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志刚
- 作品数:33 被引量:103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地震科学联合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用钻孔应变观测研究北京地区活断层的现今活动被引量:13
- 2007年
- 研究断层活动性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了解地震危险性,与地震危险性最直接相关的是现今的断层活动情况。如果对当地断层分布和性质有比较清楚的了解,那么就可以根据位错理论用钻孔应变仪观测资料反演断层活动。用遗传算法进行这种反演可以在进行全局搜索的同时大大提高计算效率。北京地区的活断层研究程度比较高,同时有比较密集的钻孔应变观测台站。利用2003—2005年钻孔应变观测资料对北京地区活断层活动的初步尝试性反演表明,在此期间顺义-良乡断层北段和南口-孙河断层东南段的活动可能起主导作用,活动程度与小震活动有关系。
- 邱泽华唐磊阚宝祥易志刚焦青张超凡
- 关键词:钻孔应变观测断层活动反演位错
- 大同—阳高地震地热异常与机理初探被引量:2
- 1992年
- 1989年10月大同—阳高地震前后,距震中约75km的三马坊地热测点的高精度地温观测仪器(分辨率0.0001℃),记录到持续50多天、温度上升幅度达0.15℃的明显的地热异常。本文研究了该异常变化的特点。在总体上,异常为幂函数型升温形态。在地震发生前几天,地热异常呈现“相对下降—下降速率变缓—急剧回升—短时平稳—地震发生”的过程。本文还对地热异常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 杨修信陈沅俊易志刚吕悦军赵京梅
- 关键词:地震大同-阳高
- 体应变潮汐观测资料预测地震初探
- 2004年
- 一、概况继美国研制出Sacks-Evertson体应变仪后,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于20世纪80年代初也相继研制出TJ系列钻孔体积式应变仪。它是通过岩石钻孔的体积变化导致仪器内液体压强变化来进行地应变精密测量的。能清晰地测到体应变固体潮汐变化,精度达10-10。特别是在“九五”期间,“TJ-II”系列体应变仪无论是在数量、质量上均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目前全国已有体应变台站25个,有的已正常观测近20年,为地震预测预报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和经验。全国体应变观测台站分布如图1,有关参数如表1所示。
- 易志刚邱泽华
- 关键词:体积钻孔台站潮汐
- 南北地震带上的钻孔应力—应变观测被引量:3
- 2006年
- 回顾了我国运用钻孔应力—应变手段在南北地震带上进行地震观测、预报的实践。第一代钻孔应力观测仪器,在南北地震带的北段和南段,都记录到了很有价值的与构造运动以及地震有关的应力变化,但是观测工作中还存在诸多问题;第二代钻孔应变观测仪器,精度大大提高,除记录到一些地震趋势前兆变化外,还记录到可靠的短临变化,在地震预报中显示了一定的有效性。在南北带未来的观测和震情跟踪工作中,除改进标定方法以进行定量研究外,更应该注意观测效果对比,用实验场或母子台的方式建立小间距台网,以取得可对比的资料。
- 张宝红邱泽华易志刚
- 关键词:南北地震带钻孔应变仪地震预报
- 地震视应变场的演化与强震发生地区的关系被引量:11
- 2000年
- 根据中国的中强地震资料 ,初步研究了地震视应变场的时空演化特征与 1 955年以来31次强震事件发生地区的关系 .结果表明 ,在 1~ 5年左右的时间范围内 ,地震视应变异常区与强震事件发生地区存在相当好的对应关系 .应用地震视应变异常区预测强震发生地区的 R值为 0 .458,预测强震发生地区的经验概率为 0 .62 5,具有比较好的预测效果 .
- 黄福明易志刚
- 关键词:异常区地震预测
- 分量式钻孔应变观测数据的解释被引量:1
- 2002年
- 一、引言我国开展分量式钻孔地应力(应变)观测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获得了大量宝贵的观测数据。目前,第二代分量式应变观测系统(例如RZB-1型电容式应变仪),已经将观测精度提高到10-10。但是,如何处理和解释这些资料,从中提取出可靠的地应力信息,尽管已经有不少作者进行过论述,但仍然是一个没有得到完善解决的问题。例如至今还没有文献阐述观测资料与理论固体潮是否符合,因而不能说明观测结果的可靠性。
- 邱泽华石耀霖易志刚
- 关键词:电容式钻孔地应力
- 钻孔体应变观测资料的地震短临异常被引量:17
- 2005年
- 我国自1983年陆续安装钻孔体应变仪以来,尤其是“十五”计划以来,已开始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可信的观测资料。本文仅就部分钻孔体应变资料的地震短临异常作一初步讨论。
- 易志刚
- 关键词:地震短临异常
- 昆仑山口西大地震前部分前兆异常分析
- <正> 据我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01年11月14日17时26分在新疆、青海交界处的昆仑山中(36.2°N,90.9°E)发生8.1级地震。本文分析了该次特大地震前所观测到的地震活动性异常、跨断层位移测量异常、钻孔...
- 陈虹刘冬英焦青易志刚姚宝树
- 文献传递
- 昆仑山口西M_S8.1地震前兆分析与未来趋势估计
- 2003年
- 一、引言 2000年11月14日,在中国大陆昆仑山口西(36.2°N,90.9°E)发生了M_S8.1地震。这是建国以来,继1950年察隅M_S8.6地震后中国大陆发生的最大地震。虽然震中附近人烟稀少,人、畜、财产损失有限,但其威力和影响是十分引人注目的。因此,科学地分析、研究这次地震的前兆异常,并在此基础上客观地评估中国大陆西部未来地震趋势,已成为地震学者必须认真考虑和极待回答的问题。对此,本文据有关地震活动、钻孔应力、应变资料,对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M_S8.1地震部分前兆异常与中国大陆西部未来地震趋势进行了初步分析和讨论。
- 易志刚王勇
- 关键词:前兆地震威力
- 首都圈地区数字化钻孔应变观测资料分析被引量:11
- 2006年
- 结合地震活动性、气压及钻孔体应变观测资料,对首都圈地震活动与应变场变化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首都圈地震活动与测区钻孔体应变信息合成值的异常变化具有密切关系;地震活跃时间与体应变变化的时间同步;地震活跃区与体应变增强性异常变化分布区域一致。
- 易志刚邱泽华宋茉
- 关键词:首都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