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巧

作品数:4 被引量:16H指数:1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科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裸鼠
  • 3篇纳秒
  • 2篇蛋白
  • 2篇移植瘤
  • 2篇荧光
  • 2篇荧光蛋白
  • 2篇皮下
  • 2篇皮下移植
  • 2篇皮下移植瘤
  • 2篇疗效
  • 2篇绿色荧光
  • 2篇绿色荧光蛋白
  • 2篇裸鼠皮
  • 2篇裸鼠皮下移植...
  • 2篇脉冲治疗
  • 2篇黑色素
  • 2篇黑色素瘤
  • 2篇恶性
  • 2篇恶性黑色素瘤
  • 1篇电场治疗

机构

  • 3篇重庆大学
  • 3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彭巧
  • 3篇唐均英
  • 3篇姚陈果
  • 2篇郭飞
  • 2篇董守龙
  • 1篇赵雪

传媒

  • 1篇高电压技术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激光杂志

年份

  • 4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纳秒级陡脉冲电场治疗裸鼠恶性黑色素瘤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3年
为观察纳秒级陡脉冲电场(nsPEFs)治疗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恶性黑色素瘤细胞裸鼠皮下瘤的疗效,本实验采用活体荧光成像技术检测治疗前以及治疗后48h、10d的皮下瘤荧光变化,组织学检测治疗后90d治疗局部效果。数码相机随访治疗后疤痕变化。结果显示,治疗组皮下瘤荧光强度及面积于治疗后48h大部分减少,至治疗后10d完全消失,对照组则逐渐增加。组织学证实治疗组治疗后90d治疗原位未见肿瘤细胞。皮下瘤治疗后治疗区域出现结痂,随时间推移,疤痕逐渐变浅。结果表明:nsPEFs可以有效治疗裸鼠恶性黑色素瘤,且疤痕少,操作简单,它可能成为浅表肿瘤临床治疗的一种新途径。
彭巧董守龙郭飞姚陈果唐均英
关键词:有效性绿色荧光蛋白人黑色素瘤
纳秒脉冲处理A375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疗效评估被引量:15
2013年
ns脉冲电场可以诱发肿瘤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一系列变化,使其在临床肿瘤治疗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目前,受限于检测评估手段,相关动物实验研究尚不充分。将ns脉冲(电场强度20kV/cm、脉宽200ns、重复频率5Hz、2 000个脉冲)作用于A375裸鼠皮下移植瘤,采用荧光活体成像方法定量研究ns脉冲的抑瘤效果,同时用相机随访观察局部疤痕的转归情况。与对照组荧光增加相比,处理组荧光强度逐渐减弱(检验水准P<0.05),且在第2次处理后14d荧光完全消失;随着时间的推移,治疗区域局部疤痕逐渐变浅,并在第2次处理后22d完全消失。实验结果表明,ns脉冲可以实现局部肿瘤组织的完全切除,且能实现皮肤疤痕的有效转归。
姚陈果郭飞董守龙彭巧唐均英
关键词:裸鼠皮下移植瘤抑瘤效果
纳秒脉冲治疗裸鼠恶性黑色素瘤的疗效观察
目的:   评估纳秒级电脉冲治疗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恶性黑色素瘤细胞(A375-GFP)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疗效。   方法:   通过细胞转染技术将带有GFP基因的慢病毒颗粒转染人恶性黑色素瘤A375细胞。荧光显微镜下...
彭巧
关键词:绿色荧光蛋白恶性黑色素瘤疗效观察
纳秒脉冲治疗裸鼠皮下移植瘤抗癌机制研究
2013年
本研究探讨了纳秒级陡脉冲(nsPEF)对人恶性黑色素瘤A375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可能的抗癌机制。通过用游标卡尺测量裸鼠皮下瘤大小,估算抑瘤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在纳秒脉冲电场下的细胞凋亡情况,并用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变化。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瘤体内微血管密度MVD、微血管形态、血管生长因子VEGF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发现nsPEF治疗后4d肿瘤生长抑制率达42.6%,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治疗后2h组出现阶梯状分布,治疗后4d组阶梯状分布较之明显,对照组未见阶梯状分布;TUNEL法显示治疗组凋亡率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4d组凋亡率明显高于2h组(P<0.01)。脉冲处理后见肿瘤区即刻变为灰白色;HE染色发现治疗后2h组肿瘤见少许坏死区域、4d组肿瘤坏死区域增多;免疫组化检测发现治疗后4d组微血管腔闭塞状态、MVD、VEGF及PCNA表达较对照组及治疗后2h组明显增多(P<0.01),而对照组与治疗后2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纳秒级陡脉冲可能通过诱导细胞大量凋亡,短时间内降低肿瘤血流量,降低细胞增殖能力并降低肿瘤血管形成和重塑以防止肿瘤再生等方面发挥其抗癌效应。
彭巧赵雪姚陈果唐均英
关键词:血管形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