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传文 作品数:7 被引量:22 H指数:3 供职机构: 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婴幼儿体外循环炎性因子的变化及其对心肌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在婴幼儿体外循环中炎性因子浓度的变化及其对心肌损伤的研究。方法 20例施行先天性心脏病矫正术患儿分别在转流前(TI),转流结束后20 min(T2),术后2 h(T3),术后6 h(T4),术后12 h(T5)测定血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黏附因子(sICAM-1)、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磷酸激酶(CK)、肌酐蛋白(cTnI)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浓度。结果 CPB结束后T3、T4、T5时间CKMB、CK、LDH血浆浓度较T1时间均明显增高(P<0.05),T3时间cTnI血浆浓度较T1时间明显增高(P<0.05)。CPB结束后T2、T3、T4、T5时间IL-6、TNF-α、MDA血浆浓度较T1时间明显增高(P<0.05),T3、T4、T5时间sICAM-1血浆浓度较T1时间明显增高,而SOD血浆浓度较T1时间明显降低(P<0.05)。结论婴幼儿体外循环术后心肌功能存在损害,其机理可能与体外循环术后再灌注损伤,大量炎性细胞因子及氧自由基释放导致心肌及内皮损伤有关。 李平萍 刘高利 程前进 褚衍林 马黎明 武广华 李传文 李祥 陈国庆关键词:体外循环 婴幼儿 细胞因子 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与芬太尼两种麻醉方式的临床效果对照研究 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对比观察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与芬太尼对苏醒及苏醒期间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66例择期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OPCABG)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术中采用舒芬太尼与丙泊酚持续泵入维持麻醉;对照组术中采用芬太尼持续泵入维持麻醉。所有患者连续监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等血流动力学指标,观察两组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警觉/镇静评分(OAA/S)。结果:插管时,观察组SBP、DBP、MAP、HR分别为(89.1±8.9)、(74.9±3.6)、(76.7±7.5)mm Hg、(83.6±8.7)次/min,明显低于对照组[(94.4±9.4)、(80.1±8.1)、(80.8±6.5)mm Hg、(89.1±9.3)次/min],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2.35、3.40、2.37、2.48,均P<0.01)。观察组苏醒时间为(13.36±2.42)min,拔管时间为(12.53±3.61)min,明显低于对照组[(20.28±3.81)、(19.16±4.64)min],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8.99、6.50,均P<0.01)。观察组术后苏醒质量评分[(4.26±0.5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3.72±0.46)分],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4.41,P<0.01)。结论: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方式用于OPCABG手术较芬太尼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好,苏醒快,质量佳。 李平萍 李传文 孙庆燕关键词:舒芬太尼 丙泊酚 芬太尼 血液动力学 苏醒质量 心脏二次手术的体外循环体会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总结心脏二次手术的体外循环(ECC)管理体会。方法实施心脏二次手术患者15例,其中经升主动脉-上下腔静脉插管10例,股动-静脉插管4例,升主动脉-腔房管1例。均在浅中低温下行体外循环。15例均采用4∶1氧合血心肌保护液。结果体外循环时间超过120 min 6例,心脏自动复跳8例,除颤后复跳7例。术中行超滤10例。术后1例因脑出血死亡,2例自动出院,其余均治愈出院。结论二次手术患者具有病史长,病情重,心功能差,ECC时间长等特点,采取综合的心肌保护措施,加强血液保护,及时的超滤是心脏二次手术的ECC管理的关键。 李传文 李平萍 李宪卿 孙庆燕关键词:体外循环 体外循环术后并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2年 目的 分析体外循环(CPB)术后并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670例择期行心脏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CT、MRI,分为术后脑梗组(28例)和非脑梗组(对照组)(从1642例中随机选择28例)。对患者一般情况及术中情况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术后确诊为脑梗死28例(1.67%),患者转机时间(P=0.024)、阻断时间(P=0.028)、转中最低平均动脉压(P=0.011)、最低温度(P=0.028)、血糖峰值(P=0.005)、乳酸峰值(P=0.014)、术后引流量(P=0.037)为术后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转机时间(P=0.048)及阻断时间(P=0.034)是CPB术后并发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PB术后脑梗死与多因素有关,转机时间及阻断时间是CPB术后并发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加强手术操作,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缩短CPB和阻断时间,维持合适的灌注流量、压力,控制好温度,维持内环境的稳定是预防术后脑梗死的重要措施。 李传文 孙庆燕 李平萍 李宪卿 甘延清 费中化关键词:体外循环 脑梗死 心脏手术 1例重症瓣膜置换术左房出血的体外循环体会 2011年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0岁,57kg,因活动后胸闷心慌12-13a,加重伴咳嗽,咳痰1月入院。查体:半卧位,颈静脉充盈,双肺呼吸音粗,闻及广泛干湿罗音,心尖部闻及舒张期杂音,主动脉瓣区闻及双期杂音,肝肋下3cm,质韧,双下肢凹陷性水肿。ECG:异位心律,房颤,X线片:肺纹理增强,紊乱,心脏呈二尖瓣型, 李传文 李平萍 孙庆燕关键词:体外循环 完全性胸腔镜手术与开胸手术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疗效比较 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比较完全性胸腔镜手术及开胸手术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疗效。方法选择行完全性胸腔镜手术的房间隔缺损患者54例(腔镜组)、行正中开胸手术的房间隔缺损患者48例(正中组)。均采用股动脉、股静脉和(或)上腔静脉插管行体外循环转流,腔镜组行完全性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正中组行常规开胸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临床资料。结果腔镜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均长于正中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输血量少于正中组,呼吸机辅助时间、ICU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均短于正中组(P均<0.05)。所有患者治愈出院。结论与开胸手术相比,完全胸腔镜下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具有创伤小、引流少、术后输血少、患者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李传文 李平萍 李宪卿 孙庆燕关键词:房间隔缺损 胸腔镜 房间隔缺损修补术 开胸手术 深低温停循环术后神经并发症危险因素及防治 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深低温停循环(DHCA)下主动脉手术后发生中枢神经系统(CNS)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2009年1月至2013年10月对70例主动脉夹层及主动脉瘤患者在DHCA下行手术治疗,根据术后有无CNS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26例)和对照组(44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结果术后CNS并发症26例(37.14%),其中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18例,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7例,截瘫1例;死亡1例。术前合并高血压(P=0.001)、发病72h内急症手术(P=0.009)、体外循环时间(P=0.015)、术中脑灌注流量(P=0.005)、术中血液稀释度(P=0.001)、术中及术后24h内红细胞(P=0.033)及血浆输注总量(P=0.034)、术后4h内氧合指数<200mmHg(P=0.043)、术后24h血压波动〉80mmHg(P=0.037)、术后24h内血钠峰值(P=0.001)、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评分(P=0.008)为术后CNS损伤的危险因素。术前高血压病史(P=0.017)、发病后72h内急症手术(P=0.048)、术中脑灌注流量(P=0.015)、术后24h血钠>150mmol/L(P=0.008)是术后CNS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充分评估病情,加强血压控制,术中选择合适的脑灌注方法和流量,合理控制血液稀释度,术后加强电解质监测及高钠血症及时防治,可望减少DHCA主动脉手术后CNS并发症的发生。 费忠化 李传文 仇杰 刘宏生 马冬纹 褚衍林关键词:外科学 主动脉疾病 外科学 主动脉瘤 外科学 停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