组(更换培养液)、 空白键束组(5μg/ml空白键束培养液)、EPI组(5μg/ml EPI培养液)以及EPI-NPs组(5μg/ml EPI-NPs).培养72 h后,Western Blot观察Bcl-2、Bax和Cleaved-caspase3蛋白的变化.腹水移植法制作肝癌大鼠异体种植模型,CT检查确认荷瘤成功.荷瘤8 d将大鼠随机分为四组,荷瘤组、 空白键束组、EPI组和EPI-NPs组分别给予同体积的生理盐水、 空白键束(2 mg/kg)、EPI(2 mg/kg)及EPI-NPs(2 mg/kg).治疗14 d后处死大鼠,留取荷瘤组织,观察瘤体大小和Western Blot观察Bcl-2、Bax和Cleaved-caspase3的表达.结果 通过体外细胞实验发现:与空白键束组和EPI组相比,EPI-NPs组的Bax/Bcl-2值明显增高(P〈0.01),同时发现Cleaved-caspase3也明显增高(P〈0.01);体外实验发现:EPI-NPs组瘤体明显减小(P〈0.01).与空白键束组和EPI组相比,EPI-NPs组Bax/Bcl-2值和Cleaved-caspase3明显增高(P〈0.01).结论 键合表阿霉素纳米胶束能增高肝癌细胞和肝癌大鼠异体种植瘤的凋亡水平,可能通过线粒体凋亡途径发挥作用.
宋晓斌杨威李晨玉方晓白张鑫刘铜军王景城
关键词:凋亡
探讨键合表阿霉素纳米胶束对肝癌Walker-256细胞周期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困难,手术切除率低,临床治疗以化学疗法为主。传统的小分子化疗药物缺乏对肿瘤组织的特异性,间断性的冲击化疗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对正常组织产生毒副作用,并易导致肿瘤细胞耐药性的产生,远期疗效并不满意。
宋晓斌李晨玉方晓白张鑫宋金明刘铜军饶艳伟杨威
关键词:细胞周期WALKER-256肿瘤细胞耐药CYCLIN
表阿霉素纳米胶束靶向治疗大鼠移植性肝癌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 探讨键合表阿霉素纳米胶束(EPI-NPs)在大鼠移植性肝癌模型肝内的分布及药效.方法 制备具有靶向控释作用的EPI-NPs,Walker-256细胞直接注射法制作大鼠移植性肝癌模型,通过肝动脉灌注给药(EPI含量均为2 mg/kg),利用组织荧光和匀浆荧光技术对比分析EPI-NPs和表阿霉素(EPI)在肝内的分布特点,并作药效对比.结果 EPI-NPs组肿瘤组织的EPI荧光强度高于肝组织(P<0.05),而EPI组则表现为平均分布;EPI-NPs组在肿瘤及肝内的EPI荧光强度均高于EPI组(P<0.05).EPI-NPs组大鼠肝移植瘤的体积抑瘤率及质量抑瘤率分别为72.96%和68.19%,EPI组的体积抑瘤率及质量抑瘤率分别为39.16%和35.33%,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PI-NPs组生存率高于EPI组(P<0.05).结论 EPI-NPs具有良好的肿瘤组织靶向性和抑瘤效果.
李晨玉宋晓斌杨威刘铜军葛巨刚景暇斌
关键词:表阿霉素移植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