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家
- 作品数:130 被引量:750H指数:15
- 供职机构:重庆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边坡变形的GPS-ANN综合分析方法被引量:1
- 2010年
- 基于边坡变形破坏的演化规律,通过对GPS变形监测数据的分析,评价了边坡的稳定现状;构建了基于GPS监测数据的位移-时间神经网络识别模型,并对未来某段时间内边坡的变形趋势进行预测;利用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实现了基于GPS监测的神经网络位移预测模型;通过实例研究,对基于GPS监测数据的边坡变形ANN预测结果进行了分析。
- 文海家赵亮李鑫
- 关键词:边坡GPS监测
- 基于三维地质信息模型的边坡风险分析
- 风险分析是降低边坡灾害损失的有效途径.以地理信息系统(Arcview GIS)为二次开发平台,建立边坡风险评估系统.该系统通过建立边坡的三维地质信息模型,根据模型的物理力学参数等属性数据,运用Monte-Carlo法求出...
- 文海家张永兴陈云
- 关键词:风险分析地理信息系统边坡灾害
- 悬臂式抗滑桩三维土拱效应研究被引量:22
- 2009年
- 依据悬臂式抗滑桩的受力特点,研究了桩间土拱效应的形成机理。相比埋入式抗滑桩,悬臂式抗滑桩桩间土拱按其作用形式可分为水平拱、竖向拱及临空面拱,其中水平拱效应对桩间土的稳定起主控作用。考虑到桩间土稳定的前提下桩后土压力将完全由桩身承担,建议采用σx突变效应替代常用的桩—土承载比衡量桩间土拱效应的发挥程度。通过建立悬臂式抗滑桩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比了悬臂式抗滑桩三维分析与二维分析结果的差异,并指出悬臂桩土拱效应极具空间特性,不宜忽略自重应力的影响。继而重点研究了悬臂高度、桩间距、桩正截面宽度、附加荷载及土体抗剪强度对桩间土拱效应的影响。
- 董捷张永兴文海家王桂林
- 关键词:抗滑桩土拱效应有限元自重应力附加荷载
-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课程承上启下的教学模块构建
- 2019年
-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根据课程在专业教学中的定位,构建"承上启下"的教学模块,"承上"部分是与已学知识紧密连接的部分内容,"启下"是开启未来专业课程学习或工作需要的教学内容;并设置"承上启下"的主题作业及研讨课,有效地把学生所学知识融为一个整体,拓宽专业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效。
- 罗云菊文海家王桂林杨海清
- 关键词: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专业基础课教学模式
- 一种可回收竖向锚预压新型抗滑承重桩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回收竖向锚预压新型抗滑承重桩,涉及治理后滑坡体开发利用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实现锚索回收的抗滑承重桩。为实现本发明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包括上锚固装置、承台、桩身、下锚固装置和若干钢绞线...
- 王桂林梁锋孙帆吴曙光文海家陈建功谢强许明周小平杨海清
- 基于监测位移的岩土工程灾变动态实时智能预警方法
- 基于监测位移的岩土工程灾变动态实时智能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下列步骤进行:由岩土工程现场位移监测获取对象实时位移监测数据;构建位移速率—时间样本数据库;由MATLA建立ANFIS系统;位移速率—时间样本对ANFIS系统进...
- 文海家张家兰赵亮黄勤朱颖超文振豪
- 一种岩土试验检测取土装置及使用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岩土试验检测取土装置及使用方法,属于岩土测试技术领域。该岩土试验检测取土装置及使用方法,通过设置密封盖、收集筒和钻杆,将下方两侧的密封盖闭合后,需将下方两侧的连接板与第二磁块脱离时,当两侧的密封盖翻转并与...
- 向学坤王桂林文海家廖明勇王润秋黄建铭李柏佚
-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沉降规律及应用研究
- 张永兴张建华刘新荣谢强周小平卫永法王渝昆阴可梁莉靳晓光王桂林杨锡武吴曙光陈建功许明文海家徐晓核杨庭跃
- 该课题研究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预测填埋场沉降规律的合理模型和理论,在针对新鲜垃圾和新填垃圾场的研究中,重要采用的是现场调查、室内试验等手段,HK和PTH模型的理论基础主要为蠕变理论;在填埋场沉降的影响因素研究中主要采用的是...
- 关键词:
- 关键词: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沉降
- 基于地形地质图的边坡稳定性初步判别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地形地质图的边坡稳定性初步判别方法,其利用区域地形图和区域地质图作为边坡稳定性评定的主要特征数据,从中提取能够细化表征待评定区域内不同局部区域边坡形态相关特性的参数,并依据这些参数数据进行分类划分的形...
- 文海家王桂林黄雪浪薛靖元谢朋张岩岩
- 含2条软弱夹层的隧道围岩开挖过程破坏模式研究被引量:16
- 2018年
- 软弱夹层是山岭隧道常遇的不良地质现象,目前关于多条软弱夹层对隧道围岩稳定性的研究尚不多见,为加强该方向的研究,采用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含2条软弱夹层隧道围岩开挖过程中的破坏模式。基于实际工程背景,设计模型试验,从裂隙损伤演变、应力场及应变场变化规律3个方面得到相吻合的破坏模式:首先拱顶受剪应力影响,沿软弱夹层发生滑移,进入塑性区;然后左、右拱肩受张拉应力影响,发生了塑性变形,出现张拉裂隙;接着右拱脚受剪、拉应力影响,进入塑性区;最后左拱脚受拉、剪应力影响,进入塑性区。采用FLAC^(3D)软件对试验进行模拟,将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并分析含单条软弱夹层和含2条软弱夹层隧道围岩破坏模式的差异性。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2条软弱夹层的存在会抑制软弱夹层下方隧道的水平收敛;隧道顶拱之上塑性破坏区域与水平面的倾角更小,表现出更危险的破坏趋势;顶拱区域、左拱脚与左中墙连通面应作为不利区域重点考虑;含2条软弱夹层的隧道围岩破坏模式有不同于单软弱夹层的规律,基于单条软弱夹层的支护方案进行设计、施工不能满足围岩稳定要求。
- 文海家文海家谢朋胡晶
- 关键词:隧道工程破坏模式模型试验隧道围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