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光
- 作品数:14 被引量:92H指数:6
-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 足舟骨应力性骨折临床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0年
- 足舟骨应力性骨折因与职业运动员的特殊联系而备受关注。临床症状和体征较不典型,首诊X线片显示多为阴性,常导致诊断和治疗延误。同位素骨扫描、CT和MRI对于骨折确诊有重要临床意义,其中CT显示为诊断金标准,CT分型对治疗方法的选择有指导意义。对Saxena分型Ⅰ型骨折中非体育运动人群,多采取保守治疗;对Ⅱ、Ⅲ型骨折及Ⅰ型骨折中从事体育运动人群,多应用手术治疗。对愈合不良或再发骨折病人,应重新手术固定配以植骨;对创伤性损伤所致持续性疼痛、距舟关节炎等,可配用矫形器或行关节融合术。
- 李春光俞光荣
- 关键词:足舟骨应力性骨折
- 下胫腓联合损伤对踝关节稳定性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被引量:25
- 2017年
- [目的]探讨下胫腓联合损伤对踝关节稳定性的生物力学影响。[方法]采用6例新鲜尸体标本,制作踝关节旋前外旋损伤模型,逐步离断下胫腓联合各韧带、骨间膜和三角韧带。对标本进行600 N轴向加载,同时对踝关节施加扭矩为5 Nm的外旋力。测量下胫腓联合不同程度损伤情况下,下胫腓联合的相对位移和踝关节外旋扭转角度。[结果]随着下胫腓联合韧带和三角韧带的序贯性离断,下胫腓联合的远端腓骨相对内外位移、前后位移、腓骨转角以及踝关节扭转角度呈逐渐增加趋势。[结论]下胫腓联合韧带维持踝关节稳定。在旋转稳定性方面,下胫腓后韧带的作用最为突出。下胫腓联合韧带离断后,再离断三角韧带,踝关节的稳定性进一步丢失。
- 毕刚陈大伟李春光李春光李兵杨云峰张东升
- 关键词:下胫腓联合踝关节生物力学
- 距下关节整合对平足症治疗的位移和足底压力研究
- 目的:使用正常人体新鲜尸体足标本,模拟单足站立时,通过数字散斑相关法、足底压力分析系统,测量足部各个测试位点的位移、足底峰值接触压强,了解正常足各骨性稳定结构对足内侧纵弓的维持作用,足底压力的分布特点。
- 李春光俞光荣
- 关键词:平足足底压力
- 第1跖趾关节置换术后患趾运动功能恢复前瞻性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近年来,第1跖趾关节置换术因其长期随访的良好临床功能效果和高满意度,引起很多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作者于2006年1月~2007年1月对23例Ⅲ度母僵直患者行第1跖趾关节置换手术。通过术前评估及术后3、6、12个月和18个月随访,
- 李春光俞光荣
- 关键词:运动功能恢复长期随访置换手术术前评估
- 桡骨远端C3型骨折植骨对掌侧钢板内固定预后的影响被引量:3
- 2018年
- 桡骨远端C3型骨折中,骨性结构的破坏常伴有干骺端分离、压缩、坍陷、骨量缺损。骨性结构重建及关节功能恢复是治疗的目标。随着能中和骨折端应力的掌侧低切迹锁定钢板的广泛使用,临床疗效得到明显提升,但植骨能否进一步提高疗效现存在一定争议[1]。
- 张鑫李春光樊健袁锋
- 关键词:骨折端掌侧植骨预后关节功能恢复
- 第1、2跖跗关节关节面的解剖研究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1
- 2016年
- 目的观察螺钉贯穿第1、2跖跗关节关节面对关节面的损伤情况,为临床治疗跖跗l关=声损伤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2011年6—12月选取新鲜成年人足部标本20例进行研究。将足部标本从跖跗关节之间离断,确保跖跗关节面的软骨的完整性;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将足部离断标本随机分成A、B组,每组10例。A组用1.0mm导针由跖骨向楔骨方向贯穿第1、2跖跗关节1次,拧入4.0mm空心钉固定;B组分别用1.0mm导针和4.0mm空心钉以同样方向贯穿第1、2跖跗关节2次。观察2组标本跖跗关节面的损伤情况,测量第1、2跖骨底关节面和楔骨远端内侧、中间关节面的面积,计算螺钉贯穿造成第1、2跖骨底以及楔骨远端内侧、中间关节面损伤的面积占相应关节面面积的比例。结果20例标本的第1、2跖骨底关节面及楔骨远端内侧、中间关节面的面积分别为(3.13±0.32)cm2、(2.15±0.31)cm2、(3.44±0.40)cm2、(1.70±0.30)cm2。A组10例标本的第1、2跖骨基底关节面和楔骨远端内侧、中间关节面损伤范围均为螺钉造成的孔洞,损伤面积占相应关节而面积的比例分别为5.11%±0.26%、7.44%±0.86%、4.65%±0.58%、9.41%±0.45%,孔洞周围关市面良好、无骨折。B组中10例标本的第1跖骨基底关节面、楔骨远端内侧关节面和6例标本的第2跖骨基底关节面、楔骨远端中间关节面损伤范围为螺钉造成的孔洞,2次螺钉贯穿造成关节面损伤的面积占相应关节面面积的比例分别为10.22%±0.67%、9.30%±0.32%、13.32%±0.38%、17.48%±0.84%,孔洞周围关节面良好、无骨折;另外4例标本的第2跖骨基底和楔骨远端中间关节面损伤范围较大,螺钉孔洞周围关节软骨面出现裂隙、骨折,2次螺钉贯穿造成关节面损伤的面积占相应关节面面积的比例分别为16.45%±0.57%、20�
- 李春光俞光荣张代松李华李兵杨云峰张明珠
- 关键词:足关节关节面解剖学内固定器
- 下胫腓联合相对运动生物力学研究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探讨下胫腓联合相对运动,认识下胫腓联合运动特点。方法选用6例新鲜尸体标本,膝上10-15 cm截肢,去除皮肤、肌肉,制作骨-韧带标本,保留上、下胫腓关节周围韧带及踝关节韧带。将标本分别固定于踝关节背屈10°位、中立位、跖屈15°位,用电子万能实验机对标本进行600 N轴向加载,并在踝关节中立位时施加600 N轴向加载联合5 Nm外旋扭转加载,测量下胫腓联合远端腓骨相对远端胫骨内外位移、前后位移及远端腓骨绕轴旋转角度。结果 600 N轴向加载情况下,踝关节由中立位变为跖屈15°位时远端腓骨相对远端胫骨有向内、向前位移,同时绕轴内旋;当踝关节由中立位变为背屈10°位时,远端腓骨相对远端胫骨有向外、向后位移,同时绕轴外旋。与单一轴向加载相比,联合加载下远端腓骨有向内、向后移位和外旋的运动趋势。结论下胫腓联合为微动关节,远端腓骨相对运动与踝关节体位及受力方式有关。
- 陈大伟李春光李兵杨云峰张东升俞光荣
- 关键词:下胫腓联合踝关节生物力学
- 平足模型制备的实验研究
- 目的 平足模型的制备尚无统一的标准,既往实验研究中多采用临床观察发现的平足松弛韧带切断制备。而且对不同严重程度的平足模型的制备方法,尚无报道。本研究旨在发现建立不同严重程度的平足模型方法。方法 选取6例新鲜尸体标本共12...
- 李春光
- 关键词:平足韧带
- 内侧楔骨与第2跖骨底间韧带的解剖研究及临床意义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测量内侧楔骨至第2跖骨底间韧带的相关参数,为临床治疗Lisfranc损伤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20例新鲜成人足部标本,解剖测量背侧韧带、Lisfranc韧带和跖侧韧带的长、宽,并观测Lisfranc韧带的走行方向和其在内侧楔骨的起点位置。结果背侧韧带长为(5.44±0.83)mm,宽为(4.20±0.64)mm;跖侧韧带长为(7.07±1.05)mm,宽为(5.23±1.10)mm;Lisfranc韧带长为(9.33±1.34)mm,宽为(8.00±1.23)mm,其与第2跖骨干中轴近端夹角为(61.45±5.03)°,其在内侧楔骨外侧面起点距关节面背侧(10.89±0.84)mm,跖侧(8.31±0.92)mm,远端(5.35±0.60)mm,近端(12.04±0.85)mm。结论 Lisfranc韧带最为粗大,跖侧韧带次之,背侧韧带最为薄弱。内固定治疗Lisfranc损伤,可参照Lisfranc韧带起点位置和走行方向的解剖数据。
- 李春光俞光荣李兵余宵陈大伟夏江
- 关键词:跖跗关节
- 跗骨间骨桥临床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总结跗骨间骨桥临床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年关于跗骨间骨桥的诊断及治疗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跗骨间骨桥是足部跗骨间桥接组织,常见类型为跟距骨桥和跟舟骨桥。跟舟骨桥在后足斜位X线片即可确诊,多数跟距骨桥需CT扫描确诊,MRI可用于软骨性和纤维组织性骨桥的诊断。石膏固定对于有症状患者是首选治疗方法;对于治疗失败未发生退行性变患者,切除骨桥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单纯距下关节融合可用于治疗跟距骨桥切除失败的患者,对于距下关节融合失败和跟舟骨桥切除失败的患者可行三关节融合术。微创治疗应严格掌控手术适应证。结论跗骨间骨桥诊断方法较为明确,应将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结合以提高诊出率。手术治疗指征尚存在争议,仍需基于随机对照试验的长期随访报道。
- 李春光俞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