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蔷

作品数:26 被引量:1,086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6篇科技成果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经济管理
  • 6篇建筑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电气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1篇城市
  • 7篇城市群
  • 3篇中国城
  • 3篇中国城市群
  • 3篇空间分异
  • 3篇空间分异特征
  • 2篇山东半岛城市...
  • 2篇生态
  • 2篇示范区
  • 2篇京津
  • 2篇京津冀
  • 2篇京津冀城市群
  • 2篇经济带
  • 2篇发育
  • 2篇风电
  • 2篇风能
  • 2篇风能资源
  • 2篇半岛城市群
  • 2篇城镇化
  • 1篇对口援疆

机构

  • 26篇中国科学院
  • 8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东北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土地勘测...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遥...

作者

  • 26篇张蔷
  • 16篇方创琳
  • 6篇李铭
  • 5篇毛汉英
  • 5篇黄金川
  • 5篇刘海燕
  • 4篇鲍超
  • 4篇王振波
  • 4篇宋吉涛
  • 4篇班茂盛
  • 4篇乔标
  • 3篇刘海猛
  • 3篇李广东
  • 2篇刘晓丽
  • 2篇蔺雪芹
  • 2篇王炜
  • 1篇刘长歧
  • 1篇杨国安
  • 1篇甘国辉
  • 1篇李茂勋

传媒

  • 3篇地理学报
  • 3篇地理科学进展
  • 3篇自然资源学报
  • 2篇资源科学
  • 2篇干旱区地理
  • 2篇地球信息科学...
  • 1篇地理研究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2005城市...

年份

  • 2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3
  • 2篇2008
  • 4篇2007
  • 4篇2005
  • 1篇2003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城市群结构体系的形成与空间分异格局
中国城市群结构体系是由不同发育程度、不同等级、不同行政隶属关系、不同成因和空间区位的城市群,通过各种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和知识流有机耦合而成的空间聚合体和综合集群体。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城市群结构体系的综合分析,得知世...
方创琳宋吉涛张蔷李铭
关键词:空间分异特征
文献传递
中国城市群结构体系的组成与空间分异格局被引量:342
2005年
中国城市群结构体系是由不同发育程度、不同等级、不同行政隶属关系、不同成因和空间区位的城市群,通过各种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和知识流有机耦合而成的空间聚合体和综合集群体。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城市群结构体系的综合分析,得知世界城市群结构体系正在形成,城市群间的等级职能正在参与新的国际劳动地域分工进行重组,中国城市群结构体系由28个大小不同、规模不等、发育程度不一的城市群组成,目前尚处总体发育雏形阶段,但却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格局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战略支撑点和增长极点,主宰着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根据城市群发育程度指数模型计算结果,将中国城市群划分为三个等级,其中一级城市群包括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和京津冀都市圈3个城市群,二级城市群包括山东半岛城市群、成都城市群、武汉城市群等11个城市群,三级城市群包括滇中城市群、天山北坡城市群等14个城市群。进一步分析发现,中国城市群总体发育程度低且差异很大,这种差异具有一定程度的合理性,并呈现出发育的阶段性、总体分布的不平衡性、空间分异的规律性、内部集聚的异质性和明显的分化性等空间分异特征。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加强对中国城市群结构体系理论的多维性、规律性和阶段性研究,加强对中国城市群结构体系形成发育的差异性、异质性和竞争性研究,加强对中国城市群结构体系的国际化、全球化与动态监测研究。
方创琳宋吉涛张蔷李铭
关键词:空间分异特征空间分异特征城市群发育程度经济发展长江三角洲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动态模拟模型研究进展被引量:29
2019年
按照地理学科发展趋势,对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研究将由定量描述转入动态模拟。目前,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动态模拟模型呈现多元化。论文系统梳理了其中4类常见的动态模拟模型,包括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动态模拟模型、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动态模拟模型以及基于多模型集成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复合模型。主要结论如下:系统动力学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复杂系统、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以及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单要素耦合的动态模拟之中,但存在空间解释不足以及忽视系统自适应性等问题;人工智能算法(ANN和BN)在自学习、自组织、自适应系统或不确定性系统模拟中具有显著优势,并被应用于城市扩张、环境变化、资源需求以及生态脆弱性的识别之中,但应用面相对狭窄且限制条件偏多;土地利用变化模型(CLUE/CLUE-S、CA和MAS)局限于从土地城镇化视角模拟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基于多模型集成的复合模型实现了各模型之间的优势互补,已成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动态模拟模型的发展趋势。今后,应从技术和理论2个层面实现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动态模拟模型的进一步发展,并加强对微观过程的模拟。
崔学刚方创琳李君刘海猛张蔷
关键词:系统动力学模型
京津冀城市群环境规制强度与城镇化质量的协调性分析被引量:54
2018年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复杂的非线性耦合关系,而环境规制作为人类对环境的主动调节行为,能够对城镇化与生态环境间的协调关系产生积极影响。论文以京津冀城市群13个地级以上城市为例,以成本-效益理论和效率-水平理论为基础,分别构建环境规制强度和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果发现:京津冀城市群环境规制强度和城镇化质量在时空格局上呈现高度吻合,两者均以京津为双峰值点,并向南北两翼梯度递减。之后,采用象限图分类识别方法对京津冀城市群环境规制强度和城镇化质量协调类型进行划分,从而判断两者协调性状况及时空演变特征,结论如下:1)京津冀城市群环境规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城镇化质量的提升,两者相关系数为0.82,但环境规制强度和城镇化质量不协调状态同样显著,两者基本协调的样本数仅占样本总数的13%,说明正处于初级协同阶段;2)京津冀城市群环境规制强度和城镇化质量整体水平偏低,达到高水平的城市仅有北京市和天津市,但两者整体水平增强态势显著,石家庄市、唐山市等次级中心城市,以及秦皇岛市、沧州市等经济较发达城市已由低水平步入中等水平;3)京津冀城市群环境规制强度和城镇化质量协调性呈现圈层状空间格局,主要分为核心圈层、中间圈层和外围圈层3个圈层,且核心圈层协调性优于中间圈层,再优于外围圈层。
崔学刚方创琳张蔷
关键词:城镇化质量京津冀城市群
农业信息网络平台系统
甘国辉王健徐永晶王志强张蔷杨国安刘长歧
该项目构筑了一个综合开发和运行的网站以及其中的网络服务,这些服务可以有效地实现农业信息的收集,存储,加工以及传播;同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以及相应的数据提供在线的决策支持系统;采用面向任务解决方案的网络平台技术...
关键词:
关键词:农业信息网络平台应用系统
北京城镇产业布局决策支持系统关键技术研发及在对口援疆中的应用
方创琳朱光辉赵忠明毛汉英王成国黄金川鲍超张蔷朱晓华邱灵汪承义李茂勋王德利
该项目所属的科学技术领域为城乡建设领域,是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课题“小城镇产业布局分析系统开发”(2006BAJ05A06)与北京对口援疆项目有机结合的综合性研究项目。项目以北京市和北京对口援疆的和田地区为...
关键词:
关键词:系统软件
新疆大规模并网与非并网风电产业发展思路与对策被引量:4
2008年
新疆是我国风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风能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但新疆风电产业发展面临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风电产业发展政策不到位、风电成本偏高、风电上网技术等瓶颈。针对这些瓶颈,本文提出了新疆风电产业发展的新思路,即推动新疆大规模非并网风电产业与高能耗产业的协调发展。大规模非并网风电直接应用于高能耗产业,为其提供低成本、高清洁的产业动力和"原料",可大大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为实现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单位GDP节能减排20%的目标提供可能,还可以避免风电并网对电网的冲击,解决制约风电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问题。新疆"九大风区"为建立大规模非并网风电产业基地提供了丰富的风能资源,为非并网风电产业与高能耗产业协调发展模式奠定了基础。基于此,提出了新疆大规模并网与非并网风电产业发展目标与相应实现的节能减排目标,提出了并网与非并网风电产业分"三步走"的对策:①优先发展大规模非并网风电,充分开发本地风能资源,实现"风电落地";②建立北疆1 000×104kW级非并网风电基地,配套建设相应的高耗能产业基地,在并网技术成熟时,实现"西风东送";③依托新疆风电电机产业技术优势,优化风电产业结构,实现"风电东进"的战略转移。
张蔷
关键词:风能资源非并网风电
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合肥市增长边界划定被引量:47
2013年
在快速城市化和主体功能区战略背景下,滨湖城市作为城湖共生体,具有湖泊生态系统和城市社会经济系统双重属性,既是中国新型城市化格局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核心单元之一,又是湖泊生态环境问题集中激化的高度敏感区,保护与开发并重,发展与风险共存。以行政区划调整后将巢湖纳入内湖的新合肥市为例,借助GIS平台,运用单因子评价法和综合敏感性评价法构成城市生态适宜性评价的方法体系,以水域因子、坡度因子、湿地因子、覆被因子、灾害风险因子组建资源环境约束指标体系,将合肥市域划分为极高敏感区、高敏感区、中敏感区、低敏感区、非敏感区5种资源环境承载类型区;基于反规划理念,构建滨湖城市空间增长模型,并划定作为城市扩展生态底线的刚性和弹性空间增长边界。在此基础上,统筹考虑城市空间资源环境保障能力、人口与用地规模,结合城市总体规划方案,明确城市空间扩展方向,科学划定城市近期、中期和远期的增长边界。该方法在中国滨湖城市的空间增长规模与方向、湖泊生态系统安保与开发、城市用地调控与优化组合以及城市规划方案的合理性评价方面可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王振波张蔷张晓瑞关兴良
关键词:资源环境承载力
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哈萨克斯坦国际合作示范区高端制造产业选择与园区建设模式被引量:3
2016年
在国家积极推动"一带一路"战略和大力发展对外产业合作的宏观背景下,国际合作示范区的产业选择与园区建设模式问题成为了当前亟需加强研究的话题,这关系到国际合作示范区能否成功与健康发展。通过对中哈国际合作示范区涉及国家间的资源、产业、需求的互补性分析和塔城地区工业分行业的竞争力分析,选择了重点培育的五个高端制造业,分别为绿色食品精深加工业、现代生物医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和稀贵矿产品精深加工业,提出了每种高端制造业类型的主要合作内容和方向,并总结了核心园区、异地合作、辐射带动和跨境合作四种国际合作产业园区的建设模式。值得强调的是国际合作示范区的产业发展涉及到两个以上国家,不能用国内通用的政策措施应对不同类型合作区的发展问题,需要加强研究针对不同合作国家的合作示范区产业推进政策,以确保国际合作示范区顺利开展。也为国内其他边境国际合作示范区的产业发展和园区建设提供参考思路。
马海涛张蔷刘海猛
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哈萨克斯坦国际合作示范区边境旅游发展与自由旅游区建设被引量:11
2016年
边境旅游发展是中国-哈萨克斯坦(以下简称中哈)国际合作示范区建设的重点。在总结边境旅游研究的基础上,重点针对中哈国际合作示范区边境旅游产业的发展进行了探讨。在深入剖析边境旅游发展基础和建设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哈国际合作示范区边境旅游的建设目标、发展重点类型及合作方向,根据旅游资源禀赋与分布、基础设施条件与开发难易程度将中哈自由旅游区空间布局确定为"一大核心,四大片区,多个景区",并提出了建设的保障措施。保障措施包括全力推动中哈双方互相成为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实施对等的"3日游"免签政策,批准中国公民赴哈萨克斯坦"3日免签"旅游;将巴克图口岸边民互市"3日免签"延长至"15日免签";高位谋划和尝试建设中哈自由旅游区,建成国际旅游商务区;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边境自驾游和休闲度假游等。
罗奎李广东张蔷
关键词:边境旅游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