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西琪
- 作品数:34 被引量:194H指数:9
-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艾滋病合并卡氏孢子菌肺炎的MSCT影像学特征及动态演变
- 目的: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7例艾滋病(AIDS)合并卡氏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 carinii pneumonia;PCP)患者不同时期的MSCT特征,以提高 PCP的影像学诊断水平,减少误诊.方法:回顾分析...
- 许传军朱西琪杜超袁军戴峰谢正平
- 关键词:卡氏肺孢子菌肺炎艾滋病影像诊断
- 文献传递
- 钼靶X线与动态增强磁共振扫描对乳腺疾病诊断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6
- 2011年
- 目的比较钼靶X线摄影与动态增强磁共振扫描(DCE-MRI)诊断乳腺疾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 50例患者共63枚病灶,其中恶性29例34枚病灶,良性21例29枚病灶。钼靶X线摄影采用参数自动优化(AOP)曝光模式;DCE-MRI采用乳腺表面相控阵线圈,常规扫描短时间反转恢复序列(STIR)、T1加权像(T1WI)、T2加权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SE-T2)抑脂序列以及Vibrant动态增强序列。比较两种检查方法诊断乳腺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的符合度。结果钼靶X线摄影与DCE-MRI检查显示拟诊恶性病灶数均为32枚,但与病理对照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7.65%(23/34)6、8.97%(20/29)、71.88%(23/32)、64.52%(20/31)和85.29%(29/34)、89.66%(26/29)、90.63%(29/32)、83.87%(26/31);良性病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多为Ⅲ型,恶性病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多为Ⅰ型或Ⅱ型。结论 DCE-MRI诊断乳腺疾病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高于钼靶X线摄影。
- 朱西琪丁怀银谢正平袁莉莉
- 关键词:乳腺肿瘤磁共振成像乳房X线摄影术
- 覆膜支架在外周血管病变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07年
- 覆膜支架在外周血管病变中主要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和其他动静脉畸形,最近有人将其应用于创伤性病变和PTA、TIPS等介入操作之中,效果显著,但是术后内皮化进程较长以及较高的再狭窄率仍是困扰覆膜支架临床应用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
- 朱西琪刘林祥程永德王永利周兵
- 关键词:覆膜支架外周血管再狭窄内皮化
- 麻疹肺炎51例影像特点分析
- @@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婴幼儿,1/2-3岁占绝大多数。近年来麻疹发病率有了新的变化,其流行病学和临床表现都有了新的特点。接种过疫苗的3-12岁少儿和20-30岁左右成人发病也明显增多。由于...
- 朱西琪戴峰蒋燕袁莉莉李超
- 关键词:麻疹肺炎影像表现
- 文献传递
- 两种不同脾栓方法后门脉压力变化对照研究被引量:10
- 2014年
- 目的:探讨两种部分脾栓塞方法(PSE)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及统计学差异。方法62例肝硬化并发门脉高压及脾功能亢进患者分作外周栓塞组和下极栓塞组,两组分别行PSE。对比两组术前、术后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别检测患者门静脉和脾静脉内径、血流速度及血流量,脾脏长径、厚度。结果栓塞面积60%-80%者52例,〉80%者10例。术后患者门静脉主干及脾静脉血流速度和血流量均较术前降低;脾脏长径和厚度两组均较术前变小,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PSE能有效地缓解肝硬化患者的门脉高压,同时选择性外周动脉栓塞对门脉压力的减低比脾脏下极栓塞更为明显。
- 李茂美程永德朱西琪
- 关键词:肝硬化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
- 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静息态低频振幅和功能连接变化研究
- 朱西琪
- MSCT及计算机后处理技术在确定肠梗阻部位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薄层扫描及计算机后处理技术在确定肠梗阻部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肠镜和病理证实的肠梗阻患者108例,均采用64层GE Light speed VCT机进行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将薄层容积扫描数据,在工作站进行后重组处理,获得兴趣区的多平面重组(MPR)图像、曲面重组(CPR)图像、滑动薄层块最大密度投影(STS-MIP)图像。对肠梗阻的梗阻部位做出诊断,然后与手术及肠镜结果进行逐一对照。统计比较两名阅片者在常规MSCT与MSCT结合计算机后处理图像诊断肠梗阻之间诊断符合率,双盲法阅片的诊断一致性以及肠梗阻诊断的信心指数评分。结果 MSCT及计算机后处理技术诊断肠梗阻平面的总符合率为82.4%。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诊断符合比例分别为:9/9、16/21、24/35、10/11、6/7、9/9、11/12、4/4。如将病例分为十二指肠组、空、回肠组及结、直肠三组,其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9、40/56、40/43。三者诊断符合率间有统计学差异(χ2=9.92,P=0.007<0.05)。两名阅片者在常规MSCT与MSCT结合计算机后处理图像诊断肠梗阻之间,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8.8%、82.4%,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异(χ2=2.1429,P>0.05),但不同阅片者双盲法阅片的诊断一致性(k值)提高分别为0.71、0.82,阅片者的诊断信心进一步增加,两者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285<0.05)。结论 MSCT及计算机后处理技术诊断肠梗阻在确定梗阻平面方面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十二指肠和结、直肠梗阻诊断符合率高于空、回肠梗阻诊断符合率,可以作为肠梗阻患者的首选检查技术。另外运用计算机后处理技术,可以提高不同诊断医师诊断一致性,提高对肠梗阻定位诊断信心指数。
- 许传军李晓东刘林祥邵长青蒋学美朱西琪
- 关键词:肠梗阻多平面重组
- 对比增强超声造影与磁共振成像在肝硬化患者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9
- 2014年
- 目的探讨对比增强超声造影(CEUS)与磁共振成像(MRI)在肝硬化患者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64例肝硬化患者分别行CEUS与MRI检查,比较其诊断结果。结果 MRI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的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71%、87.18%和82.35%,高于CEUS的64.81%、66.67%和61.11%(P<0.05)。结论 MRI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优于CEUS。
- 丁怀银朱西琪沈娟刘杜先
- 关键词:肝脏局灶性病变肝硬化磁共振成像
- 无胆管扩张的肝内胆管细胞癌的MRI特征及其病理基础被引量:19
- 2015年
- 目的:探讨无胆管扩张的肝内胆管细胞癌的MRI特征及其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且病灶为直径≤3 cm的肝内孤立结节,术前行MRI检查的12例患者资料。患者均行腹部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观察患者的MRI表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MRI平扫T1WI为低信号8例、混杂性低信号4例;T2WI为高信号8例、混杂性高信号4例。1例病灶动脉期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呈等信号;病理诊断为低分化胆管腺癌。10例动脉期呈不均匀强化或环形强化,其中3例动脉期病灶周边呈薄环形强化,门静脉期呈低信号,延迟期呈等信号。周边薄环强化组织对应的病理改变为成活肿瘤细胞,中心延迟强化组织为大量纤维结缔组织。4例动脉期病灶周边呈厚环形强化,3例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呈低信号,1例延迟强化。厚环形强化对应的病理改变为成活肿瘤细胞,中心延迟强化组织为大量纤维结缔组织,少量坏死组织。3例动脉期呈岛状强化或不均匀强化,对应的病理改变为肿瘤组织及少量纤维结缔组织、部分坏死组织。1例3期扫描肿瘤均无强化,对应的病理改变为肿瘤明显囊性扩张、出血、坏死,肿瘤与正常肝组织间见成活肿瘤细胞。结论无胆管扩张的肝内胆管细胞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不同MRI表现具有其病理基础。
- 丁怀银孙晓东朱西琪杜超沈娟周群李代新许传军袁莉莉李怀花刘杜先宋红参
- 关键词:胆管肿瘤病理学
- 乳腺错构瘤的影像学诊断
- 2010年
- 目的探讨乳腺错构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收集15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错构瘤资料,分析其钼钯、彩超及CT检查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结果并复习文献。结果15例中,脂肪型(3例)、纤维型(3例)及混合型(9例)。结论乳腺错构瘤的影像学表现因其内部组织结构不同而有差异,但典型病例其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因此临床要仔细分析病例,进行鉴别诊断,以提高对乳腺错构瘤诊断的准确率。
- 丁怀银傅建华王琴珠朱西琪
- 关键词:乳腺错构瘤影像学诊断CT乳腺钼靶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