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喜悦
- 作品数:14 被引量:107H指数:7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资源生态与中药资源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北京市教委新医药学科群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血浆蛋白质组学在中医证候研究中的应用探讨被引量:7
- 2007年
- 证候一直是中医学术研究的核心内容,其整体、动态等特性与血浆蛋白质组学相似,故将后者应用到证候研究中将很可能解决“证”本质的问题,促进中医现代化进程。
- 李喜悦黄凌云张文生王永炎
- 关键词:证候血浆蛋白质组学
- 铅神经毒性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回顾与展望被引量:21
- 2007年
- 铅是环境中广泛存在的重金属元素。它能对多个器官造成损伤,如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血液系统、肾脏、心血管系统和生殖系统等。铅具有很强的神经发育毒性,儿童在发育期对铅暴露产生的毒性尤为敏感。因此,铅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影响。流行病学调查已证实了持续铅暴露与儿童认知能力损伤之间的关系。据统计我国城市儿童中约半数以上处于无症状的亚临床铅中毒状态。目前,铅对智力发育影响的研究成为国内外研究的重点。
- 王红梅于云江赵秀阁李喜悦聂静
- 关键词:铅神经毒性
- 急性脑缺血模型大鼠的血浆蛋白质组学研究
- 2008年
- 目的探讨急性脑缺血模型大鼠与正常对照之间的血浆蛋白质变化。方法用线拴法制备脑缺血大鼠模型,缺血2h后采集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的大鼠血浆,利用双向电泳、图像分析、质谱鉴定蛋白质组学技术进行分析。结果鉴定出C-反应蛋白、触珠蛋白、血清淀粉样蛋白P在脑缺血大鼠血浆中表达上调,血清前白蛋白表达下调。结论所鉴定蛋白可能与脑缺血有一定相关性。
- 沈启玮李喜悦张文生
- 关键词:脑缺血模型大鼠血浆双向电泳蛋白质组
- 中药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疗效被引量:1
- 2007年
- 急性脑梗死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和死亡率高等特点,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治疗原则包括降低血液黏度和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的高凝状态,改善脑血液循环及保护脑细胞。中药注射液在脑梗死临床治疗中已得到充分肯定,并有着很广阔的发展前景,笔者将临床常用中药注射液疗效加以综述。
- 李喜悦张文生王树强
- 关键词:中药注射液脑梗死疗效
- 蛋白质组学技术在方证相关理论研究中的应用探讨被引量:11
- 2007年
- 方证相关理论是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中的重要命题,本文就蛋白质组学技术在该理论研究的应用可行性及研究思路的建立,进行了探讨。
- 李喜悦张文生王永炎
- 关键词:蛋白质组学方证相关
- 中风病证候与生物学指标相关性研究进展(综述)被引量:4
- 2007年
- 王树强张文生田蓉李喜悦陈超杰
- 关键词:中风病证候生物学特征
- 清开灵组分配伍干预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5
- 2006年
- 目的了解清开灵注射液中黄芩苷、栀子苷、胆酸、珍珠母四组分配伍后对局灶脑缺血大鼠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线栓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脑缺血后再灌注前大鼠尾静脉给药,应用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TTC染色、神经行为学评分及组织病理学等技术,综合判断其功效作用。结果清开灵组分配伍能够提高脑缺血大鼠神经行为,MRI表现为病灶中心区ADC值,周边区DCavg值增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清开灵组分配伍治疗组具有脑保护作用,为进一步优化清开灵注射液原方药物组成,研究其药效机制提供试验依据。
- 张占军王忠李澎涛张文生李喜悦黄启福王永炎
- 关键词:脑缺血中药配伍
- 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对中风证候进行研究的思路探讨被引量:1
- 2007年
- 中风证候的规范化对基础研究、临床治疗均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关于中风"证"实质研究一直都没有得到突破。蛋白质组学的概念和中医认识疾病的整体性有一定的趋同性。利用蛋白质组学的理论与方法探索中风证候的蛋白质组基础以及从蛋白质组学水平探索药物治疗改变证候的机理,将有可能使证候研究在蛋白水平上有所突破。
- 李喜悦张文生王永炎
- 关键词:蛋白质组学中风证候
- 精制清开灵干预MCAO再灌注损伤的药效及机制研究被引量:8
- 2006年
- 目的:观察工艺改进后的精制清开灵对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拮抗作用。方法:选取成年雄性大鼠120只,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病理学指标判断不同治疗组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的拮抗作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脑组织海马脑源性生长因子(BDNF)含量的变化。结果:精制清开灵减轻脑缺血大鼠再灌注损伤,核磁共振表现为病灶周边区RA值,FA值明显高于模型组,脑源性生长因子BDNF表达多于模型组。结论:精制清开灵具有脑神经保护作用,在有效时间窗内给予该药物的干预可能是减少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措施,其作用与BDNF有关。
- 张占军李澎王忠李喜悦黄启福王永炎
- 关键词:脑缺血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再灌注损伤
- 栀子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的RAPD分析被引量:17
- 2007年
- 目的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ed polymorphic DNA,RAPD)标记技术对栀子8个种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进行研究。方法18种随机引物对92个个体进行检测,应用POPGENE软件和AMOVA软件对结果进行处理。结果共得到120个可重复的位点,其中多态位点75个,多态百分率为62.5%。各种群内多态位点百分率在39.17%~68.83%之间,平均为56.98%。河南南阳(POPl)种群最高,其次是江西新干县野生种群(POP7).最低是江西抚州水栀子种群(POP3)。Shannon指数和Nei指数均反映出栀子各种群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Shannon指数为0.4313,各种群Shannon指数在0.2256—0.3806之间,Nei指数为0.2892,各种群Nei指数在0.1482~0.2630之间。AMOVA揭示种群内遗传多样性占总遗传多样性的76.05%,而种群间遗传多样性只占23、95%。运用POPGENE也得出种群内遗传变异(69.34%)大于种群间(30.66%)的结论。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为0.3066。栀子种群间的基因流为1.1306,遗传相似度平均为0.12909,遗传距离平均为0.88072。根据遗传距离聚类分析,河南南阳种群(POPl)与江西樟树新干种群(POP4,POP5,POP6,POP7)聚为一类,湖南种群(POP8)与江西抚州栀子种群(POP2)聚为一类,江西抚州水栀子种群(POP3)与其他各种群间的遗传关系较远。结论目前,虽然野生资源逐年减少以及多年栽培中的品种选育,栀子遗传多样性仍较丰富,且种群内大于种群间,种群间存在较少的遗传分化。
- 韩建萍陈士林张文生王永炎李喜悦
- 关键词:种群遗传分化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