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海峰

作品数:9 被引量:141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动脉
  • 2篇多层螺旋CT
  • 2篇血友病
  • 2篇影像
  • 2篇造影
  • 2篇关节
  • 2篇关节病
  • 2篇关节病变
  • 2篇放射摄影
  • 2篇放射摄影术
  • 2篇肺动脉
  • 2篇病变
  • 1篇动脉成像
  • 1篇动脉疾病
  • 1篇动脉造影
  • 1篇动脉造影检查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血管
  • 1篇血管造影
  • 1篇血管造影术

机构

  • 7篇北京协和医院

作者

  • 7篇朱海峰
  • 5篇梁继祥
  • 4篇金征宇
  • 4篇赵文敏
  • 3篇张云庆
  • 3篇张燕
  • 3篇张竹花
  • 3篇齐冰
  • 3篇林强
  • 2篇王林辉
  • 2篇牟文斌
  • 2篇孟薇
  • 2篇赵永强
  • 2篇余卫
  • 2篇王沄
  • 2篇徐瑞燚
  • 2篇王云
  • 1篇任小波
  • 1篇邱辉忠
  • 1篇钱家鸣

传媒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中华放射学杂...
  • 2篇临床放射学杂...

年份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5
2007年
目的初步探讨无需口服控制心率药物准备的双源 CT 冠状动脉成像的扫描技术和图像质量。方法对215例临床怀疑冠心病或冠状动脉早期病变患者进行无需口服控制心率药物准备的双源 CT 冠状动脉成像。扫描步骤包括平扫和增强扫描。用平扫图像行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用增强扫描图像行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技术(VRT)重组。总结双源 CT冠状动脉成像的扫描技术和后处理方法。将图像质量分为3级,按冠状动脉分段标准评价各个节段的图像质量。结果 215例患者钙化积分值中位数为82.2(2.3~1827.9)。增强扫描平均心率为(80.6±15.3)(57~139)次/min,尽可能使冠状动脉良好显示的后处理方法有:(1)多个时相筛选法;(2)2个或多个时相补充法;(3)早搏去除法和心律不齐移位法。共评价3026个冠状动脉节段,其中图像质量为1级者占97.5%(2951/3026),2级者占2.0%(62/3026),为3级者占0.5%(13/3026);图像质量为2级和3级的节段多由于呼吸伪影所致。215例患者共91例冠状动脉各节段均未见斑块或狭窄,共诊断<50%冠状动脉狭窄节段112个,≥50%冠状动脉狭窄节段213个。结论双源 CT 冠状动脉成像在无需口服控制心率药物准备的情况下可获得非常好的冠状动脉各节段图像,心率不再是影响图像质量的关键因素,通过单时相或多时相重组可良好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及分支。
张竹花金征宇张抒扬林松柏李冬晶孔令燕王怡宁宋兰王云赵文敏王林辉张晓娜张云庆齐冰徐凯梁继祥朱海峰牟文斌张立仁朱文玲苗齐方圻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
16排多层螺旋CT结肠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评价16排多层螺旋CT结肠成像对大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16排多层螺旋CT对我院8l例患者(包括结直肠癌54例,腺瘤5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1例,炎性肠病6例,其他15例)进行容积扫描,分别进行多平面重建、表面阴影成像、透亮显示(raysum)图像及CT仿真内窥镜等后处理。结果 CT结肠成像可显示全结肠,观察结肠病变的数量、位置、表面形态、管腔狭窄、肠管周围及远处脏器的情况。结论 多层螺旋CT是一项有价值的影像技术,有助于结肠病变的诊断及治疗方案的制定,是结肠镜的必要补充。
秦明伟钱家鸣刘晓红邱辉忠潘卫东王云张云庆牟文斌梁继祥朱海峰王林辉齐冰赵文敏金征宇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炎性肠病
血友病患者关节病变的X线和核磁共振影像比较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对比观察X线和核磁共振影像(MRI)显示血友病患者关节病变的差异。方法对14例血友病患者的41个症状关节在同一天内完成的X线和MRI影像进行分析。影像观察选用软组织肿胀或关节积液、骨质疏松、骨骺增大、关节侵蚀、关节面下囊肿、关节间隙狭窄、骨髓水肿、关节内出血、滑膜增厚及髁间窝增大和前、后十字韧带病变(仅用于膝关节MRI评估)等征象进行X线和MRI影像比较分析。结果41个症状关节中,软组织肿胀或关节积液X线显示33个关节,MRI为34个。关节侵蚀病变MRI检出34个关节,X线检出20个(P<0·05);关节面下囊肿MRI显示21个关节,X线为9个(P<0·05)。在骨骺增大、关节间隙狭窄和髁间窝增大征象显示方面,X线和MRI显示的结果相同。X线所不能显示的病变MRI显示14个关节有骨髓水肿,34个关节有关节内出血,27个关节有滑膜增厚。结论在显示血友病关节炎病变方面MRI优于传统X线检查,可作为评估血友病关节炎病变的首选影像学方法。
林强余卫梁继祥朱海峰孟薇徐瑞燚赵永强
关键词:血友病核磁共振成像放射摄影术
肾上腺囊性淋巴管瘤的CT诊断被引量:16
2008年
目的分析肾上腺囊性淋巴管瘤的CT特征。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囊性淋巴管瘤的CT表现,包括大小、形态、边界、构成、密度、钙化、间隔和增强方式。结果肾上腺囊性淋巴管瘤形态不规则;呈多囊结构,由许多大小不等的囊肿组成;间隔多且均匀一致,强化后明显;瘤体密度值偏高,无强化;钙化率高,局限于瘤壁和间隔。结论肾上腺囊性淋巴管瘤在形态、构成、间隔、钙化和密度等方面均有一定的特异性。应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并进行三维重组有助于发现肾上腺囊性淋巴管瘤的CT特征并确立诊断。
任小波张燕朱海峰胡丁君林强
关键词:肾上腺淋巴管瘤
血友病关节病变的X线、CT和MR影像比较分析被引量:10
2007年
目的比较观察血友病患者关节病变的 X 线、CT 和 MR 影像显示差异。方法选取14例血友病患者41个症状关节的 X 线、CT 和 MR 影像。每个关节的3种影像学检查均在1 d内完成。各关节病变程度均行 X 线分级[将关节病变严重者(5级)除外]。影像观察分别选用软组织肿胀或关节积液、骨质疏松、骨骺增大、关节侵蚀、关节面下囊肿、关节间隙狭窄、骨髓水肿、关节内出血、滑膜增厚及髁间窝增大和前、后十字韧带病变(仅用于膝关节 MRI 评估)等征象进行 X 线、CT和 MR 影像比较分析。结果 14例血友病患者41个症状关节 X 线分级中0级5个,1级7个,2级6个,3级8个,4级15个。软组织肿胀或关节积液x线显示有33个关节,CT 和 MRI 均为34个;骨侵蚀病变 MRI 检出34个关节,CT 33个关节,X 线20个关节。关节面下囊肿 MRI 显示21个关节,CT显示18个关节,X 线显示9个关节。X^2值检验表明 MRI 和 CT 分别与 X 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MRI 与 CT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 MRI 检出骨侵蚀和关节面下囊肿病灶数均多于 CT 和 X 线;MRI 显示骨髓水肿者14个关节,关节内出血者34个关节,滑膜增厚者27个关节。结论在显示血友病关节炎病变方面,MRI 优于 CT 和传统 X 线检查,可作为血友病关节炎患者的首选影像学方法。
余卫林强尚伟朱海峰孟薇石永胜徐瑞燚赵永强
关键词:血友病A关节炎放射摄影术
多层螺旋CT在肺动脉高压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06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肺动脉高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2例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及多层螺旋CT资料,其中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9例,原发性肺动脉高压7例,肝肺综合征2例,结缔组织病2例,嗜酸性细胞增多-肌痛综合征1例,纤维性纵隔炎1例。在CT上观察肺实质变化,如磨玻璃样改变、“马赛克”征、小叶间隔增厚等,及纵隔、肺血管、右室扩大和室间隔移位等。结果CT肺动脉造影诊断了95%的肺动脉高压及右心功能不全,9例显示为肺动脉血栓,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马赛克”征发生率明显高于原发性肺动脉高压(P=0.034)。结论CT肺动脉造影可准确诊断肺动脉高压,并为病因诊断提供有效信息。
张燕张竹花金征宇张云庆齐冰梁继祥朱海峰赵文敏王沄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术
多层螺旋CT对周围肺动脉显示能力的研究被引量:28
2005年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不同层厚重建对周围肺动脉的显示能力。资料与方法21例无肺部疾患和血栓病史的患者行CT肺动脉造影检查,均用0.75 mm准直扫描,分别用0.75 mm/0.5 mm(层厚/层间距)(A组)、1.0 mm/0.6 mm(B组)1、.5 mm/1.0 mm(C组)重建,记录每例患者3种不同重建层厚对段肺动脉、亚段肺动脉5、级和6级肺动脉的显示情况及血管不能显示的原因。结果3组人均肺段动脉的显示率均为96.45%(19.29/20);人均亚段动脉显示率分别为94.42%、93.44%、91.13%,3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A、B、C组对第5级肺动脉的人均显示率分别为80.44%、73.47%、59.02%,A组与C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B组与C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6级肺动脉3组人均显示率分别为33.75%、31.69%、23.56%,A组与C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段肺动脉不能分析的主要原因是解剖变异(53.33%)和心脏搏动伪影(40%);A、B组亚段肺动脉不能分析的主要原因是解剖变异和心脏搏动伪影,C组的主要原因是部分容积效应(43.84%)与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10.87%)(P=0.015);3组对5级和6级肺动脉不能分析的主要原因均为部分容积效应。结论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0.75 mm1、.0 mm1、.5 mm重建层厚对段肺动脉和亚段肺动脉均有很好的显示率,A、B组对5级肺动脉的显示率也较好。影响亚段肺动脉显示的主要原因是解剖变异和心脏搏动伪影。1.0 mm重建层厚可满足肺动脉的观察和图像处理的需要。
张燕金征宇张竹花赵文敏王沄朱海峰梁继祥陆菁菁薛华丹
关键词:多层螺旋CT肺动脉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显示率显著性差异动脉造影检查部分容积效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