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戴志红

作品数:44 被引量:165H指数:7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2篇腹腔
  • 22篇腹腔镜
  • 17篇前列腺
  • 14篇前列腺癌
  • 14篇腺癌
  • 11篇膀胱
  • 10篇切除
  • 9篇前列腺癌根治
  • 9篇前列腺癌根治...
  • 9篇肿瘤
  • 8篇切除术
  • 8篇细胞
  • 8篇根治性
  • 7篇腹腔镜前列腺...
  • 6篇术后
  • 6篇疗效
  • 6篇疗效分析
  • 6篇临床疗效
  • 6篇临床疗效分析
  • 6篇腹膜

机构

  • 44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大庆油田总医...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医院
  • 1篇山西省肿瘤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枣庄市立医院
  • 1篇南阳市中心医...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沧州市中心医...

作者

  • 44篇戴志红
  • 41篇刘志宇
  • 38篇王梁
  • 5篇白杰
  • 2篇王炜
  • 1篇杨立新
  • 1篇杨璐
  • 1篇刘毅
  • 1篇杨玻
  • 1篇严维刚
  • 1篇张爱莉
  • 1篇杨守华
  • 1篇王琦
  • 1篇于娜
  • 1篇刘皓
  • 1篇张宁
  • 1篇张磊
  • 1篇牛少曦
  • 1篇郑三国
  • 1篇韩雪冰

传媒

  • 11篇临床泌尿外科...
  • 9篇中国医科大学...
  • 4篇大连医科大学...
  • 3篇现代泌尿外科...
  • 3篇中华腔镜泌尿...
  • 1篇医学综述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中华泌尿外科...
  • 1篇癌症进展
  • 1篇医学与哲学(...
  • 1篇微创泌尿外科...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9
  • 6篇2018
  • 12篇2017
  • 12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腹腔镜全膀胱切除术后并发淋巴漏的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后淋巴漏的发生原因及诊疗策略。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2015年1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泌尿外科同一术者完成的21例腹腔镜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术中所见及术后恢复情况,并对发生淋巴漏患者的原因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1例患者均于腹腔镜下顺利完成全膀胱切除术,无一例中转开放。19例患者术后5~10 d顺利拔除双侧盆腔引流管;2例(9.5%)术后发生淋巴漏,引流量20~300 m L/d,经指导低脂、高蛋白饮食、通畅引流的保守治疗方法治愈。结论腹腔镜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后并发淋巴漏是泌尿外科少见并发症。一旦确诊淋巴漏,及早给予指导低脂、高蛋白饮食、通畅引流等保守治疗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崔昊昱刘志宇王梁戴志红高玉仁王镇伟
关键词:腹腔镜膀胱癌
免缝扎背深静脉复合体技术在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探讨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LRP)中免缝扎背深静脉复合体(DVC)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由同一术者完成的25例LRP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4例行缝扎DVC,11例行免缝扎DVC。结果 25例手术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无1例中转开放。缝扎DVC组及免缝扎DVC组手术时间分别为(246±24.7)min和(236±26.1)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37.5±120.2)m L和(322.2±104.9)m L,围术期输血率分别为14.3%和18.2%,术后6个月尿失禁发生率为21.4%和9.1%,2组手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术期输血率及6个月后尿失禁率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DVC技术在LRP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在不增加出血风险的基础上简化了手术操作,可能更有利于术后尿控的早期恢复。
戴志红刘志宇高玉仁王梁孙香友
关键词: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
Ⅰ期完全腹腔镜单侧肾、输尿管及全膀胱根治性切除术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合并膀胱癌效果观察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 探讨Ⅰ期完全腹腔镜单侧肾、输尿管及全膀胱根治性切除术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合并膀胱肿瘤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2例单侧输尿管癌合并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影像学、膀胱镜、输尿管镜等检查示输尿管癌及膀胱浸润性高级别尿路上皮癌,手术方式采用完全腹腔镜患侧肾、输尿管全长、全膀胱根治性切除术+尿流改道术.结果12例患者中男8例,女4例,其中1例为尿毒症患者.手术均于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无一例中转开放,12例患者尿流改道均采取健侧输尿管皮肤造口.平均手术时间350.4min,平均术中出血量约400ml,围术期输血2例,分别为600ml及800ml;术后平均住院8.2d.术后并发症淋巴漏3例,肺部感染2例.术后病理结果:输尿管癌合并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10例,肾盂原位癌、输尿管癌及浸润性膀胱癌1例,输尿管癌、膀胱癌及前列腺癌1例.1例尿毒症患者于术后第3天死亡,余11例患者随访3-56个月,其中10例患者术后行辅助GC方案化疗3个周期;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8、10个月肿瘤复发转移死亡.结论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合并浸润性膀胱癌临床少见,Ⅰ期完全腹腔镜单侧肾、输尿管、全膀胱切除术用于治疗上尿路癌合并浸润性膀胱癌是一种可行的术式,腹腔镜技术熟练的医师开展此术式是安全有效的.
戴志红白杰刘志宇王梁王镇伟崔昊昱高玉仁
关键词:输尿管肿瘤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术
国内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不同尿流改道方式对患者生命质量影响的Meta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系统评价国内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不同尿流改道方式对膀胱癌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检索从数据库建库至2016年12月的相关文献,按既定标准筛选共纳入文献17篇,共1 552例患者,原位新膀胱术753例,回肠通道术523例,输尿管皮肤造口术276例。Meta分析结果示:与回肠通道术及输尿管皮肤造口术相比,原位新膀胱术后患者生命质量更高(P<0.000 1,P=0.003);回肠通道术组与输尿管皮肤造口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对比较原位新膀胱术与回肠通道术的特异性量表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特异性模块(P=0.001)、躯体状况(P=0.000 1)和社会家庭状况(P=0.03)方面,原位新膀胱术后优于回肠通道术;情感状况(P=0.20)和功能状况(P=0.1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据目前国内有限的证据得出结论,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选择原位新膀胱术对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具有一定优势。
汪鑫刘志宇王梁戴志红崔昊昱蔡凯
关键词: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尿流改道生命质量META分析
腹膜外途径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临床疗效分析及学习曲线探讨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评价腹膜外途径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学习曲线。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5年12月由同一术者完成的124例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临床资料,经腹膜外腹腔镜组(LRP组)78例,开放手术组(ORP组)46例。分析比较两组术式围术期数据,LRP组手术时间随手术例数增多的变化趋势;以2014年1月为节点,LRP组78例分为A(2014年1月前完成,共38例)、B(2014年1月之后完成,共40例)两组,比较开放与LRP B组平均手术时间差异;比较LRP A、B两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肿瘤分期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RP组78例手术全部顺利完成,无一例中转开放。LRP组手术总体时间明显长于开放手术,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平均出血、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等方面LRP组优于ORP组(P〈0.05);围术期输血率、术后6个月尿失禁及勃起功能障碍发生率,LRP组低于ORP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RP组手术时间随手术例数增加逐渐缩短,在2014年1月~2015年12月间的两种手术在手术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RP A组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6个月尿失禁、勃起功能障碍发生率等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经腹膜外途径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是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且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具有较明显的学习时间曲线,当术者熟练掌握腹腔镜技术后会较开放手术更具明显优势。
戴志红白杰高玉仁王梁孙香友王镇伟崔昊昱刘志宇
关键词:前列腺癌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
前列腺穿刺术后短期内行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的应用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前列腺穿刺后不同间隔时间行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对手术难度及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5年8月期间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泌尿外科由同一术者完成腹膜外途径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48例,依据穿刺至手术的间隔时间分为A、B两组,A组25例患者为前列腺穿刺术后6周内行手术治疗,B组23例患者为6周后行手术治疗。评估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缘阳性率、术后尿控情况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接受腹膜外途径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A组平均手术时间(160±63.5)min,B组平均手术时间(165±66.7)min,A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180.2±96.3)m L,B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190.5±102.1)m L,A组患者术后切缘阳性率为16.0%,B组患者术后切缘阳性率为17.4%,A组患者术后平均住院天数(9.5±3.6)d,B组患者术后平均住院天数(10.2±4.1)d,术后随访6个月,A、B两组各有2例患者不能自主控尿,尿失禁发生率分别为8.0%和8.7%,以上5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前列腺穿刺后短期内行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6周内)不影响手术难度及手术效果。
孙香友刘志宇王梁戴志红
关键词:前列腺癌活组织检查前列腺切除术腹腔镜
联合吸除法治疗中央型肾错构瘤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肿瘤切除联合吸除法治疗中央型巨大肾错构瘤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5年11月收治的1例中央型巨大肾错构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查阅相关文献。结果本例患者顺利于后腹腔镜下行手术治疗,手术时间200 min,热缺血时间45 min,术中出血1 200 ml,术中输血600 ml。术后病理确诊为右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术后住院时间6天,术后5天离床活动。随访9个月肾功正常,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腹腔镜肿瘤切除联合吸除法用于治疗复杂中央型肾错构瘤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手术方式,但对于巨大肾错构瘤,肿瘤吸除后创面大、易出血,有关并发症及肿瘤学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崔昊昱王梁戴志红常成王镇伟陈志岐苏婕刘志宇
关键词:肾错构瘤保留肾单位腹腔镜
肾上腺皮质嗜酸细胞腺瘤1例
2019年
1临床资料患者,女,23岁,以“发现左腹膜后占位11天”为主诉于2017年12月4日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11天前患者受凉后自觉腹部胀气伴疼痛,于外院行上腹部CT,结果提示:左腹膜后占位。2017年12月4日于我院门诊复查上腹部CT,结果提示:左腹膜后肾上腺区占位,大小约8.6cm×7.7cm,考虑肾上腺来源肿瘤可能性大,嗜铬细胞瘤不除外。为求进一步诊疗,以“左腹膜后占位”为诊断收入我科。入院时查体:T36.6 ℃,P84 次/min,R15次/min,BP 130/92mmHg,神志清楚,查体合作,心肺腹部查体未及异常,左侧腹部未触及明显包块。患者无肉眼血尿,无腰痛,无发热、盗汗、乏力等明显不适。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入院时身高170cm,体重107kg,BMI指数37.02(kg/m^2),属肥胖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实验室检查:患者无内分泌异常表现,血钾、血皮质醇、血肌酐均未见明显异常。
李强王梁戴志红万胡强
关键词:肾上腺皮质腺瘤嗜酸细胞腺瘤后腹腔镜
大连市区前列腺癌流行趋势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研究大连市区前列腺癌的发病率、集中发病年龄及死亡人数的流行趋势,为前列腺癌的普查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对大连市区1991年以来的前列腺癌患者及其发病年龄、死亡例数进行统计研究,计算发病率及死亡粗率、标化率、年均增长率、变化百分比以及历年集中发病年龄的变化情况。结果:大连市区1991~2010年前列腺癌共发病1208例,标准化发病率由1991年的1.7/10万逐年上升到2010年的5.1/10万;低年龄组的发病人数有明显上升趋势;大连市区2002~2012年间男性因前列腺癌死亡的人数变化不明显。结论:大连市区前列腺癌具有发病率逐年提高、集中发病年龄逐年降低、死亡人数逐步上升的趋势,前列腺癌逐渐成为威胁大连市区男性生命的最常见恶性肿瘤。
高玉仁戴志红庞学成王梁刘志宇
关键词:前列腺癌发病率死亡率
腹膜后去分化脂肪肉瘤合并左肾透明细胞癌一例报告被引量:1
2023年
腹膜后去分化脂肪肉瘤并发肾脏恶性肿瘤十分罕见,目前全球仅有7例报道,国内仅有1例报道。1例腹膜后去分化脂肪肉瘤伴左肾透明细胞癌的70岁成年男性患者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泌尿外科接受了手术根治性切除术,并随访至今10月余未见复发,现报道如下。同时归纳目前已报道的7例类似病例的基本信息及治疗方法,描述该类疾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
刘阳阳王梁戴志红郝建戈张力仁刘志宇
关键词:脂肪肉瘤去分化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