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霞
- 作品数:2 被引量:6H指数:1
-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 基于ITS和trnL-F序列对青藏高原棘豆属植物的分子系统学研究
- 通过对核基因DNA ITS序列和叶绿体DNA trnL-F序列的分析,探讨了青藏高原棘豆属(Oxytropis DC.)植物19个种类47个居群的系统发育关系。首先提取棘豆属植物总DNA,利用通用引物分别对ITS序列和t...
- 李云霞
- 关键词:棘豆属ITS序列TRNL-F序列青藏高原
- 文献传递
- 基于ITS和trnL-F序列的青藏高原棘豆属植物分子系统学研究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探讨青藏高原棘豆属植物的系统学关系,为该属植物的研究提供分子系统学方面的资料。【方法】以青藏高原16种棘豆属植物27个地理种群标本为试材,提取其总DNA后,分别对ITS序列和trnL-F序列进行PCR扩增、纯化及测序,并对所测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用Kimura 2-parameter距离模型计算各序列间的进化距离,以乌拉特黄耆(Astragalus hoantchy)和多枝黄耆(A.polycladus)为外类群,利用MEGA软件构建基于ITS序列和trnL-F序列的青藏高原棘豆属植物的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ITS序列对位后长度为710bp,有58个简约信息位点,G+C平均含量为54.3%,该序列的平均进化距离为0.016,但进化距离总体较小。trnL-F序列对位后长度为867bp,有94个简约信息位点,G+C平均含量为33.7%,该序列的平均进化距离为0.018,总体进化距离较ITS序列大。ITS序列较叶绿体trnL-F序列含有较多的系统发育信息。在基于2个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大花棘豆亚属除少数居群外均形成单系分支,说明以心皮有无隔膜来划分棘豆属属下分类系统可以较好地获得分子系统学的支持;但在其他亚属及组水平上,并不构成单系。【结论】棘豆属各类群间系统发育信息含量明显较低,说明棘豆属物种分化发生较晚,尤其是在青藏高原这样一个始于第三纪造山运动的年轻区域,其棘豆属物种的新近起源和形态的快速分化还难以在遗传水平上固定下来。
- 李云霞兰芙蓉常朝阳郭泽坤
- 关键词:棘豆属ITS序列TRNL-F序列系统发育青藏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