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怡良

作品数:10 被引量:47H指数:4
供职机构: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节段
  • 3篇骨折
  • 2篇单间
  • 2篇单髁
  • 2篇胸腰段
  • 2篇腰段
  • 2篇置换术
  • 2篇退变
  • 2篇全膝关节
  • 2篇全膝关节置换
  • 2篇全膝关节置换...
  • 2篇膝关节
  • 2篇膝关节内
  • 2篇膝关节内侧
  • 2篇膝关节置换
  • 2篇膝关节置换术
  • 2篇疗效
  • 2篇颈椎
  • 2篇骨质
  • 2篇骨质疏松

机构

  • 6篇常熟市第一人...
  • 4篇苏州大学

作者

  • 10篇徐怡良
  • 7篇彭育沁
  • 5篇王俊
  • 4篇薛峰
  • 4篇顾叶
  • 4篇盛晓文
  • 3篇陈兵乾
  • 3篇钱宇峰
  • 2篇房小文
  • 2篇薛峰
  • 2篇陆建明
  • 2篇苗春菊
  • 2篇王正飞
  • 2篇丁乙
  • 2篇范佳
  • 2篇叶宏伟
  • 2篇王伟
  • 1篇王正飞
  • 1篇盛晓文
  • 1篇陆建民

传媒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山东医药
  • 1篇颈腰痛杂志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外女性健康...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08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Discover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观察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应用Discover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应用Discover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共11例。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均采用日本骨科学会颈痛评分(JOA)和Oswestry颈椎功能障碍指数(ONDI)进行疼痛功能评分,Odom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并摄颈椎前屈后伸位、左右侧屈位X线片,观察假体稳定性,颈椎置换节段及下颈椎(C3~C7)节段的活动度,颈椎C T三维重建及磁共振成像确定假体位置及周围组织变化。结果11例患者全部获得6个月以上随访,平均随访(18.5±2.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与术前相比较,JOA及ONDI评分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置换节段前屈后伸活动度(5.46±0.48)°,左右侧屈活动度分别为(3.51±0.19)°和(3.53±0.21)°,下颈椎(C3~C7)节段的活动度(27.5±4.6)°,与术前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dom标准满意率100%。1例术后出现神经牵拉症状,1例术后12个月随访时出现假体后缘骨桥形成。结论Discover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满意,可维持颈椎的稳定性及近正常的活动度。
薛峰顾叶盛晓文彭育沁徐怡良陈兵乾钱宇峰
关键词:颈椎病脊髓骨移植
单髁膝关节置换术与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退变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应用Oxford phase Ⅲ单髁假体行单髁膝关节置换术(UKA)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退变的疗效.方法 收治并随访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退变患者共52例(54膝),其中UKA组22例(24...
彭育沁顾叶薛峰盛晓文王正飞徐怡良陆建明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
Discover颈椎间盘置换对颈椎曲度和置换节段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观察单节段Discover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及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后颈椎整体曲度和置换节段活动度的变化情况,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3年3月治疗的48例颈椎病及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18例行Discover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置换组),男8例,女10例,年龄31-58岁,平均44.2岁;30例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融合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35-68岁,平均49.8岁。测量手术前后和末次随访时置换节段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置换节段脊柱功能单位(functional spinal unit,FSU)Cobb角和颈椎整体曲度(C2-7Cobb角)。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12个月以上随访,末次随访置换节段屈伸活动度置换组较术前稍增加,左右侧屈活动度无明显变化,而融合组屈伸及左右侧屈活动度较术前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末次随访相比较,融合组屈伸及左右侧屈活动度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FSU置换组较术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融合组无明显变化;两组间末次随访相比较,置换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颈椎曲度置换组较术前稍增加,而融合组较术前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末次随访相比较,融合组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节段Discover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对颈椎整体曲度及置换节段活动度的影响小,与传统前路减压融合术相比,可以较好发挥其对颈椎的保护作用。
顾叶彭育沁薛峰盛晓文徐怡良陆建明
关键词:人工颈椎间盘颈椎曲度颈椎活动度
骨质疏松定量诊断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揭示了骨质疏松定量诊断装置,包括承重底板,承重底板上设置有液压升降底座,液压升降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可供病人躺下的承载平板,承载平板上固定连接有海绵垫,承载平板的侧面滑动连接有双能X射...
顾叶叶宏伟彭育沁苗春菊季月霞丁乙王秋霏沈耀良范佳刘成龙巨荣徐怡良王俊方涛
文献传递
一种具有促进骨修复作用的骨质疏松治疗仪
本实用新型涉及骨质疏松治疗技术领域,具体揭示了一种具有促进骨修复作用的骨质疏松治疗仪,包括支撑台,所述支撑台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躺板,所述支撑台的两侧中部开设有条形凹槽,且位于该条形凹槽的内壁两端处均固定连接有加固块,两个所...
顾叶叶宏伟彭育沁苗春菊季月霞丁乙王秋霏沈耀良范佳刘成龙巨荣徐怡良王俊方涛
文献传递
减压与不减压治疗无神经症状性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比较减压与不减压治疗无神经症状性胸腰段爆裂性骨折(TBF)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分析。2014年1月-2016年5月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收治80例无神经症状性TBF患者,其中男性51例,女性29例;年龄23~55岁,平均39.8岁。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减压组37例(采用椎管减压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和不减压组43例(采用椎管不减压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卧床时间、住院天数、椎管受压占椎管面积百分比、后凸Cobb角、伤椎前缘相对高度、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等。结果 80例患者术后均获得24个月随访。不减压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少于减压组[(85.6±15.2)min vs.(115.8±25.7) min,(215.1±25.3)mL vs.(485.7±55.8)mL,(104.1±16.6)mL vs.(224.7±23.5)mL](P<0.05);两组术后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2.0)d vs.(5.2±2.2)d,(6.7±2.2)d vs.(7.0±2.4)d,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椎管受压占椎管面积百分比、后凸Cobb角、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无神经症状性TBF行减压或不减压术的临床疗效均较满意,但不减压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的优点。
王俊房小文徐怡良王伟
关键词:胸腰段骨折神经损伤椎板减压疗效
枕颈融合术治疗齿状突游离合并寰椎后弓部分缺如畸形1例
2008年
陈兵乾薛峰陆建民钱宇峰王俊徐怡良
关键词:枕颈融合术
单髁膝关节置换术与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退变的疗效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对比单髁膝关节置换术(UKA)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退变的疗效。方法选择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退变患者52例(54膝),其中UKA组22例(24膝)应用Oxford phaseⅢ单髁假体行UKA治疗,TKA组30例(30膝)应用Biomet全膝关节假体行TKA治疗。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2周、3个月、3年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和膝关节屈伸活动度(ROM);随访3年,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UKA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优于TK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UKA组术后2周HSS评分、ROM优于TKA组(P均<0.05),术后3个月及3年两组HSS评分、RO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访3年,两组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与TKA比较,UKA治疗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退变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患者康复快、近期疗效优。
彭育沁顾叶薛峰盛晓文王正飞徐怡良陆建明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
三种不同伤椎置钉方案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行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4
2019年
目的 探讨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中,伤椎置钉与否以及置钉长度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自2012年4月-2016年4月,纳入92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三组:A组27例,伤椎不置钉处理;B组35例,伤椎置入短钉;C组30例,伤椎置入长钉。三组均予以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后随访2年以上,对三组的疗效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三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有较好的恢复,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和后凸Cobb角均得到良好矫正,但A、B组均显著优于C组(P<0.05);术后2年时,两项指标均有一定的矫正度丢失率,A组显著大于B、C两组(P<0.05)。三组术后的椎管面积均有所改善,A、B两组改善率显著大于C组(P<0.05)。术后随访期间,A组内固定失败总发生率为14.81%,显著高于B组5.72%和C组的3.33%(P<0.05)。结论经伤椎置钉可显著降低矫正度丢失率和内固定失败率;但伤椎置入长钉时,其矫正效果和椎管面积恢复效果均差于短钉。
王俊房小文徐怡良王伟
关键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椎弓根钉棒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
跨伤椎固定和经伤椎固定在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观察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在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0日我院收治的8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40例采用经伤椎固定技术的患者为观察组,40例采取跨伤椎固定技术的为对照组。结果:从VAS评分、术前术后的伤椎前后缘之差,可看出观察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P<0.005)。结论:经伤椎固定比跨伤椎固定在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更佳。
顾叶薛峰盛晓文彭育沁王正飞徐怡良陈兵乾钱宇峰
关键词:胸腰段脊柱骨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