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英逊
- 作品数:31 被引量:19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院长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医药卫生核科学技术更多>>
- 利用机器学习研究中低能重离子碰撞中的物理问题
- 2023年
- 中低能重离子碰撞的内禀涨落破坏了重离子碰撞的初态输入量与末态观测量的一一对应关系,从而对利用机器学习从末态观测量反推感兴趣的初态输入物理量,如碰撞参数、状态方程等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从微观动力学输运模型出发,分析了末态观测量相对于初态输入量产生分布的原因。理论计算表明末态观测量对于初态输入量的涨落近似满足高斯形式。通过结合贝叶斯定理和无监督的机器学习算法,可以模型无关地分类碰撞的事件以及重构碰撞参数的分布。进一步利用两种神经网络对质子、中子在同位旋非对称介质中有效质量的劈裂进行了分析,指出末态实验数据的扁平化处理能提高卷积神经网络和简单神经网络分辨质子、中子有效质量劈裂的精度。
- 张英逊王方元李理陈响崔莹王馨钰杨钧评赵凯
- 关键词:重离子碰撞机器学习算法
- 基于神经网络和决策树算法的裂变产物核(n,2n)反应截面研究
- 2023年
- 为了大规模预言缺少实验测量的裂变产物核反应截面数据,在整理现有(n, 2n)反应截面5 294个实验数据的基础上,分析相关的物理特征建立实验数据集,分别构建和训练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和极致梯度提升树模型学习数据。神经网络的隐藏层包含两个子网络,分别由2层各128个神经元构成。极致梯度提升树模型集成了16棵决策树。结果表明,虽然(n, 2n)反应截面实验测量数据大多集中分布在中子入射能量14 MeV附近,且相互之间存在分歧,本工作机器学习模型均可较好描述反应截面的实验测量数据,具有较好的预言能力,对于缺少实验数据的情况同样与评价数据库基本符合。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在测试集中预测结果与实验数据平均相对偏差小于10%的数据占比超过85%。机器学习方法能为核数据评价研究提供参考。
- 孙小东韦子豪王端续瑞瑞田源陶曦张英逊张玥张智葛智刚王记民王俊辰夏候琼舒能川
- 关键词: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核数据
- ^(40,48)Ca+^(90,96)Zr融合反应的动力学模型研究
- 2006年
- 应用改进的量子分子动力学模型,在严格挑选初始核考虑弹靶结构效应的基础上,研究了近 垒和垒上融合反应40,48Ca+90,96Zr.研究表明:4个反应的理论计算截面与实验值很好符合;丰中子反 应40Ca+96Zr的垒下融合截面比其他3个反应有明显增强的现象.为了理解丰中子反应40Ca+96Zr与 40Ca十90Zr相比垒下融合截面增强,而48Ca+96Zr垒下融合截面没有明显增强的原因,进一步分析了4 个反应的融合位垒,中子转移与融合位垒的关系、中子转移与Q值的关系,结果表明:正反应Q值会引 起核子(特别是中子)转移的增强,从而导致动力学融合位垒的下降和垒下融合截面增强.
- 赵凯李祝霞吴锡真王宁张英逊田俊龙张焕乔刘祖华
- 关键词:量子分子动力学模型
- 机器学习确定中低能区重离子碰撞参数分布研究被引量:2
- 2022年
- 重离子碰撞的碰撞参数对动力学演化过程及产物分布都有重要影响.但是由于涨落效应的存在,实验观测量的某一值所对应的碰撞参数必然存在一定的分布.目前,对于实验观测量所对应的碰撞参数分布的确定主要有三种方法,即锐截断近似(Sharp Cut-Off Approximation)方法、神经网络方法和贝叶斯估算方法.本文以改进型量子分子动力学模型(ImQMD)为数据产生器,模拟产生了20000个事件.利用所产生的数据集,对上述三种方法给出的碰撞参数分布的划分进行了讨论和分析.最后,我们提出了一种不依赖于模型的重离子碰撞中心度确定方法,即非监督型机器学习方法——K-means聚类算法确定碰撞中心度.预期该方法能够对于中低能重离子碰撞中心度的确定提供另一种思路.
- 李理张英逊崔莹梁嘉杰
- 关键词:神经网络K-MEANS
- 在重核和超重原子核中量子混沌问题的研究
- 2001年
- 通过观察和分析重核和超重核中量子谱的统计性质 ,研究有限物理体系中量子混沌的一些问题 .介绍了原子核中量子谱显示的有序 -混沌现象随激发能变化的实验数据 ,研究了超重核体系中量子谱相邻能级间距分布的规则性随体系的依赖关系 ,并预言了稳定的超重体系 .给出了原子核有序混沌相变现象与原子核形变以及原子核转动的依赖关系 ,讨论了量子体系中的对效应对有序 -混沌相变的影响 .最后 ,用有序
- 吴锡真李祝霞张英逊卓益忠
- 关键词:重核超重原子核量子混沌核物理量子谱
- 重离子碰撞复合体系碎化产生超重核可能性的探讨
- 2005年
- 讨论了通过重核碰撞形成的复合体系破裂产生超重核的问题。评述了两种主要的理论模型:即早期发展的在碎化理论框架下的量子涨落理论和本课题组尝试发展的微观输运理论模型。概括阐述了微观输运理论研究197Au+197Au,238U+238U和244Pu+244Pu等反应的主要结果,即反应中产生的超重碎块的几率与入射能的关系,复合体系和超重碎块的衰变机制以及所形成的超重碎块的结合能和形状的分布。
- 吴锡真李祝霞王宁田俊龙赵凯张英逊欧立刘敏
- 统计和物理相结合的(n,α)反应截面实验数据评价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统计和物理相结合的(n,α)反应截面实验数据评价方法,属于核数据评价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调研收集现有的(n,α)反应截面实验数据相关信息,确定实验数据的实验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数学和物理分析,了...
- 张玥阮锡超朱传新江历阳李霞兰长林于伟翔郑云续瑞瑞葛智刚李春娟姚顺和于保生刘廷进陈国长黄小龙王记民吴海成陶曦王友宝张英逊陈红涛张奇玮聂阳波栾广源
- 文献传递
- 原子核量子能谱的统计性质
- 2001年
- 以原子核为例 ,通过观察和分析量子谱的统计性质 ,研究有限物理体系中量子混沌的一些问题 .首先给出球形原子核中量子谱显示的有序 混沌现象随激发能变化的实验数据 .而后描述了原子核有序混沌相变现象与原子核形变以及原子核转动的依赖关系 ,并讨论了量子体系中的对效应对有序混沌相变的影响 .最后 ,用有序 混沌相变的概念解释和理解了核物理中一些重要的实验现象 .
- 吴锡真李祝霞张英逊顾建中冯仁发卓益忠
- 关键词:WIGNER分布POISSON分布原子核量子能谱量子混沌
- 堆用Zr材料中He原子占位的第一原理研究
- 2013年
- 采用第一原理方法,对纯Zr体系、He原子掺入到纯Zr体系的四面体间隙位和掺入到纯Zr体系的八面体间隙位等三种情况下体系的总能量、形成能以及键长进行了计算,且分析了杂质He原子的引入对于纯Zr体系结构的影响。计算表明,当He原子进入到纯Zr体系中时,He原子占据纯Zr体系四面体间隙与八面体间隙时的总能分别为-46193.7878 eV和-46193.5064eV,结合能分别为1.4791 eV和1.7605 eV。He占据纯Zr体系四面体间隙时产生的晶格畸变比占据八面体间隙时更小。He占据纯Zr体系四面体间隙时与最近邻Zr原子的键长要小于占据纯Zr体系八面体间隙时的键长。结果表明He原子处于纯Zr体系四面体间隙位置时更稳定。
- 袁洲孙凯张英逊韩文泽刘蕴韬陈东风
- 关键词:形成能
- 低能核物理若干关键科学问题研究被引量:1
- 2020年
- 低能核物理是核能开发与核技术应用的创新源头与基础支撑,在国民经济等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核物理基础研究团队,依托北京HI-13串列加速器等国内外核科学装置,在关键天体核反应的间接测量、天体物理圣杯反应12 C(α,γ)16 O、奇特核体系的光学势和颈部参数对裂变的影响等低能核物理若干关键科学问题研究中取得突破,获得一些创新性的研究结果。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团队在低能核物理基础研究方向上取得的一些进展,并对未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 李志宏林承键郑云高早春王友宝张英逊李聪博顾建中吴晓光杨磊谌阳平颜胜权赵凯田源贾会明李云居曾晟连钢闫玉良马南茹杨峰温培威崔莹连占江张焕乔柳卫平
- 关键词:核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