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业
- 作品数:12 被引量:75H指数:6
- 供职机构:西南石油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基于溶解速率和降黏率的稠油掺稀降黏实验被引量:3
- 2014年
- 针对稠油掺稀降黏工艺存在稀释剂利用效率低问题,以新疆油田J7井、TK675X井和FZ010井稠油油样及柴油和凝析油两种稀释剂为研究对象,考察温度和稀释剂对稠油溶解速率的影响及稀释剂对稠油的降黏效果。J7、TK675X和FZ010稠油在50℃下的黏度分别为524.5、4337.3和139836.6 mPa·s。结果表明,稀释剂中稠油的质量浓度在0~1200 mg/L时,质量浓度和混合油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标准曲线的拟合相关度均大于0.99。三种稠油在稀释剂中的溶解速率均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温度从30℃增至80℃,稀释剂为柴油时,J7、TK675X和FZ010稠油溶解速率分别由44.3、5.4和28.3 mg/(m2·s)增至413.9、171.2和201.8 mg/(m2·s);稀释剂为凝析油时,J7、TK675X和FZ010稠油溶解速率分别由224.7、110.8和168.3 mg/(m2·s)增至994.1、450.1和371.8mg/(m2·s)。在相同温度下,J7稠油的溶解速率大于TK675X和FZ010稠油;凝析油对三种稠油的溶解速率均大于柴油。掺稀混合油的黏度随着掺稀质量比的增大而显著减小。稀释剂为柴油时,J7、TK675X和FZ010稠油在掺稀比为0.4、0.3和0.2时的降黏率分别为90.54%、92.59%和96.04%,稠油黏度越大,掺稀降黏效果越显著。稀释剂为凝析油时,混合油的黏度随掺稀比的变化规律与掺柴油时基本一致。相同掺稀比下,稠油掺凝析油的降黏率大于掺柴油。从提高稀释剂溶解效率和降黏率两方面考虑,凝析油更适宜作为三种稠油的稀释剂。
- 敬加强肖飞杨露周健李业
- 关键词:稀释剂新疆油田
- 热油管道低温环境模拟及径向温度监测系统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模拟热油管道低温环境与监测管道径向温度的方法及实验装置,克服了现有环道装置不能模拟极端低温环境及监测管道径向温度的局限性。本发明系统主要由测试管路、油管保温单元、低温介质供应及保温单元、径向温度及差压...
- 敬加强靳文博熊小琴邱伊婕伍鸿飞肖飞李业杨露檀家桐周健
- 文献传递
- 塔河超深层中质油对稠油降粘的适应性被引量:10
- 2012年
- 针对塔河油田超深层油藏地质特点和原油性质,以TK1073、TH10227及TH12312井稠油和4种塔河稀油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变学方法,测试分析原油的流变特性及粘温特性,评价不同塔河稠油分别掺入不同量的一厂DK4、一联、1#和2#混合油4种塔河稀油的降粘效果,探讨轻质油及混配中质油对塔河稠油降粘的适应性,以达到扩大稀油源、节约轻质油的目的。研究结果表明:TK1073与TH12312井稠油属超稠油,TH10227井稠油属特稠油,其生产与集输必须采取掺稀等降粘措施;一厂DK4轻质油、一联中质油及1#混合中质油对塔河稠油掺稀降粘具有较好的适应性,而2#混合中质油则相对较差。实际应用证实了室内研究结论的可靠性。
- 李业敬加强陈朝刚代科敏
- 关键词:轻质油
- 一种高稳定性水基泡沫体系的制备与性能评价被引量:12
- 2013年
- 水基泡沫在石油钻井、驱油及矿物浮选等方面应用广泛,但泡沫本质上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良好的稳定性是其应用的前提。基于不同表面活性剂的协同作用,利用WaringBlender法评价复配体系的起泡及稳泡能力,由此筛选出一种高稳定性的水基泡沫体系AFS-2,测试分析其微观形态,评价其油敏性及盐敏性。实验结果表明,最优体系AFS-2的组成为:1g/LSDS+1g/L3#+3g/LPAM+3g/LSF-1+3g/L十二醇;在20℃下,100mL的AFS-2基液的起泡量为380mL,气泡呈球形,直径在10数100μm之间,属于典型的细小泡沫,半衰期长达6050min,稳定性高;0#柴油、塔河普通稠油及风城超稠油三种油品对AFS-2体系的稳定性影响较大,但重质稠油比轻质油品的破坏能力弱,当风城超稠油浓度小于10.6g/L时,体系半衰期仍大于3720min;当CaCl2浓度小于1g/L或NaCl浓度小于10g/L时,AFS-2泡沫体系仍可保持足够的稳定性。
- 敬加强李业代科敏肖飞檀家桐
-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稳定性
- 基于电-Fenton法的絮体分形维数和PAM去除率的关系及影响因素研究
- 2013年
- 以模拟含聚污水为研究对象,在不同反应条件下对其进行电-Fenton处理,探究反应条件对电-Fenton法的化学氧化和絮凝沉降作用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絮体分形维数与上清液浊度呈负相关,其可从微观上较好地表征电-Fenton反应的絮凝沉降效果;PAM去除率及絮体分形维数在不同反应条件下呈现的规律不同,基于二者的变化规律确定的处理条件更加合理;调整电-Fenton反应参数为pH值2.6,FeSO_4加量130 mg/L,H_2O_2加量1mL/L,电流密度25 mA/cm^2,既保证了较高的PAM去除率(95.34%),又增大了絮体分形维数(1.8438),将絮体沉降时间由41 min缩短至26min。
- 肖飞敬加强杨露李业代科敏
- 关键词:絮凝沉降分形维数
- 热油管道低温环境模拟及径向温度监测系统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模拟热油管道低温环境与监测管道径向温度的方法及实验装置,克服了现有环道装置不能模拟极端低温环境及监测管道径向温度的局限性。本发明系统主要由测试管路、油管保温单元、低温介质供应及保温单元、径向温度及差压...
- 敬加强靳文博熊小琴邱伊婕伍鸿飞肖飞李业杨露檀家桐周健
- 文献传递
- 塔河稠油掺稀粘度预测模型被引量:13
- 2013年
- 利用塔河稠油分别掺混4种塔河稀油的粘度测试数据,对Arrhenius粘度模型、双对数粘度模型、Cragoe粘度模型和Lederer粘度模型进行评价,结果显示:Cragoe模型准确度最高,最适合对塔河稠油掺稀粘度进行预测。考虑不同掺稀体积比对Cragoe模型预测结果的影响,将稠油的质量分数作为Cragoe粘度模型的改进参数,分别对稀稠体积比高于和低于1:1的预测值进行放大和缩小处理,改进Cragoe模型,实现平均误差和最大误差较改进前分别下降43%和32%。
- 明亮敬加强代科敏李业吴东容
- 关键词:塔河油田
- 水基泡沫降低稠油流动阻力的新思路被引量:8
- 2013年
- 根据"泡沫油"产量比普通稠油产量高数倍及微气泡可降低湍流边界层摩阻的事实,提出采用水基泡沫来实现稠油流动边界层隔离与润滑减阻的新思路。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系统分析,探讨水环、微气泡和水基泡沫减阻的有效性,剖析水环输送存在的主要问题,理论分析利用水基泡沫环在水平管与垂直管中实现稠油流动减阻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泡沫环减阻思路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且井筒及深水立管之类的垂直管更容易实施,其深入研究可望解决水平管内稠油-水中心环状结构的油流"偏心"难题;筛选合适的泡沫剂体系可有效缓解油水乳化与油在管壁上黏附,改善管壁的润滑性,提高中心环状流的稳定性;然而,泡沫环减阻思路的实际应用尚需深入研究其相关科学问题。
- 敬加强代科敏李业明亮汤皓
- 关键词:减阻边界层
- 含聚污水过滤罐堵塞及解决方法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针对含聚污水中聚丙烯酰胺(HPAM)引起过滤罐堵塞和憋压的问题,基于其分子黏附滤料的特点,研究高温和高级氧化作用下HPAM溶液性质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对含聚污水进行高速剪切、热降解和电-Fenton处理以避免过滤罐堵塞的方法。结果表明:HPAM能大量黏附于填料砂上,造成过滤罐堵塞;高速剪切方法仅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过滤罐的堵塞;HPAM的热稳定性使高温降解很难达到处理要求;热降解辅以高速剪切及电-Fenton处理HPAM溶液可较好解决过滤罐堵塞问题。
- 肖飞敬加强杨露李业伍鸿飞
- 关键词:HPAM过滤罐热降解电-FENTON
- 泡沫油制备及阻力特性研究
- 稠油高粘、易凝的特点给其开采和运输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当稠油冷采井口出现泡沫油现象时,稠油油藏通常会表现出异常优异的生产特性。因此国内外学者对泡沫油的相关性质进行了大量探索,但各方面研究均止步于井口。本文对泡沫油的制备方法...
- 李业
- 关键词:泡沫油稳定性稠油降粘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