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春
- 作品数:7 被引量:22H指数:3
- 供职机构: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用丁苯酞序贯疗法治疗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探究
- 2018年
- 目的:探讨用丁苯酞序贯疗法对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对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0例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入院顺序的单双号,将这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加用丁苯酞序贯疗法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MMSE评分和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1 d、3 d和7 d,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0 d和90 d,观察组患者的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在用药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在对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丁苯酞序贯疗法进行治疗,能显著改善其认知功能,提高其临床疗效,且不会增加其不良反应,用药的安全性较高。
- 朱高春段怀凤
- 关键词:丁苯酞序贯疗法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
- 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多因素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讨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32例脑出血患者进行CT动态扫描,并检测血小板计数、肝肾功能及纤维蛋白(Fg)水平。结果男性、平均动脉压高的患者血肿易于扩大(P<0.05);血肿扩大组中出血量大于20mL的占85.5%,血肿形态不规则的占71.0%,基底节内侧型及丘脑出血的占82.6%;Fg水平越低血肿越易扩大(P<0.01);长期过量饮酒、发病后烦躁及呕吐者血肿易于扩大(P<0.05);年龄、吸烟等因素与血肿扩大无关(P>0.05)。结论男性、高血压、血肿量大、基底节内侧型及丘脑出血、血肿形态不规则、长期过量饮酒、Fg水平低、烦躁及呕吐是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
- 吕友梅朱高春常琳
- 关键词:脑出血血肿扩大
- 青年脑卒中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讨青年脑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连续登记住院的年龄18—45岁脑卒中患者共178例,其中脑梗死106例,脑出血72例,对已知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高血压、吸烟、过量饮酒、家族史是主要危险因素。超重、高血脂症在青年脑卒中患者中所占的比例也较高。糖尿病、心脏病、TIA不是青年脑卒中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降压治疗是青年脑卒中一级预防的重点工作。应重视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有针对性地加强卫生知识的宣传。
- 吕友梅段怀凤朱高春
-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青少年
-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50例的临床特点及诊治分析
- 2014年
-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5月~2014年2月收治的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病例资料50例,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主要见于老年男性,多有脑血管病史;主要表现为眼球运动障碍、瞳孔异常、视觉障碍、意识障碍及共济失调等;颅脑CT平扫及颅脑磁共振成像检查见基底动脉尖端2处及以上血循环障碍可确诊;临床治愈率低,致残率及致死率高,预后极差,本组50例患者存活出院42例,死亡8例,出院随访3月内,死亡4例,15例患者存在严重瘫痪。结论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临床表现复杂,常易误诊、误治,临床治愈率极低,需引起临床医师重视。
- 朱高春段怀凤
- 关键词: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被引量:1
- 2010年
-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有继发性和原发性。它可继发于感染、药物、肿瘤和系统性疾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明。临床表现为头痛、局灶性和弥散性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主要靠血管造影和组织活检来诊断。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对部分病人有明显疗效。
- 朱高春段怀凤
- 关键词:血管炎中枢神经系统
- 急性脑血管病脑盐耗综合征23例临床分析
- 2010年
-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病程中,并发脑盐耗综合征的诊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各种急性脑血管病并发低钠血症病例;根据脑盐耗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对其诊断。结果:在583例急性脑血管病病例中,并发低钠血症38例,其中脑盐耗综合征27例。结论:急性脑血管病并发低钠血症,大部分为脑盐耗综合征,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及时补钠补水,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 吕友梅朱高春
- 脑梗死合并脑白质疏松症与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5
- 2014年
- 目的探讨脑梗死合并脑白质疏松症(LA)与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将134例老年ACI患者分为脑梗死合并LA组69例(LA组)和脑梗死组65例(非LA组),采用蒙特利尔认知功能量表(Mo CA)评价患者的认知功能,分析影响认知功能的因素。结果 134例患者中,认知障碍者59例(44.03%),其中LA组34例(49.27%),非LA组25例(38.46%)(x2=5.443,P=0.071);LA组中1级Mo CA评分高于该组的3级及4级分级(P<0.05);非LA组Mo CA评分高于LA组(P<0.05)。单因素分析表明,关键梗死部位及非关键梗死部位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2.88%vs 27.12%,P<0.05);LA及非LA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7.80%vs 32.20%,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脑梗死部位及LA为老年ACI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脑梗死部位比LA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更大(OR=0.607、0.496,P<0.05)。结论脑梗死部位及LA与老年ACI后认知功能状态密切相关,相比LA而言,脑梗死部位对认知功能的影响作用更大。
- 朱高春段怀凤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老年脑白质疏松症梗死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