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林德
- 作品数:8 被引量:27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体质量指数和L型钙离子通道α1C基因多态性对小剂量氨氯地平降压疗效的交互作用被引量:11
- 2012年
- 目的研究体质量指数(BMI)和L型钙离子通道α1C基因(CACNA1C)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对小剂量氨氯地平降压疗效的交互作用。方法采用PCR直接测序法对服用以氨氯地平为主要降压药物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81例的CACNA1C基因SNPrs1051375、rs2238032、rs2239050、rs2239128等位点进行基因分型。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和有序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BMI和SNP对降压疗效的交互作用。结果经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调整基线血压、年龄、性别、尿酸、三酰甘油、药物等因素后,BMI和rs2238032G/T位点与用药后收缩压降幅均相关(B=-0.612,P=0.044;B=11.818,P=0.037),rs2238032G/T位点与用药后舒张压降幅亦相关(B=12.450,P=0.001)。多因素方差分析显示rs2238032G/T位点基因型与BMI存在交互作用(P<0.05),携带rs2238032G/T位点TT基因型和BMI正常(<25kg/m2)患者对氨氯地平的降压疗效高于携带GT和GG基因型的超重患者。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亦显示出rs2238032G/T位点GT基因型与BMI存在交互作用的趋势(B=0.212,P=0.066)。结论 BMI和CACNA1C基因rs2238032G/T位点基因型对小剂量氨氯地平的降压疗效可能存在交互作用。
- 景林德刘玉清贾友宏刘红王文马丽媛黄建凤李一石
- 关键词:体质量指数氨氯地平
-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左心室血栓导致动脉栓塞病例临床分析
-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左心室血栓(LVT)导致体循环动脉栓塞病例的相关特点,指导临床实践。方法:回顾检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2007年到2009年间住院治疗的AMI病案,在所有符合AMI和LVT诊断的病案中排除...
- 景林德贾友宏李一石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栓塞抗凝治疗
- 文献传递
- CACNA1C基因多态性与小剂量氨氯地平降压疗效关联性研究
- 目的在服用小剂量氨氯地平为主要降压药物的部分中国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人群中,研究患者服用氨氯地平后血压变化差异是否与CACNA1C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基因型相关。方法纳入181例"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高血压综合防治研究"(...
- 景林德刘玉清刘红贾友宏王文马丽媛黄建凤张进虎李一石
- 关键词:氨氯地平
- 文献传递
- 急性心肌梗死左心室血栓形成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配比病历对照研究
-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并发左心室血栓(LVT)形成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通过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电子病历管理系统检索得出2003年至2012年诊断为AMI合并LVT的血栓组96例,随机选取同一时间段入院、...
- 江岳鑫景林德贾友宏李一石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室血栓与血小板体积和数量的相关性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并发左心室血栓与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计数(PLT)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4月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住院治疗的69例AMI并心室血栓形成患者,及138例与之年龄匹配(1∶2)的无心室血栓形成的AMI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和入院后第6~8天两个时间点的MPV和PLT变化特点,以及分析MPV和PLT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MP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3±1.0)fl比(10.3±0.8)fl,P=0.854],入院后第6~8天心室血栓组患者的MPV明显高于无心室血栓组[(11.1±1.7)fl比(10.7±0.7)fl,P=0.029]。入院时和入院后第6~8天PLT在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87、0.807)。入院后第6~8天患者MPV与PLT的关联表现为线性关系。结论 AMI患者MPV增大可能与心室血栓形成相关。
- 景林德李彦贾友宏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计数
- CACNA1C基因多态性、体质量指数与小剂量氨氯地平降压疗效关联性研究
- 一、研究背景
氨氯地平/(Amlodipine/)作为二氢吡啶类钙离子通道阻滞剂/(CCBs/),是广泛应用于高血压治疗的常用药物。大规模临床研究提示,国内外高血压患者服用氨氯地平血压达标率可达62-78/%,有...
- 景林德
- 关键词:氨氯地平体质量指数
- 文献传递
- 盐酸伊伐布雷定对中国健康受试者的心率及QTc间期的影响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评价单次及连续服用盐酸伊伐布雷定对中国健康受试者心率及QTc间期的影响。方法36例受试者均分为3个剂量组,第1、8天单次口服相应剂量伊伐布雷定片5mg(低剂量组)、10mg(中剂量组)、20mg(高剂量组);第3~7天连续5d,每次口服伊伐布雷定片相应剂量5、10、20mg,每日2次。观察受试者心率、QTc间期的变化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单次服药后2h,3组受试者心率均较服药前下降[(62.67±5.68)次/min对(59.75±6.52)次/min,(67.00±7.11)次/min对(62.75+8.35)次/min,(65.58+9.16)0次/min对(56.50±3.92)7次/min];服药后6h,心率恢复至服药前水平;连续服药5d后,3组受试者最高心率分别下降(21.27±4.32)次/min、(26.74±5.21)次/min、(55.51±6.38)次/min,最低心率(次/min)分别下降(3.60+0.78)次/min、(3.25±0.52)次/min、(3.78±0.43)次/min,平均心率分别下降(12.31±1.43)次/min、(12.34±1.29)次/min、(20.32±2.78)次/min,总心搏次数分别下降(9838.46±900.42)次、(11345.27±1213.54)次、(25461.46±2746.78)次。所有受试者服药后QTc间期均较服药前缩短,且有时间及剂量依赖性。光幻视是最常见的不良事件。结论在5—20mg剂量范围,盐酸伊伐布雷定的耐受性良好,并可以减慢中国健康受试者心率,缩短QTc间期。
- 谢爽娄莹许莉景林德王冬雪闫丽荣李一石
- 关键词:盐酸伊伐布雷定心率QTC间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