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护理
  • 1篇调查及对策
  • 1篇依从
  • 1篇依从性
  • 1篇造瘘
  • 1篇中老年
  • 1篇伤口
  • 1篇伤口感染
  • 1篇深静脉
  • 1篇实习生
  • 1篇破膜
  • 1篇气囊
  • 1篇气囊助产
  • 1篇浅静脉
  • 1篇人工破膜
  • 1篇肿瘤
  • 1篇助产
  • 1篇纵膈
  • 1篇纵膈肿瘤
  • 1篇胃造瘘

机构

  • 5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李代先
  • 2篇蒋天秀
  • 2篇陈贵华
  • 1篇周丽华
  • 1篇贺小维
  • 1篇罗凤莲
  • 1篇应少聪

传媒

  • 3篇重庆医学
  • 1篇当代护士(上...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当代护士(下...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7
  • 1篇200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分层次教学在护理实习生临床实习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11年
临床实习是护理实习生(以下简称护生)教育的重要阶段,也是职业生涯的开始,同时也是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提高已学知识的有效途径,是锻炼服务思想,培养专业素质,提高技术水平,培养工作能力的综合性教学环节。为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针对各层次护生的特点和要求分层带教,使他们在实习期间得到适合自身的培养,本院采用了分层教学法。现报道如下。
应少聪李代先
关键词:护理实习生临床教学
哮喘患者使用吸入激素的依从性调查及对策被引量:22
2009年
目的探讨哮喘患者未使用吸入糖皮质激素(ICS)的原因并提出对策。方法随访2007年3月至2008年10月门诊、住院的哮喘患者共138例,详细询问并记录患者使用ICS的情况及未使用原因,并予以哮喘健康知识教育。结果哮喘患者ICS使用率较低,仅为13%(18/138)。其未持续使用ICS的主要因素有:担心激素不良反应(82例,占68.3%);病重时或发作时才用(66例,占55%);使用有效,认为病情已控制或痊愈(62例,占51.6%),且还因患者年龄及文化程度不同而存在差异,45岁以上及文化程度较低者依从性较高。结论为提高患者使用ICS的依从性,应加强患者对哮喘和ICS作用的认识,提供有效而具个性化的ICS使用方案。
陈贵华李代先周丽华
关键词:哮喘吸入激素依从性
人工破膜加气囊助产在产程活跃期的应用及护理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探讨气囊助产在头位分娩产程活跃期的作用.方法:将无头盆不称的342例头位初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150例,行人工破膜后作气囊助产;对照组192例,仅作人工破膜,比较两组产妇的活跃期,第二产程时间,软产道裂伤率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气囊助产组的产妇活跃期及第二产程明显缩短,软产道裂伤率,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下降.结论:气囊助产术对提高分娩质量,确保母婴安全有一定积极作用.
李代先贺小维
关键词:人工破膜气囊助产护理
1例纵膈旁型肺癌伴食道上段狭窄胃造瘘后伤口感染患者的护理
2017年
为满足吞咽困难或者进食困难的患者机体营养需求,临床上可采取胃造瘘术。胃造瘘术后伤口感染时有发生,也是护理上的难题。本科收治1例纵膈旁型肺癌伴食道上段狭窄胃造瘘后伤口感染的患者,入院时胃造瘘处渗液明显,周围皮肤发红呈浸渍性皮炎改变。先采用胃肠造口袋1周后造口周围皮肤无好转,
李代先陈贵华
关键词:纵膈肿瘤胃造瘘伤口感染封闭负压吸引技术
中老年昏迷患者快速指血糖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比较在抢救中老年患者昏迷时快速指血糖检测与常规法检测血糖结果的准确性及意义。方法回顾在院前急救或急诊时昏迷入院的50岁以上患者182例。每位患者均做快速检测指血糖和抽静脉血送检验科行常规法血糖检测(血清葡萄糖氧化酶测定法)。并根据快速指血糖的结果对提示为低血糖(低于2.8mmol/L)者或血糖高于25mmol/L或提示Hi(高于33mmol/L)者立即按糖尿病昏迷处理。对两种方法测得的血糖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种方法测得血糖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9例血糖严重异常者经紧急处理取得良好效果。结论中老年昏迷患者立即检测快速指血糖能指导临床用药,缩短等待结果时间,对挽救患者生命有重要意义。
李代先蒋天秀
白血病静脉化疗两种穿刺途径的效果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白血病静脉化疗时,经颈内静脉途径和传统的浅静脉(手背静脉、前臂静脉)途径两种方法的利弊,从而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更合适的途径,以减少并发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将54例经颈内静脉途径化疗者,与75例经浅静脉途径化疗者进行比较。结果经颈内静脉途径者在药物渗漏、静脉炎、便秘和主观不适、自理缺乏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浅静脉途径者(P<0.05或P<0.01或P<0.001),而二者局部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白血病患者静脉化疗中,选用颈内静脉置管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浅静脉穿刺途径,值得临床推广。
蒋天秀李代先罗凤莲
关键词:白血病化疗浅静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