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
- 作品数:6 被引量:39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东省梅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梅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治疗进展被引量:21
- 2015年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内科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慢性病之一,指的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伴随有肺功能降低的呼吸道疾病,多见于中老年患者,预后较差,是目前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疾病。目前临床对于COPD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机械通气治疗、中药治疗、白蛋白治疗以及辅助锻炼治疗等,其主要目的在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控制病情进展。笔者就近年来中国知网(CNKI)所收录的COPD治疗相关文献进行了检索和总结,对此类疾病的临床治疗进展进行了综述。
- 李佳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
- 塞来昔布联合化疗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对淋巴细胞亚群及不良反应的影响被引量:3
- 2016年
-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具有较强的侵袭、转移性,并且病情容易出现复发。临床中在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状态进行判定时均通过对T淋巴细胞亚群所发生的变化来予以反映。在临床中治疗NSCLC较为常见的方式是化疗,但此方案并不能明确地反映出化疗药物所发挥的作用及患者免疫功能状态[1]。为使患者均可受益于免疫与化疗,提高临床疗效,
- 李佳朱旭华
- 关键词:细胞亚群联合化疗免疫功能状态塞来昔布机体细胞药物毒性反应
- 普通型与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急性加重期临床与CT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普通间质性肺炎(UIP)与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在急性加重期的临床及CT影像学表现。方法选择16例应用纤维支气管镜活检或胸腔镜诊断的UIP病例与16例病理诊断为NSIP的病例在急性期的临床和CT影像学表现做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表现差异不明显,CT诊断UIP蜂窝肺8例,NSIP蜂窝肺2例,对其中UIP与NSIP在弥漫胶原沉积,纤维母细胞灶,肺泡结构改建,镜下蜂窝肺和大量增生平滑肌的肌硬变[1]的检出情况上,存在差异(P<0.01)或(P<0.05)。结论在临床表现上,UIP与NSIP差异性不明显,采用高分辨的CT检查对鉴别诊断有很大帮助,并在肺活检病理检测诊断为共同确诊,便于临床康复治疗。
- 罗红辉李佳
- 关键词:普通型间质性肺炎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急性加重期
-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联合小剂量茶碱治疗稳定期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观察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研究分析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联合小剂量茶碱治疗稳定期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疗效。方法:选取稳定期重度COPD患者180例,将其动态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小剂量茶碱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肺功能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重度COPD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4.44%),对照组重度COPD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1.11%),对比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两组患者肺功能检测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肺功能检测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联合小剂量茶碱对稳定期重度COPD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检测指标,在临床上可以广泛应用。
- 朱旭华陈炎城李佳
- 关键词: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茶碱COPD
- 支气管球囊扩张术在良性气管狭窄治疗中的应用
- 2016年
-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介导下支气管球囊扩张术治疗良性支气管狭窄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0例良性支气管狭窄患者,根据狭窄部位及长度选择不同型号的球囊导管实施球囊扩张术,于术前和末次球囊扩张术后当天对狭窄段气管内径、气促评分、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值进行评估测定,并进行随访,对合并症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评价。结果40例患者扩张后狭窄段气管内径由扩张前的(3.00±1.50)mm增加到(6.00±2.14)mm(P〈0.01),近期疗效达100%。气促评分由术前的(1.68±0.54)分降到(0.68±0.37)分(P〈0.01)。40例中36例于术前FEV1测定平均为(1.60±0.27)L,低于术后的(2.06±0.31)L(P〈0.01)。1例患者出现肺部大出血,经处理后出血停止;余无严重并发症。随访8-36个月,远期疗效达80%(32/40)。结论纤支镜介导的支气管球囊扩张术治疗良性支气管狭窄安全简便、创伤小、费用低、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张华根罗红辉朱旭华陈炎城曾汉华李佳
- 关键词:纤维支气管镜气管狭窄
- 肺泡灌洗液G试验对侵袭性肺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探讨肺泡灌洗液G试验对侵袭性肺真菌感染(IPFI)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3月广东省梅州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分为IPFI组(n=21)、无肺部感染组(n=18)、普通肺部感染组(n=19)、未确诊IPFI组(n=42),采集血浆和肺泡灌洗液标本进行葡聚糖检测试验,比较四组患者血浆和肺泡灌洗液(1,3)-β-D-葡聚糖(BG)浓度及对IPFI预测效果。结果最终确诊38例IPFI患者真菌感染以曲霉菌(31.6%)、白色假丝酵母菌(26.3%)、光滑假丝酵母菌(21.1%)感染为主。三组患者血浆及肺泡灌洗液BG浓度比较,IPFI组>普通感染组>无感染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未确诊组42例患者血浆及肺泡灌洗液BG浓度均为诊断者>排除者,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血浆BG浓度为85 ng/L时的约登指数=0.85,为最大值,预测IPFI特异度为88.83%,敏感度为96.32%(AUC=0.965,P<0.01);肺泡灌洗液BG浓度为152.3 ng/L时的约登指数=0.87,为最大值,预测IPFI特异度为91.15%,敏感度为96.32%(AUC=0.973,P<0.01)。结论肺泡灌洗液G试验对IPFI的最佳诊断临界值是152.3 ng/L,特异度高于血清G试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朱旭华王笑云张华根李佳陈炎城曾汉华
- 关键词:肺泡灌洗液血浆侵袭性肺真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