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施雪英

作品数:35 被引量:204H指数:9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0篇脑梗
  • 10篇脑梗死
  • 10篇梗死
  • 8篇细胞
  • 8篇急性
  • 7篇卒中
  • 7篇脑梗死患者
  • 6篇动脉
  • 6篇血管
  • 6篇脑卒中
  • 6篇干细胞
  • 5篇动脉狭窄
  • 5篇维甲酸
  • 5篇骨髓
  • 4篇血性
  • 4篇皂甙
  • 4篇三七总皂甙
  • 4篇神经功能
  • 4篇神经功能恶化
  • 4篇神经元

机构

  • 25篇安徽医科大学...
  • 7篇安徽医科大学...
  • 4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35篇施雪英
  • 24篇袁良津
  • 12篇蒋鸣坤
  • 9篇方毅
  • 9篇曹莉
  • 8篇顾尚恒
  • 8篇姚正鹏
  • 6篇胡慧敏
  • 6篇陈先文
  • 5篇石力
  • 5篇徐仿成
  • 5篇陈苏毅
  • 5篇周力军
  • 5篇唐向阳
  • 4篇王雷
  • 4篇陈祚胜
  • 3篇任于果
  • 2篇周立军
  • 2篇方平
  • 2篇王雷

传媒

  • 8篇安徽医学
  • 2篇中风与神经疾...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安徽医药
  • 2篇安徽卫生职业...
  • 2篇中华全科医学
  • 2篇安徽医专学报
  • 1篇解剖学报
  • 1篇立体定向和功...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国临床保健...
  • 1篇公共卫生与预...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医学信息
  • 1篇解放军医药杂...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4
  • 4篇2012
  • 4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七总皂甙和维甲酸联合诱导大鼠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体外探讨三七总皂甙、维甲酸对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影响。方法:以三七总皂甙和维甲酸为诱导条件诱导大鼠MSCs分化,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分化细胞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乙酰胆碱酯酶(AchE)、γ-氨基丁酸(GABA)、酪氨酸羟化酶(TH)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细胞化学显示MSCs诱导后具有神经细胞的形态,NSE、AchE、GABA、TH有阳性表达,GFAP表达为阴性。结论:三七总皂甙和维甲酸联合应用对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及在提高其分化率中起着重要作用。
施雪英陈先文胡慧敏徐仿成任于果
关键词:骨髓间质干细胞神经元三七皂甙维甲酸
88例脑梗死患者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分析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所显示的血管狭窄或闭塞的比例及其分布。方法 88例脑梗死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I确诊并排除出血。上述患者全部进行选择性颈部和颅内血管造影。观察血管狭窄部位、受累血管数目以及血管狭窄形态并判断血管狭窄程度。结果 88例脑梗死中血管造影显示69例(78.41%)有血管狭窄或闭塞,其中58例有颈动脉系统受累,29例有椎基底动脉系统受累,锁骨下动脉受累8例。其中38例同时有多部位受累。颈动脉系统中以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受累最为常见,椎基底动脉系统受累的以椎动脉开口处最为常见。19例血管造影正常。结论脑梗死患者DSA显示血管病变以颈内动脉及椎动脉开口部位病变为主。DSA是一项安全有效的诊断脑血管病变的工具。
方毅袁良津蒋鸣坤施雪英
关键词:脑梗死全脑血管造影动脉狭窄
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对脑梗死认知损害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听觉事件相关诱发电位(ERP) -P300对非痴呆型脑梗死患者血管性认知障碍(VCI)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0例脑梗死后认知功能损害但未达到痴呆诊断标准的患者,包括皮质梗死(C1)患者30例,皮质下型梗死(C2...
袁良津王雄王雷陈祚胜贺玉琼王少敏施雪英
关键词:血管性认知障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桥接血管再通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分析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桥接治疗(BT)血管再通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思路。方法:回顾分析70例接受BT血管再通后的AIS患者资料,根据神经功能恶化发生情况分为恶化组(END)与非恶化组(NEND),收集临床资料,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END组心房颤动、低密度脂蛋白(LDL)、发病至股动脉穿刺时间(OPT)≥5 h、侧支循环分级≤2级、Alberta早期CT评分(ASPECTS)评分与NEND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这5个因素纳入回归分析,得出OPT≥5 h、侧支循环分级≤2级、心房颤动是BT后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心房颤动、LDL、OPT≥5 h、侧支循环分级≤2级、ASPECTS评分与END相关;心房颤动、OPT≥5 h、侧支循环分级≤2级与END呈独立相关。
吴晓翠施雪英严银天方平吴鹏超方国真王雷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向神经元样细胞的分化被引量:9
2006年
目的探讨2-ME与BHA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作用。方法大鼠股骨中分离MSCs,贴壁法体外扩增、传代。以二巯基乙醇(2-ME)预诱导,再加入2-ME、3-叔丁基-4羟基茴香醚(BHA)诱导。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巢蛋白(nest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微管联合蛋白-2(MAP-2)、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乙酰胆碱酯酶(AchE)、γ-氨基丁酸(GABA)、酪氨酸羟化酶(TH)的表达,以鉴定分化细胞的表型特征。尿嘧啶脱氧核苷(BrdU)作为细胞分裂标记检测MSCs增殖特性。结果细胞诱导后具有神经细胞的形态,并被BrdU标记,nestin、NSE、MAP-2、AchE、GABA表达阳性,而GFAP、TH表达为阴性。结论2-ME和BHA在体外能够有效的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施雪英陈先文任于果徐仿成胡慧敏
关键词:细胞学
全反式维甲酸及银杏提取物对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银杏提取物(Egb)对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NSCs)分化为胆碱能神经元和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作用。方法取第3代NSCs诱导分化,试验分为4组:ATRA组(10-8mol/L)、Egb组(2mg/L)、ATRA(10-8mol/L)+Egb组(2mg/L)和空白对照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神经微管相关蛋白(MAP2)、乙胆碱酯酶(AchE)和酪氨酸羟化酶(TH)的表达,并计算阳性染色细胞的百分率。结果ATRA组诱导神经干细胞分化为AchE阳性和TH阳性神经元的百分率分别为26·32%±3·62%和12·02%±2·78%;Egb组分别为42·93%±3·08%和18·13%±1·74%;ATRA+Egb组分别为43·32%±5·60%和13·03%±2·54%;空白对照组分别为27·68%±2·51%和5·74%±1·81%。结论ATRA和Egb均可促进NSCs向TH阳性神经元分化,Egb还可促进NSCs向AchE阳性神经元分化,ATRA和Egb联用无协同效应。
徐仿成陈先文胡慧敏施雪英任于果
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2
2010年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51例脑出血患者,男性36例,女性15例,均有高压病史。基底节区出血45例(28~90ml),皮质下出血6例(25~55ml),其中有11例破入脑室。根据CT定位,应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性穿刺针穿刺抽吸血肿,术后辅以尿激酶纤溶治疗。结果穿刺引流时间18h~5d。51例患者,术后血肿完全清除19例,清除80%以上27例,清除60%~80%5例。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简单、安全、创伤小,能较快清除血肿,解除占位效应,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致残率及病死率。
施雪英袁良津蒋鸣坤姚正鹏方毅周力军顾尚恒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微创
高压氧联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老年期痴呆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观察高压氧联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老年期痴呆(elderly dementia,ED)的临床疗效。方法 82例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和93例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患者,随机分为高压氧、盐酸多奈哌齐、高压氧+盐酸多奈哌齐、吡拉西坦组。比较治疗前后各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韦氏成人记忆量表(WMS)、生活功能量表(ADL)的评分。结果治疗后高压氧、盐酸多奈哌齐、高压氧+盐酸多奈哌齐组其MMSE、ADL、WM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均优于吡拉西坦对照组,高压氧+盐酸多奈哌齐治疗组又优于单纯盐酸多奈哌齐组和高压氧治疗组。结论高压氧联合盐酸多奈哌齐应用可明显改善AD与VD患者的MMSE、WMS、ADL评分,疗效提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袁良津施雪英
关键词:盐酸多奈哌齐高压氧老年期痴呆
支架植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介入技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近期、远期疗效;观察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427例,利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了解脑血管狭窄状况,包括狭窄部位、狭窄程度,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符合介入治...
袁良津蒋鸣坤曹莉施雪英方毅唐向阳方国真钱保进陈苏毅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缺血性脑血管病支架植入术
文献传递
基于CISS分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临床分析
2024年
目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应用CISS分型方法进行亚型分析,对比不同亚型AIS患者应用的不同血管内治疗的预后情况,为AIS患者提供临床有效治疗方案。方法:比较患者入院时、治疗后30d、90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评分。结果:与入院时相比,两亚型AIS患者直接取栓组和桥接治疗组治疗后30d、90d的NHISS评分、mR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ADL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AA亚型桥接治疗组治疗后30d、90d的NHISS评分及mRS评分均显著低于直接取栓组,ADL评分均显著高于直接取栓组(P<0.01);CS亚型两组患者治疗后30d、90d的NHISS评分、mRS评分及ADL评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LAA亚型AIS患者桥接治疗预后优于直接取栓治疗,CS亚型AIS患者直接取栓与桥接治疗预后未见明显差异。
严银天施雪英唐雄伟方平曹莉方国真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