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喜功

作品数:34 被引量:85H指数:5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历史地理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1篇疗效
  • 8篇椎间盘
  • 8篇骨折
  • 7篇腰椎
  • 7篇内固定
  • 6篇细胞
  • 5篇腰椎间盘
  • 5篇脊髓
  • 5篇脊髓损伤
  • 4篇腰椎间盘突出
  • 4篇手术
  • 4篇椎间盘突出
  • 4篇疗效分析
  • 4篇临床疗效
  • 4篇骨质
  • 4篇骨质疏松
  • 3篇凋亡
  • 3篇动态稳定
  • 3篇腰椎间盘突出...
  • 3篇远端

机构

  • 19篇浙江大学医学...
  • 13篇苏州大学
  • 3篇常熟市第二人...
  • 3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长治医学院
  • 2篇浙江大学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贵州省人民医...
  • 1篇成都市第三人...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南京大学医学...
  • 1篇北京积水潭医...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同济大学附属...
  • 1篇青岛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33篇李喜功
  • 8篇孙俊英
  • 7篇林向进
  • 6篇殷浩
  • 5篇徐三中
  • 5篇王跃
  • 4篇文治强
  • 4篇凌志恒
  • 4篇宋兵华
  • 4篇杜峻华
  • 4篇王权
  • 4篇唐祖林
  • 4篇赖震
  • 3篇唐天驷
  • 3篇封志云
  • 3篇楼险峰
  • 3篇伍峻松
  • 3篇潘文明
  • 3篇朱若夫
  • 3篇陈中

传媒

  • 3篇苏州大学学报...
  • 2篇中华创伤杂志
  • 2篇中国科技论文
  • 2篇中华地方病学...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第二届华东地...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7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骨髓内注射微量元素共掺杂钙磷酸盐微粒用于治疗骨质疏松大鼠的研究
徐三中沈森达王跃李喜功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减少脊髓损伤后继发损害的作用被引量:1
2016年
为研究在大鼠创伤性脊髓损伤模型中研究罗格列酮的神经保护作用,成年SD大鼠(n=12/组)分为椎板切开术组(假手术组)、单纯脊髓损伤组、脊髓损伤+罗格列酮治疗组(2mg/kg BID,7d)、脊髓损伤+生理盐水组(溶剂对照组)。脊髓损伤通过硬膜外施加动脉夹实现。脊髓损伤后24h,对脊髓细胞凋亡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白介素1β(IL-1β)、髓过氧化物酶(MPO)、凋亡相关蛋白B细胞淋巴瘤2(Bcl-2)和B细胞淋巴瘤2相关X蛋白(Bax)进行检测。在脊髓损伤后3、7、10、14、21d进行运动功能测试。结果表明:脊髓损伤后24h,罗格列酮组的TNFα、IL-1β和MPO水平与细胞凋亡显著低于单纯脊髓损伤组和溶剂对照组(P<0.05)。罗格列酮可以逆转脊髓损伤引起的Bax升高和Bcl-2下降。罗格列酮组大鼠比单纯脊髓损伤组和溶剂对照组明显具有更好的恢复功能。罗格列酮显著提高大鼠脊髓损伤后的功能恢复。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减少局部炎症因子的浓度和细胞凋亡的表达实现。
李喜功陆洋杜俊华徐三中林向进凌志恒
关键词:细胞生物学罗格列酮脊髓损伤
经顶型移位髋臼横形骨折手术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经顶型移位髋臼横形骨折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1990年5月至2006年7月,手术治疗经顶型移位髋臼横形骨折37例,男26例,女11例;年龄22-64岁,平均34岁。根据复位质量、臼顶骨折粉碎程度、髋关节稳定性、股骨头软骨损伤等因素进行分组,按Matta术后X线复位标准和放射学评估标准及改良的Merle d'Aubigne和Postel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缸121个月,平均88.6个月。术后解剖复位31例,复位欠佳4例,复位差2例。2例患者术后x线片示髋关节不稳。根据改良的Merle d'Aubigne和Postel功能评分,临床疗效:优16例(43.24%),良14例(37.84%),可4例(10.81%),差3例(8.11%),优良率为81.08%;远期随访MattaX线疗效:优14例(37.84%),良15例(40.54%),可4例(10.81%),差4(10.81%),优良率为78.38%。临床疗效与x线疗效存在相关性。临床优良率在解剖复位和非解剖复位组分别为90.32%和33.33%,在臼顶粉碎性骨折和非粉碎性骨折组分别为58.33%和92.00%,在髋关节不稳组和稳定组分别为0和85.71%,在股骨头软骨损伤和无软骨损伤组分别为42.86%和90.00%。结论骨折复位不佳、臼顶粉碎性骨折、髋关节不稳及股骨头软骨损伤等因素可直接影响经顶型移位髋臼横形骨折的手术疗效。
李喜功孙俊英王勇刘宏伟杨兴唐天驷
关键词:髋臼骨折
经皮脊柱内镜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初步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经皮椎板间脊柱内镜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2015年11月~2016年6月收治的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男1例,女4例,平均年龄48.8岁,均存在明显上肢疼痛,平均疼痛时间为5.5月,均为...
陈中王跃李喜功封志云潘健将余列道文治强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5
2008年
目的评定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至2006年7月收治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移位跟骨关节内骨折40例(46足),按照Sanders分型:Ⅱ型16足,Ⅲ型19足,Ⅳ型11足,总结评定其临床疗效并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18个月(13~28个月)。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疗效:优21足,良16足,可6足,差3足,优良率82.6%。优良率在不同骨折类型中分别为:Ⅱ型93.8%(15/16),Ⅲ型84.2%(16/19),Ⅳ型54.5%(6/11);伤后至手术时间≤14d组和〉14d组分别为87.2%(34/38)和42.9%(3/8);在术后Bnhler角〈15°组和≥15°组分别为37.5%(2/9)和89.5%(35/37);关节面复位质量≤2mm组和〉2mm组分别为91.2%(32/33)和45.5%(5/13)。对各因素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治疗效果好。骨折类型、伤后至手术时间、术后Bohler角的恢复程度、关节内骨折的复位质量为影响其术后疗效的重要因素。
李喜功孙俊英殷浩宋兵华朱若夫唐祖林
关键词:跟骨骨折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12例近期疗效分析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观察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短中期疗效。方法对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12例(13个节段)患者随访术后假体的位置、有无异位骨化、置换节段的运动范围变化,并用JOA评分及术后Odom评级评价临床疗效。结果随访3~12个月(平均6.5个月),患者的JOA评分由术前的平均8.35±1.10上升至术后末次随访时的15.88±0.73(P<0.05);Odom评级优良率达到91.7%。置换节段的运动范围变化:过屈过伸活动度由术前的8.09°±0.63°上升到术后12个月的8.95°±0.64°(P<0.05);左侧屈曲活动度术前为6.11°±0.53°,术后12个月为6.25°±0.54°;右侧屈曲活动度术前为6.10°±0.52°,术后12个月为6.13°±0.51°。手术前后两侧屈曲活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假体松动或下沉及异位骨化。结论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短中期疗效是令人满意的。
钱忠来杨惠林姜为民李喜功李雪峰唐天驷
关键词:颈椎病人工椎间盘置换手术治疗
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复杂的胫骨近端骨折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总结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治疗复杂的胫骨近端骨折疗效,探讨LISS的理念及操作技术。[方法]2004年1月~2006年3月应用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复杂的胫骨近端骨折39例,其中男26例,女13例;平均34.8岁(22~54岁)。按AO/OTA分型:41-A3型19例,41-C2型12例,41-C3型4例,累及近端42型4例。其中7例为开放性损伤(GustiloⅠ型3例,Ⅱ型4例)。11例合并有其它部位骨折。[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15.6个月(10~21个月)。平均手术时间75min(60~130min)。平均失血量300ml(170~500ml)。所有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3周(11~16周)。其中33例对线良好,5例在冠状面上有6°~8°外翻成角,1例5°内翻成角;患者完全负重时间平均14.2周(11~18周);膝关节活动范围为100°~120°;所有病例无感染、断钉、钢板断裂、固定失效等并发症。按照HSS评分:优26例,良7例,中5,差1例,优良率84.6%。[结论]微创内固定系统固定牢靠,能够促进骨折早期愈合和功能恢复,是治疗复杂的胫骨近端骨折的理想疗法。正确认识LISS理念及操作原则,并根据具体病例进行调整,是成功治疗的关键。
李喜功孙俊英徐耀增唐祖林杨兴耿德春朱若夫
关键词:胫骨近端骨折骨折固定术微创内固定系统
罗格列酮和甲基泼尼松龙联合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通过建立脊髓损伤动物模型,探讨甲基泼尼松龙(MP)、罗格列酮联合用药与单独用药对脊髓损伤的疗效差别。方法参照动脉瘤夹压迫法制作大鼠的脊髓损伤模型,并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假手术组、单纯损伤组、脊髓损伤后生理盐水注射组、MP注射组、罗格列酮注射组、MP和罗格列酮联合应用治疗组。于伤后3、7、14、21、28d行神经功能评分,RT-PCR检测脊髓损伤12、24h、3、7、14、21、28d后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mRNA的表达,Western-bloting法检测伤后24h凋亡相关蛋白Bax和Bcl-2的表达。结果伤后各个时间点的神经功能评分上,两药联合应用组较其他各组显著增高(P<0.01),伤后炎性因子TNF-α和IL-1β的mRNA表达方面,两药联合应用治疗后炎性因子mRNA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脊髓损伤24h后,Bax蛋白表达升高,Bcl-2蛋白表达下降,两药联合应用组表现Bax蛋白表达下降Bcl-2蛋白表达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脊髓损伤后应用MP及罗格列酮治疗均有效,二者合用显示出明显的协同作用。
潘文明李喜功高峰李雪峰唐天驷杨惠林
关键词:罗格列酮甲基泼尼松龙脊髓损伤
经皮脊柱内镜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初步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经皮椎板间脊柱内镜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2015年11月~2016年6月收治的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男1例,女4例,平均年龄48.8岁,均存在明显上肢疼痛,平均疼痛时间为5.5月,均为...
陈中王跃李喜功封志云潘健将余列道文治强
文献传递
氟中毒对神经系统影响及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22年
氟中毒是由于长期接触过量氟引起的一种地方性疾病, 在许多国家被视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 慢性氟中毒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氟中毒引起神经毒性的机制包括氧化应激、炎症反应、自噬、神经递质及相关酶、神经信号通路改变、神经元能量代谢异常、细胞凋亡等方面, 可能造成人体大脑结构的永久性损伤、学习能力受损、记忆功能障碍和行为问题等。本文综述了氟中毒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及相关机制, 为氟中毒的预防与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毛腾飞李喜功潘文明张钦
关键词:氟中毒中枢神经系统自噬氧化应激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