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肿瘤
  • 3篇腮腺
  • 3篇下颌
  • 3篇良性肿瘤
  • 3篇疗效
  • 3篇复发
  • 2篇牙源性
  • 2篇牙源性角化囊...
  • 2篇源性
  • 2篇腮腺良性肿瘤
  • 2篇颌骨
  • 2篇下颌骨
  • 2篇囊性
  • 2篇囊性瘤
  • 2篇并发
  • 2篇并发症
  • 2篇超声
  • 2篇超声刀
  • 1篇多次复发
  • 1篇牙周

机构

  • 10篇常熟市第二人...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湖州市第一人...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湖州师范学院...

作者

  • 10篇曹锐
  • 5篇胡永杰
  • 2篇邱佳明
  • 1篇王胜裕
  • 1篇丘佳明
  • 1篇丁庆国
  • 1篇瞿俊晨
  • 1篇贾传海
  • 1篇刘浏
  • 1篇张新宇

传媒

  • 2篇上海口腔医学
  • 1篇口腔颌面外科...
  • 1篇放射免疫学杂...
  • 1篇中国口腔颌面...
  • 1篇中国肿瘤外科...
  • 1篇系统医学
  • 1篇第十四次中国...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2
  • 1篇200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型下颌骨囊性病变开窗减压术疗效的探讨
研究目的:回顾性分析开窗减压术在大型下颌骨牙源性角化囊性瘤和单囊型成釉细胞瘤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极其预后。研究方法:32例下颌骨角化囊性瘤患者,29例单囊型成釉细胞瘤患者,肿瘤大小均大于3cm,首次手术均采用开窗减压术,若开...
郑重阳胡永杰曹锐洪为胜
关键词:牙源性角化囊性瘤开窗减压术复发
文献传递
减压术治疗青少年下颌骨大型角化囊性瘤的疗效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和评估减压术在青少年下颌骨大型牙源性角化囊性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5年2月--2011年2月15例下颌骨大型牙源性角化囊性瘤患者,平均年龄19-3岁,采用开窗减压术治疗,2~3个月定期随访,复拍全景片。6~12个月随访,复拍CT,囊肿直径缩小至2cm左右时行二期囊肿刮除术。结果:减压期12~18个月,平均13.6个月。影像学显示囊肿周围新骨再生,平均囊肿缩小比例6个月时为41.5%,12个月时为61.5%,18个月时为81.8%。二期刮除术后随访1—5a,无复发病例。结论:减压术是治疗青少年下颌骨大型牙源性角化囊性瘤的首选方法。
曹锐胡永杰
关键词:减压术下颌骨牙源性角化囊性瘤青少年
口内颊部硬化性上皮样纤维肉瘤一例
2018年
硬化性上皮样纤维肉瘤是恶性纤维肉瘤的一种少见亚型,于1995年首先被报道,主要发生在位于下肢和躯干深部软组织,原发于口内颊侧罕见,目前仅1例报道。该文对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于2016年4月收治的1例口内颊部硬化性上皮样纤维肉瘤进行报道。
黄大伟曹锐邱佳明王胜裕
关键词:硬化性上皮样纤维肉瘤个案报道
腮腺浅叶不同区域良性肿瘤功能性切除术的探讨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腮腺浅叶不同区域功能性切除术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112例腮腺浅叶肿瘤患者术前临床检查配合B超或MRI检查倾向于良性肿瘤,其中72例根据不同区域采用功能性切除术,40例采用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术后随访1周~5年,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112例良性肿瘤患者术后肿瘤均无复发,两组在Frey综合征、耳垂区麻木发生率方面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面神经功能损伤、涎漏和面部畸形的发生率方面亦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腮腺浅叶不同区域功能性切除术疗效优于腮腺浅叶切除术。
曹锐黄大伟邱佳明邱佳明
关键词:腮腺良性肿瘤并发症
老年口腔颌面部肿瘤68例手术治疗分析
2017年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老年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6月—2017年6月接收的老年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65例,标记为对照组,给予放射治疗,另选取同期接收的老年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68例,标记为观察组,给予手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1%,高于对照组86.2%,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8%,低于对照组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老年口腔颌面部肿瘤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曹锐
关键词:手术治疗疗效
MRI图像纹理分析在腮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基于MRI图像纹理分析在腮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2015—2019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良、恶性肿瘤131例,均进行常规MR平扫及增强扫描、DWI扫描。采用MaZda软件在选定的病变最大层面图像上绘制感兴趣区(ROI),得到各个纹理特征参数值。利用MaZda软件自带的B11统计软件模块,根据所选择的纹理特征分类两类肿瘤,最后输出T1WI、T2WI、T1WI增强、DWI 4个序列区分腮腺良、恶性肿瘤的结果,以错判率(MCR)形式表述。结果:基于T2WI图像的纹理分析鉴别能力明显优于基于其他3个序列图像的鉴别能力。在原始数据分析(RDA)、主要成分分析(PCA)、线性分类分析(LDA)和非线性分类分析(NDA)4种分类方法中,NDA方法鉴别腮腺良、恶性肿瘤的错判率显著低于其他方法。结论:基于T2WI图像的纹理分析可作为辅助手段,为临床上鉴别腮腺良、恶性肿瘤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在鉴别腮腺良、恶性肿瘤时,非线性分类(NDA)比线性分类(RDA、PCA、LDA)更有效,但临床应用时应注意到其推广能力及样本依赖性的特点。
瞿俊晨贾传海丁庆国曹锐丘佳明
关键词:腮腺肿瘤磁共振成像纹理分析
牙周炎患者龈沟液IL-10、IL-18和IFN-γ测定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2
2009年
目的:测定牙周炎患者龈沟液IL-10、IL-18及IFN-γ浓度,探讨三种细胞因子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IL-10、IL-18及IFN-γ三种细胞因子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结果:牙周炎患者治疗前IL-18及IFN-γ两项龈沟液细胞因子的浓度极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IL-10水平略低于正常对照组,但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一个月后,IL-18及IFN-γ两项龈沟液细胞因子的浓度显著下降,但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IL-10含量则升高极显著(P<0.01)。相关分析数据显示,牙周炎组IL-18及IFN-γ两项龈沟液细胞因子的浓度与牙周袋深度、附着丧失呈显著正相关(r=0.2617、0.2802,P均<0.05)。而IL-10浓度与牙周袋深度、附着丧失程度呈显著负相关(r=-0.1743,P<0.05)。结论:牙周炎患者龈沟液IL-10、IL-18及IFN-γ三项细胞因子水平发生了显著变化,表明牙周炎患者体内存在免疫功能调节紊乱。
曹锐
关键词:牙周炎龈沟液白介素-10白介素-18
超声刀辅助下腮腺良性肿瘤功能性包膜外切除术的临床效果评价被引量:19
2019年
目的:探讨超声刀辅助下功能性包膜外切除术(harmonic scalpel assisted extracapsular dissection,HS-ECD)治疗腮腺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3-2017年3家医疗机构使用HS-ECD术式进行治疗且资料齐全的132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根据肿瘤位置分为浅叶耳屏前、浅叶下极、腮腺深叶组,收集术中、围术期各项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随访期内肿瘤复发率。采用SPSS 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深叶组手术时间与术后引流时间较长,术中失血量与引流量较多(P<0.01);深叶组面神经损伤概率较高(P=0.022),耳大神经损伤、腮腺筋膜损伤及肿瘤包膜破裂3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深叶组术区皮肤感觉减退及涎瘘发生率较高(P=0.004、0.043);创口感染与味觉出汗综合征的发生率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深叶组暂时性面瘫发生率显著升高(P<0.01),永久性面瘫发生率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2);肿瘤复发率3组间无显著差异(P=1.000)。结论:HS-ECD术式对腮腺良性肿瘤患者效果良好。术中切口缩小,组织损伤减轻;术后面型良好,功能保存完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效降低,肿瘤复发率控制良好。
郑重阳张新宇曹锐刘浏胡永杰
关键词:腮腺良性肿瘤功能性外科术后并发症复发率
下颌骨成釉细胞瘤自体移植髂骨复发1例及文献回顾
研究目的:通过对1例成釉细胞瘤在自体游离移植颌骨瓣复发的病例报告,结合以往相似病例文献回顾,从而加强对这一类罕见病例的认识。研究方法:描述1例下颌骨成釉细胞瘤多次术后复发的典型病例,最后一次复发部位位于自体移植颌骨瓣;对...
曹锐胡永杰
关键词:成釉细胞瘤多次复发
文献传递
超声刀辅助下颌下腺良性肿瘤包膜外切除术临床探讨
Purpose/Background:To compare the oncologic and functional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benign submandibular glan...
郑重阳胡永杰曹锐
关键词:COMPLICATION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