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忠元
- 作品数:45 被引量:54H指数:3
- 供职机构:兰州城市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甘肃省教育厅高校研究生导师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事业·职业·志业:师范生教育情怀培育的三个维度被引量:1
- 2023年
- 在师范生培养阶段,明确而系统的教育情怀的培育是必不可少且必须重视的。教育事业层面的教育情怀培育应注重师范生教育理想的树立,职业层面应侧重于建立职业追求,志业层面应着重于个人主体意识的唤醒。师范院校和专业的教育情怀培育应该从普遍的德育教育中凸显出来,从专业教学、协同培养合作育人、地域文化认同等方面着手,落实到师范生个体的职业理想、个体人格和个体情感的自觉等方面。
- 朱忠元魏强华
- 关键词:师范生教育情怀三个维度
- 影响大众文化的社会他律因素简论——(大众文化批评研究系列论文之七)被引量:2
- 2003年
- 文化具有自律和他律二重性,本文从文化定向、消费文化和文化建制三个方面论述社会他律因素对文化以及大众文化的影响,力图说明大众文化建设中要注意社会他律因素的影响,并使社会他律因素能通过大众文化的自律在建设文化生态中起到应有的作用,以实现大众文化的健康发展。
- 朱忠元
- 关键词:大众文化消费文化文化消费文化生态他律自律
- 从传统诗歌看农业文化的现代价值被引量:1
- 2013年
- 农业文明和农业社会是中国传统诗歌发生、发展的土壤,传统诗歌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中国文人的田园理想表现出来的农业文明的核心思想、价值观对建设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乃至现代文明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借鉴农业文化的和谐理念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保证现代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农业文化的社会理想应该成为现代社会观念的合理内核。传统农业文化中的现代价值值得挖掘和借鉴。
- 朱忠元刘朝霞
- 关键词:传统诗歌农业文化现代社会
- 略论明代小说评点的审美取向被引量:1
- 2004年
- 明代为中国古代社会的季世,开国之初封建统治者建立了"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明史·选举志》)的八股取士制度,极力延续儒家传统的体制和观念。"文者载道之器,古之君子非有意于为文,而不能不尽心于明道。故日辞达而已矣。能达其辞于道,非深切著明,则道不见也。此文之有关键,非深于文者,安能发其蕴奥而探古人之用心哉!"(姚瑶《崇古文诀序》)显然,"为文"与"明道"合二为一了。但随着市民阶层的兴起,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新鲜的活力,使整个社会充满着新鲜的气息,明代的思想史。
- 朱忠元
- 关键词:小说评点文学批评史市民阶层辞达戏曲理论戏剧研究
- 论《敦煌遗书》对敦煌文化的重构
- 2013年
- 《敦煌遗书》的叙事冒险
1、以小说的名义进行的人文探险
敦煌和以敦煌为代表的曾经辉煌的中亚文明或者西域文明,在“黑风暴”的杰作中散落在荒凉而神秘的六千大地抑或更遥远的地理坐标上,构成了斯文·赫定、戈特、斯坦因追寻的动机和动力。
- 朱忠元
- 关键词:敦煌文化敦煌遗书斯坦因
- 大众文化时代的文学地图
- 2004年
- 在当今大众文化背景下 ,文学面临着大众传媒的威逼和改造 ,但是就在这样的境况之下 ,精英文学和一些大众文化产品中显现出了一些新变 ,表现为悲剧精神的缺失与崛起、喜剧精神的崛起 ,这些与纷繁的大众文化共同构成了当今大众文化背景下复杂的中国文学地图。
- 朱忠元刘朝霞
- 关键词:当代文学大众文化悲剧精神喜剧精神文学
- 同源而异派——古典戏曲理论对诗歌理论的“因革”
- 2013年
- 文体交融和文体相互影响是中国古代文学体裁形成和发展的普遍规律,以传奇为代表的戏曲理论执着论述曲与诗歌的同源性、同质性、同构性,同时也注意到了戏曲艺术的独特个性,其中有关"曲"的理论是对诗歌理论的因袭,有关"戏"的认识是对诗歌理论的变革,戏曲文体的生成不仅是"文体交融"的过程,也是理论交融的过程。李渔的"同源而异派"之说恰切地概括了这一关系。
- 朱忠元
- 关键词:戏曲理论诗歌理论
- 大众文化批评:走出阿多诺模式的必要性被引量:1
- 2001年
- 对大众文化进行实践批评首先要走出建立在“否定方法”基础上的阿多诺模式。本文针对该模式否定大众文化的几个基点 ,从雅俗、技术和大众三个方面论证了走出该模式的必要性 ,并以现代西方文化研究的一些理论思潮为例说明这种模式正在被突破 ,正在被走出。
- 朱忠元
- 关键词:大众文化文化研究高雅文化
- 城市如何安放祭祀民俗:城市公共祭祀的文化思考
- 2024年
- 时年八节的集中祭祀活动给城市建设与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每每引起较大层面的社会热议。城市如何安放祭祀民俗,如何寄托祭祀的乡愁,如何满足具有传统内涵和价值的祭祀需求已然成为一个现实问题。关于何处安放乡愁,从历史来看,祭祀场所应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文化传统观照,城市公共空间应为祭祀和乡愁提供寄托之所。在城市建设和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以公共空间、聚集的方式解决不同阶层、族系人员的祭祀需求,以社会化、集成性程度高的集体祭祀,缝合城市与人的关系以安放祭祀的乡愁,是城市生活质量的表征之一,是社会和谐的维度之一,是弘扬传统文化的举措之一。城市公共祭祀问题有必要从“城镇化语境”的讨论、设想阶段进入“城镇化情境”的设计和实操阶段,这是城市设计、城市更新的发展要求,也是城市管理的必然要求。
- 朱忠元
- 关键词:城市城市公共空间文化意义
- 花儿剧:西北地区民族文化建设的成果
- 2022年
- 建立在民歌“花儿”基础上的花儿剧,是一种表现民族生活、习惯、心理的新兴文化形式,是一种可以激活民族文化资源、表现民族文化的重要文化形式,是一种凝聚民族精神,产生文化力量的综合文化形式。作为新创剧,花儿剧是西北地区民族文化建设的重要成果,发展和创作花儿剧对西北地区以回族为主体的民族文化建设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 朱忠元
- 关键词:民族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