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为希

作品数:16 被引量:116H指数:6
供职机构:上海市闵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上海市闵行区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肺癌
  • 7篇低剂量
  • 7篇肿瘤
  • 6篇发病
  • 5篇低剂量螺旋C...
  • 5篇发病率
  • 5篇高危
  • 5篇高危人群
  • 4篇肠癌
  • 3篇肺肿瘤
  • 2篇直肠
  • 2篇直肠癌
  • 2篇筛查结果
  • 2篇筛查结果分析
  • 2篇生存率
  • 2篇死亡率
  • 2篇胃癌
  • 2篇结直肠
  • 2篇结直肠癌
  • 2篇发病趋势

机构

  • 15篇上海市闵行区...
  • 5篇复旦大学
  • 1篇闵行区疾病预...
  • 1篇上海市闵行区...

作者

  • 16篇李为希
  • 13篇许慧琳
  • 11篇张芬
  • 9篇周洁
  • 9篇李俊
  • 7篇方红
  • 7篇严玉洁
  • 5篇姚保栋
  • 5篇徐东丽
  • 3篇徐望红
  • 2篇郭琪
  • 1篇胡敏
  • 1篇何丹丹
  • 1篇刘奕男
  • 1篇王伟杰
  • 1篇邹鹏
  • 1篇蔡兰平
  • 1篇陈丽青
  • 1篇赵燕萍
  • 1篇郑盛邦

传媒

  • 7篇中国肿瘤
  • 2篇复旦学报(医...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中国慢性病预...
  • 1篇中国肺癌杂志
  • 1篇上海预防医学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环境与职业医...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3-2019年上海市闵行区肺癌流行特征趋势分析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分析2013—2019年上海市闵行区户籍人口肺癌发病和死亡状况及其变化趋势。[方法]利用上海市2013—2019年肿瘤监测数据,计算闵行区不同性别、年龄人群肺癌发病和死亡率、标化发病和死亡率及早期诊断率等。标化率均以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标准人口及Segi世界标准人口年龄结构进行标化,记为中标率和世标率,并采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PC)描述其变化趋势。[结果]2013—2019年闵行区肺癌发病率为95.64/10万,中标发病率为43.79/10万,世标发病率为42.95/10万;死亡率为56.30/10万,中标死亡率为21.04/10万,世标死亡率为20.93/10万。2013—2019年闵行区总人群和男性的肺癌发病率及其中标率、世标率AP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发病率及其中标率、世标率均呈上升趋势,APC分别为10.30%、13.77%和12.64%(P<0.05);男性、女性以及总人群的死亡率及其中标率、世标率均呈下降趋势,除男性中标死亡率外,趋势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为男性高于女性,且均随年龄增长而显著升高(P<0.05)。总人群发病率峰值在80~84岁年龄组,死亡率峰值在85岁及以上年龄组。2013—2019年,肺癌新发诊断期别中早期占比从10.44%逐渐升高至16.98%。[结论]2013—2019年上海市闵行区肺癌发病率及其标化率无明显变化,死亡率及其标化率均呈下降趋势。发病和死亡主体为男性及老年人群,但女性和中年人群肺癌发病率上升趋势较快,新发诊断早期率仍较低,需引起重视并积极探索其原因。
石安霞许慧琳李为希程颖玲周洁李俊
关键词:肺癌发病率死亡率
上海市闵行区2002—2012年大肠癌发病趋势及特征分析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描述和分析上海市闵行区大肠癌发病趋势和特征,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和完善相关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上海市闵行区2002年至2012年大肠癌年度发病数据来自上海市恶性肿瘤登记系统。采用世界标准人口计算标化发病率。趋势描述和分析采用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建立的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age change)分析方法及Joinpoint软件(4.1.1.3版)。[结果]2002年至2012年间上海市闵行区居民男、女性和全人群大肠癌标化发病率变动均表现为上升趋势,平均每年分别上升2.44%(95%CI:1.61%~3.29%)、2.53%(95%CI:1.26%~3.82%)和2.43%(95%CI:1.91%~2.95%)。各人群的结肠癌和直肠癌标化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大肠癌男女标化发病率比大于1,结肠癌和直肠癌标化发病率比大于1。闵行区分性别各年龄组人群中45至64岁组男、女性和全人群的大肠癌、结肠癌和直肠癌发病率表现出上升趋势,65岁及以上组男、女性和全人群大肠癌和结肠癌发病率均表现出上升趋势,65岁以上组人群直肠癌发病率未发现明显变化趋势。2002年至2012年间仅女性直肠癌占大肠癌发病构成表现出下降趋势,AAPC为-2.59(95%CI:-4.22^-0.94),其余部位发病构成变化无趋势性。[结论]除老龄直肠癌外,闵行区过去10年间各人群大肠癌发病风险呈上升趋势,女性直肠癌对发病风险的贡献下降。
严玉洁张芬李为希周洁许慧琳方红
关键词:大肠癌发病趋势肿瘤登记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结直肠癌预测模型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筛选结直肠癌危险因素,建立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模型,为筛查人群风险分层与优化筛查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提高筛查成本效果。[方法] 2012年上海市闵行区163 240名50~80岁社区居民参加结直肠癌筛查。初筛采用调查表、粪便隐血试验(FOBT)和肛门指检,阳性者进一步做结肠镜和病理检查,诊断有无结直肠癌,同肿瘤登记链接补充筛查后2年内结直肠癌诊断信息。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筛选变量,研究对象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分别用于建立和验证ANN模型。采用灵敏度、特异性、ROC曲线下面积(AUC)等指标评价模型。[结果] 163 240名研究对象中新确诊结直肠癌病例363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出年龄、性别、便秘、里急后重、血便、进行性消瘦与FOBT阳性7个变量作为ANN输入变量,其中,血便(20.8%)、年龄(18.1%)和FOBT阳性(17.1%)对结直肠癌的影响最大。训练集和验证集灵敏度分别为65.93%(95%CI:58.78%~72.43%)、60.22%(95%CI:52.95%~67.07%),特异性分别为62.07%(95%CI:61.74%~62.40%)、61.92%(95%CI:61.59%~62.26%),AUC分别为0.68(95%CI:0.64~0.72)、0.67(95%CI:0.63~0.70),验证集符合率为61.92%(95%CI:61.59%~62.26%),模型内部验证效果较好。[结论]本研究所建结直肠癌ANN预测模型总体区分度较好、诊断价值较高,但有待进一步优化和外部验证以提高其预测准确性和泛化能力。
吴维妙徐东丽李小强李为希李俊张芬许慧琳徐望红姚保栋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人工神经网络
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检测对5552名社区胃癌高危人群的筛查研究被引量:41
2019年
[目的]探讨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Hp-IgG)、胃蛋白酶原(PG)、胃泌素-17(G-17)检测对社区胃癌高危人群的筛查效果,分析不同胃部疾病的血清学指标特点。[方法] 2016年5月至2017年12月在社区招募40岁以上具有胃癌家族史或高危疾病史的胃癌高危人群参与筛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的PGⅠ、PGⅡ、G-17、Hp-IgG抗体,任意两项及以上指标阳性或PG、G-17单独阳性为筛查阳性,建议胃镜检查、随访并追踪其结果,由区内二、三级医院临床专家集中评定胃癌前期和胃癌。[结果]共招募5552名居民参与血清学筛查,随访追踪659例筛查阳性居民的胃镜结果,发现胃癌前病变176例,包括息肉48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10例,术后残胃80例,中/重度萎缩性胃炎伴或不伴肠化38例;胃癌10例,早期5例,进展期5例,胃癌检出率0.18%,早期率50%。其他胃病组、胃癌前期组和胃癌组的PGⅠ水平和PGⅠ/Ⅱ比值(PGR)呈依次递减趋势(χ2=45.704,P<0.001;χ2=17.746,P<0.001);与非萎缩胃炎组比较,萎缩性胃炎组和中/重度萎缩性胃炎伴或不伴肠化组的PGR降低(Z=-2.514,P=0.012;Z=-2.094,P=0.036);息肉组的PGⅠ水平降低(Z=-2.032,P=0.042),G-17水平升高(Z=-2.294,P=0.022);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的PGⅠ、PGⅡ、G-17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术后残胃组的PGⅠ、PGⅡ、G-17水平和PGR均降低(Z=-8.241,P<0.001;Z=-2.767,P=0.006;Z=-4.208,P<0.001;Z=-4.394,P<0.001);胃癌组PGⅠ水平和PGR明显降低(Z=-1.996,P=0.046;Z=-2.500,P=0.012);各组间Hp-IgG抗体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不同胃部疾病患者的血清PG、G-17特点不同,PGⅠ和PGR降低有助于发现胃癌前期和胃癌患者;血清学筛查是社区人群肿瘤早发现工作的探索和创新,但仍需进一步评估不同血清学指标的筛查价值。
李俊姚保栋李为希张芬周洁徐东丽
关键词:胃肿瘤幽门螺杆菌抗体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
基于上海市社区人群低剂量CT筛查的肺癌风险预测模型研究
2024年
[目的]基于上海市社区人群低剂量CT(low dose computed tomography,LDCT)肺癌筛查项目数据,构建肺癌风险预测模型,为我国LDCT筛查高危人群的界定及后续追踪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7年12月参与上海市闵行区肺癌LDCT筛查的合格人群24530人,收集LDCT筛查信息、肺癌风险评估问卷信息、肺癌发病信息。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法共构建了两套风险预测模型:基本模型(n=24530)纳入性别、筛查年龄、吸烟史、家族史、是否检出结节;LDCT筛查模型(n=3649)纳入吸烟史、家族史、筛查是否阳性、结节性质、结节大小。将人群按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价区分度,绘制校准曲线评估模型的校准度,利用十倍交叉验证方法进行预测模型的内部验证。[结果]24530名研究对象的结节检出率为17.5%,LDCT筛查阳性率为12.0%,中位结节大小6.0 mm(P25,P75:4.0,10.0 mm)。在中位随访9.8年(P25,P75:8.4,11.4年)期间,共发现新发肺癌病例503例(男性342例,女性161例)。训练集中,基本模型预测1、3、5年肺癌发生风险的AUC分别为0.883、0.800和0.828,LDCT筛查模型的AUC分别为0.826、0.803和0.804,模型区分能力均较好。基本模型和LDCT筛查模型的校准曲线显示,模型拟合度均良好。十倍交叉验证结果显示,基本模型的平均AUC为0.783,标准误为0.012;LDCT筛查模型的平均AUC为0.796,标准误为0.017;模型预测效果均稳定。[结论]该研究建立了基于社区人群LDCT筛查的肺癌风险预测模型,其在判别能力和预测准确性方面具有良好的性能,有助于肺癌LDCT筛查高危个体的识别及筛查后健康管理。
李俊李为希程颖玲蒋炳鑫滕姣玥徐望红许慧琳
关键词:低剂量CT肺肿瘤
上海市闵行区低剂量螺旋CT肺癌筛查效果评估
2024年
背景与目的低剂量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low-dos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LDCT)已被推荐应用于高危人群的肺癌筛查。我国LDCT筛查研究少,随访时间较短,且高危人群的定义不同。本研究基于上海市闵行区肺癌筛查项目,评估LDCT应用于我国人群肺癌筛查的中长期效果。方法上海市闵行区肺癌筛查项目于2013至2017年实施,共纳入26,124名40岁及以上合格参与者,并以同期闵行区全体适龄人群为对照。通过筛查登记系统及与上海市肿瘤登记和死因登记系统链接,获得所有对象至2020年12月31日的肺癌发病及全死因死亡信息。计算筛查人群相比于全人群对照的肺癌标准化发病率比(standardized incidence ratio,SIR)及95%CI,比较筛查人群与非筛查人群中肺癌病例的早期率(0-Ⅰ期)、病理类型及5年观察生存率,分析LDCT筛查与肺癌病例全死因死亡的风险比(hazard ratio,HR)及95%CI。结果筛查人群的肺癌粗发病率为373.3/10万人年(95%CI:343.1-406.1),标化发病率为70.3/10万人年,相比于总人群的SIR为1.8(95%CI:1.6-1.9),且在随访期内随时间推移而下降。筛查组病例中早期肺癌占比49.4%,显著高于同期非筛查病例中的38.4%(P<0.05);肺腺癌占比40.7%,显著高于非筛查病例中的35.9%(P<0.05);5年观察生存率为53.7%,亦显著高于非筛查病例的41.5%(P<0.05)。与同期非筛查病例相比,筛查组病例的全因死亡风险下降30%(HR=0.7,95%CI:0.6-0.8)。结论本次纳入的筛检人群肺癌发病风险较高;LDCT筛查有利于肺癌的早期检出,提高生存率,在降低人群的肺癌疾病负担方面具有一定潜力。
滕姣玥姚伟元李为希程颖玲李俊许慧琳徐望红
关键词:肺肿瘤
低剂量螺旋CT对高危人群的肺癌筛查结果分析被引量:24
2019年
[目的]了解低剂量螺旋CT对高危对象进行肺癌筛査的特点。[方法]对上海市闵行区36924名肺癌高危人群于2014-2016年间进行低剂量螺旋CT肺癌筛査,根据筛查结果,分别按性别、年龄段进行分组,比较肺癌检出率、病理分型及临床分期。[结果]低剂量螺旋CT筛査共检出肺癌患者273例,总检出率为0.74%,其中男性143例,女性130例;腺癌、鳞癌、小细胞癌及未分型分别为166例、4例、9例及94例,0~1期、2~3期及4期和未分期分别为118例、22例、13例及120例。肺癌总检出率、腺癌构成比、腺癌检出率女性均高于男性。男性肺癌检出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女性肺癌检出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到70-79岁年龄段出现小幅下降,后又呈上升趋势。[结论]采用低剂量螺旋CT对高危人群进行肺癌筛查有助于肺癌的早期发现并提高肺癌检出率,应在该人群中积极开展。
李为希周洁张芬郑盛邦李俊姚保栋徐东丽
关键词:低剂量螺旋CT肺癌高危人群
上海市闵行区2002—2013年恶性肿瘤发病趋势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分析上海市闵行区2002—2013年恶性肿瘤的发病趋势,为制定肿瘤综合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02—2013年闵行区恶性肿瘤发病资料,计算粗发病率、标化发病率、截缩率、累积率以及变化百分比(percent change,PC)、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和年度变化贡献率。结果 2002—2013年闵行区恶性肿瘤发病总体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甲状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的世界标化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胃癌、肝癌和肺癌的世界标化发病率呈显著下降趋势。结论闵行区恶性肿瘤的发病总体呈上升趋势。甲状腺癌、结直肠癌和乳腺癌上升较为明显,需引起重视;胃癌和肝癌下降较为明显,说明暴露因素得到一定控制。
张芬李俊周洁李为希方红许慧琳严玉洁
关键词:恶性肿瘤发病率发病趋势
低剂量螺旋CT对7496名社区肺癌高危人群的筛查研究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探讨低剂量螺旋CT(LDCT)对社区肺癌高危人群的筛查效果。[方法]在社区招募7496名肺癌高危人群进行LDCT筛查。肺癌高危人群定义为年龄40岁以上,并且具有下列任何一项者:20包年以上的吸烟史、肺癌家族史、肺部既往病史(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结核)、职业接触史(石棉、氡、砷、铬、镍接触史)。以发现至少一个≥4 mm非钙化结节为LDCT筛查的阳性结果。[结果]7496名肺癌高危人群进行LDCT肺癌筛查,非钙化结节≥4 mm者共1057名(14.1%)。年龄≥55岁的高危人群结节阳性率显著高于年龄〈55岁者(14.9%vs9.7%;χ2=22.27,P〈0.001)。筛查出肺癌33例,占结节阳性者的3.1%,肺癌检出率为0.44%。共确诊21例非小细胞肺癌,其中0-Ⅰ期11例,早期诊断率为52.4%。[结论]LDCT肺癌筛查有助于提高肺癌的早期诊断率和非钙化结节的检出率,尤以55岁以上人群值得推广。
谢欣许慧琳严玉洁李为希姚保栋郭琪张芬周洁方红
关键词:肺癌低剂量螺旋CT高危人群
低剂量螺旋CT对7496例肺癌高危人群的筛查研究
目的探讨采用低剂量螺旋CT(LDCT)对肺癌高危人群的筛查效果。方法从2013年8月到2014年9月,招募肺癌高危人群LDCT筛查。肺癌高危人群定义为年龄40岁以上,并且具有下列任何一项者:20包年以上的吸烟史、肺癌家族...
谢欣许慧琳严玉洁李为希姚保栋郭琪张芬周洁方红
关键词:肺肿瘤体层摄影术高危人群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