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均
- 作品数:30 被引量:148H指数:7
-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科委基金云南省科技厅科研基金云南省省院省校科技合作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 高低温对水稻Ⅱ优6078开花结实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0
- 1998年
- 在人工气候箱内观察了高低温度对籼粳稻亚种间重穗型组合Ⅱ优6078和对照汕优63开花结实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低温度下,两组合结实率均与温度呈二次曲线分布。Ⅱ优6078开花结实期抗高温能力弱于汕优63,抗低温能力强于汕优63。高温对两组合结实率的影响依次为开花期>减数分裂期>花粉充实期。结实率不低于85%的临界高温(1d内持续6h),Ⅱ优6078为31.8℃,汕优63为33.0℃;结实率不低于70%的临界低温(日均温持续3d),Ⅱ优6078为18.1℃,汕优63为18.9℃。SOD酶活性测定表明,两组合抗高、低温能力趋势与上述结果一致。
- 王光明杨贵旭朱自均王三根刘大均
- 关键词:水稻温度籼粳杂交稻结实率
- 一项推动稻田改制、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的关键技术——水稻定距播种培育多蘖壮秧
- 水稻定距播种培育多蘖壮秧技术面世,对促进水稻和前后茬作物增产,对推动稻田改制和无盘抛秧技术的发展,以及对双季稻田、水旱两熟迟茬田和杂交稻制种田的高产稳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大力推广.介绍了水稻快速定距播种器的优点及该...
- 朱自均
- 关键词:多蘖壮秧稻田改制
- 文献传递
- 重庆地区“双千田”与单一冬水稻田效益综合指数评价
- 1993年
- “双千田”与单一冬水稻田都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其结构、功能等系统状态,只有通过合理评价才能从本质上得以客观确切的认识。本文运用效益综合指数法对可比性的“双千田”与单一冬水稻田进行三效益(经济、生态、社会)综合评价分析,旨在为两个系统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 郑钦玉朱自均袁可王光明陈国惠
- 关键词:双千田
- 水稻抛秧盘精量播种器研究取得新进展
- 2007年
- 在我国.水稻盘育抛秧技术已大面积推广10年有余.与之配套的播种器仅在普通杂交水稻和旱育秧盘播种方面效果较好.随着各地长粒优质稻种的大面积推广,原有的播种器设计已显得很不适应。
- 朱自均
- 关键词:杂交水稻播种器抛秧技术育秧盘稻种
- 试论水稻抛秧配套技术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被引量:12
- 2000年
- 水稻抛秧包括一系列配套技术 ,如营养土的消毒、秧盘的定量盛土、精量播种和本田的均匀抛秧等 ,其技术难度较大 ,发展不平衡 ,成为秧田培育壮苗、本田水稻均衡生长的重要制约因素。积极研制和发展适销对路的质量高、成本低的土壤调理剂、定量盛土器、精量播种器和抛秧机 ,对推动水稻抛秧技术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 ,研究发展水稻无盘抛秧、商品秧 ,对于降低生产成本。
- 朱自均
- 关键词:水稻抛秧营养土工厂化育秧
- 水稻抛秧栽培技术在乐山地区的推广
- 2000年
- 对水稻抛秧栽培技术在乐山地区的推广情况作了介绍 ,指出了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并结合本生态区的实际 (气候、耕制等 )
- 蒲晓斌丁福友朱自均
- 关键词:水稻抛秧栽培塑料软盘育秧
- 水稻抛秧综合栽培技术
- 2000年
- <正> 水稻抛秧显著增产的机理,归纳起来主要有:带土抛秧不伤根,起势快;浅植不坐蔸,分蘖早,低节位分蘖比重大;提早抛秧,有利早发;单位面积有效穗增加,产量提高等。现将水稻抛秧综合栽培的技术措施介绍于下,供农友们学习和应用。 (1)秧盘准备。“麦(油菜)—稻”两熟茬口紧张的地区及要求秧龄长一点的田块,每667米~2本田备足DK434型秧盘45个,其他类型田块每667米~2备足ZR561型秧盘40个。 (2)营养土准备。
- 朱自均
- 关键词:水稻抛秧栽培技术播种营养土
- 水稻抛秧换代精播技术问世
- 2006年
- 朱自均
- 关键词:水稻抛秧技术精播技术播种技术播种器优质稻
- 冬水田水旱复种连续免耕的效益及土壤肥力和杂草动态研究被引量:7
- 1995年
- 对冬水田水旱复种连续免耕的研究表明,免耕垄作稻比常规平作稻增产,免耕2~3年比1年的水稻增产6.8%~16.2%,免耕种植绿肥、蔬菜、油菜后的垄作稻产量较高。经济效益依次为蔬菜、油菜、大麦、小麦和绿肥。连续免耕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下降,速效氮、磷、钾逐年提高。免耕1年杂草较少,第2年大发生,其后趋于稳定。
- 王光明胡声荣郑钦玉石孝均朱自均胡长青张健陈贵林
- 关键词:耕作土壤免耕土壤肥力土壤成分
- 重庆地区“双千田”十种组合模式效益研究简报
- 1993年
- 重庆地区人多地少,田多土少,冬水田比重大,为了改造其冬水田,我们提出了达到“双千”指标的十种组合模式的设想,即:1、中稻-再生稻+鱼;2、中稻-再生稻+鱼-萍;3、中稻-再生稻+鱼+笋;4、中稻-再生稻+鸭+鸭+鱼;5、中稻-再生稻+鱼+葡萄;6、中稻-菜-菜;7、中稻-蘑菇;8、中稻-草莓;9、绿肥-嫩玉米-—季晚稻;10、麦/玉/菜-菜。
- 朱自均郑钦玉袁可胡声荣王光明雷炎李登国陈世宇赵祥英叶思茂
- 关键词:作物大田轮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