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文华
- 作品数:15 被引量:59H指数:5
- 供职机构:空军都江堰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歼击机飞行员颈椎先天融合致停飞一例
- 2009年
- 某飞行员出现进行性颈部胀痛伴双上肢麻木症状,CT检查诊断为颈椎先天性融合畸形,经颈部牵引、理疗等治疗后好转,提示招飞体检中应警惕此类疾病。
- 彭文华何强
- 各机种飞行员颈椎X线对比分析
- 2009年
- 目的探讨飞行环境对各机种飞行员颈椎及周围软组织产生的影响。方法对83名歼击机、强击机和80名运输机、轰炸机飞行员颈椎X线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歼击机、强击机飞行员与运输机、轰炸机飞行员颈椎分类X线表现中,椎体不稳有非常显著差异,项韧带钙化有明显差异,生理曲度异常35岁(含35岁)以下有明显差异。结论持续性过载作用对颈椎及周围软组织产生急性损伤。
- 邓泳川彭文华王俊凌
- 关键词:X线胶片
- 腰腿痛飞行员腰骶椎平片所见
- 2009年
- 探讨飞行环境对飞行员腰骶椎产生的影响。对160例疗养飞行员腰骶椎平片进行分类分析。飞行员腰腿病多发,诱发因素与各种空中环境有关。
- 彭文华何强
- 关键词:腰腿痛
- 飞行员模拟飞行成绩与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通过考察心率变异性与模拟飞行成绩的相关性,探讨心率变异性作为情绪调控能力生理指标的可行性。方法:选取42名飞行员进行模拟飞行任务,同时记录心电信号,分析其在完成3种难度水平任务时的频域参数。结果:随着模拟飞行任务难度的增加,心率变异性指标中的校正低频功率和低/高频功率比值呈上升趋势,而校正高频功率呈下降趋势;心率变异性的变化趋势在低分组表现得较明显,高分组较为平缓,并与模拟飞行成绩之间有显著的曲线关系。结论:心率变异性与模拟飞行成绩有明显的相关性,可以作为评价情绪调控力的客观指标。
- 张焱陈慧玲宋华淼江涛彭文华彭飞王颉
- 关键词:模拟飞行情绪调控心率变异性
- 高性能战机飞行员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训练的应用效果研究被引量:9
- 2014年
- 目的 探讨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训练在高性能战机飞行员中的应用效果,为后续研究和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以80名现役高性能战机飞行员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干预组(n=50)和对照组(n=30),干预组接受5个单元的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训练,对照组进行普通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放松练习,训练前后采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DIRS)、症状自评量表(SCL-90)、自我和谐量表(SCCS)分别对两个组进行施测,半年后使用团体心理训练效果评估表对干预组进行随访.结果 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训练后结果如下:(1)与对照组及自身训练前相比,干预组的DIRS各因子分值[(3.07±1.26)分,(3.31±1.24)分,(1.92±0.89)分,(3.01±1.14)分,(11.83±3.95)分]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7~4.76,P<0.05,P<0.01),SCL-90的躯体化[(1.27±0.33)分]、强迫[(1.54±0.35)分]、人际关系[(1.47±0.42)分]、抑郁[(1.45±0.36)分]、焦虑[(1.34±0.51)分]、恐怖[(1.25±0.41)分]、总均分[(1.34±0.31)分]和阳性项目数分值[(23.98±15.46)分]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7~4.62,P<0.01),SCCS各因子分值[(33.87±7.35)分,(25.71±6.94)分,(12.65±3.78)分,(76.81±13.35)分]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2~6.81,P<0.01);(2)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训练半年后,对于设计的5个训练单元飞行员感觉帮助最大的是“相亲相爱”(90%),最满意的是“知你知我”(98%).结论 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训练可以有效地提升高性能战机飞行员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是一种有效的、受欢迎的心理训练方式.
- 杨柳彭文华江涛徐珀刘娟彭飞张焱张宜爽宋华淼
- 关键词:团体心理训练人际交往飞行员
- 个性化膳食指导结合营养治疗对飞行员高脂血症的实践效果分析
- 目的探讨飞行员疗养期间个性化膳食指导结结合营养治疗对高脂血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患高脂血症的飞行员200例,根据血脂水平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100人,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100人,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给予个性化膳...
- 安艳君房梦苏彭文华冉明宇
- 文献传递
- 军事飞行人员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风险预测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预测我军飞行人员缺血性心血管病(ischem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ICVD)10年的发病风险。方法运用"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10年发病危险评估方法"对466名军事飞行人员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评估其10年ICVD发病危险。结果军事飞行人员中超重肥胖310例(66.5%)、高胆固醇血症117例(25.1%)、糖尿病9例(1.9%)、吸烟226例(48.5%)、高血压26例(5.6%);10年ICVD发病绝对危险度为1.22%±0.96%,低危者5例(1.1%),461例(98.9%)为极低危;与中国人群参考标准相比,军事飞行人员中10年ICVD发病风险高于同年龄段平均危险水平者150例(32.2%),发病风险高于同年龄段最低危险水平者408例(87.6%),不同年龄组10年ICVD发病相对危险增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军事飞行人员ICVD发病风险明显高于中国人群参考标准,超重肥胖、吸烟和胆固醇水平升高是主要原因,军事飞行人员的心血管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需加强健康教育和监督。
- 刘晶李海立彭文华白博田迎军徐先荣
-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飞行人员
- 漂浮放松反馈训练太空舱在军事飞行人员心理应激防护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漂浮放松反馈训练太空舱对军事飞行人员心理应激防护的效果,为后续的应用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46名军事飞行人员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n=26)和对照组(n=20)。全部人员在相同时间段进行心理应激(加法心算+飞行模拟操作)后采集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各指标,试验组进行30 min漂浮放松反馈训练,对照组进行30 min的深呼吸放松训练,训练结束后2组再次采集HRV各指标,试验组填写漂浮反馈训练评估问卷,进行数据分析评估训练效果。结果 1HRV时域指标比较:与对照组及自身训练前相比,试验组PNN50均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对照组的PNN50与自身训练前相比也有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HRV频域指标比较:与对照组及自身训练前相比,试验组HFnorm明显升高,LF/HF、LFnorm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对照组TP、LF与自身训练前相比有所升高(P<0.05)。3漂浮反馈训练评估问卷显示,使用漂浮放松反馈训练太空舱进行心理应激训练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均为96%。结论漂浮放松反馈训练太空舱可以有效防护军事飞行人员的心理应激反应,是一种有效的、受欢迎的心理训练手段。
- 杨柳宋华淼张宜爽董文邵峰彭文华刘娟彭飞张焱刘庆峰
- 关键词:心理应激军事飞行人员
- 三维滚轮在飞行人员前庭功能稳定性选拔中的应用评价被引量:10
- 2017年
- 目的探讨电动三维滚轮在飞行人员前庭功能选拔中的作用。方法对20名飞行人员分别进行转椅90 s和三维滚轮5 min的测试,观察在此过程中被试者的血压、心率、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和呼吸等各项生理指标,并依据症状和主诉对其前庭功能进行评级并对比两者通过率。结果相较于转椅测试,飞行人员在三维滚轮测试过程中的心率显著升高,LFn显著降低,HFn显著升高,LF/HF明显降低(P<0.05)。二者前庭自主神经稳定性分级结果一致,合格率均为95%。结论电动三维滚轮可以用于飞行人员前庭功能稳定性的选拔。
- 江涛高原李斌郝晓艳王俊凌董文彭文华冯帆孙喜庆
- 关键词:前庭功能飞行人员
- 军事飞行人员心理应激防护训练的效果研究被引量:11
- 2015年
- 目的 探讨军事飞行人员心理应激防护训练的效果,为后续的应用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以46名军事飞行人员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干预组(n=26)和对照组(n=20),全部人员在相同时间段进行心理应激(加法心算+飞行模拟操作)后采集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脑电α波及β波指数等生理指标,实验组采用漂浮放松反馈训练太空舱进行30 min心理应激防护训练,对照组进行30 min的深呼吸放松训练,训练结束后两组再次采集上述各指标,实验组并填写训练评估问卷,进行数据分析评估训练效果.结果 (1) HRV时域指标比较:与对照组及自身训练前相比,实验组PNN50[(24.29±17.02)%]均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对照组的PNN50[(15.06±15.03)%]与自身训练前相比也有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HRV频域指标比较:与对照组及自身训练前相比,实验组HFnorm[(22.35± 13.32) ms2]明显升高,LF/HF(5.11 ±3.45)、LFnorm[(77.65±13.32) ms2]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对照组TP与自身训练前相比有所升高(P<0.05);(3)脑电指标比较:与对照组及自身训练前相比,实验组的α波指数(11.08±2.47)明显升高,β波指数(5.66±4.46)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无变化(P>0.05);(4)心理应激防护训练评估问卷显示训练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均为96%.结论 心理应激防护训练可以有效调节军事飞行人员的心理应激反应,是一种新颖的、受欢迎的心理训练方法.
- 杨柳宋华淼张宜爽董文邵峰彭文华刘娟彭飞张焱刘庆峰王颉
- 关键词:军事飞行人员心理应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