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灵玲
- 作品数:4 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大气热源异常在东亚夏季风减弱中的作用及其与热带印太海盆增暖的关系
- 本研究试图从大气热源的角度,分析东亚夏季风减弱中大气热源异常的作用及其与热带印太海盆增暖的关系,通过找出关键热源异常及其来源,理解热带印太海盆增暖通过大气热源异常影响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减弱的机制。利用ERA40再分析资料通...
- 张灵玲杨修群
- 关键词:大气热源年代际变率
- 全球大气季节平均热源的三维分布——非绝热加热与瞬变加热之对比被引量:4
- 2012年
- 利用1958—2001年ERA40逐日大气再分析资料,使用热力学方程剩余项法计算和对比分析了全球大气季节平均非绝热加热和瞬变加热的四季气候平均三维分布。结果表明,全球大气非绝热加热主要为热带强大深厚对流性热源、中纬度浅薄热源以及副热带和高纬度的深厚性热汇,热带热源总是向夏半球偏移,但中纬度热源和高纬度热汇在冬半球偏强。全球大气瞬变加热的三维分布主要表现为:副热带热汇-中高纬度热源的南北偶极型和中纬度低层热汇-高层热源的高低层偶极型,该分布型导致瞬变热源具有从高纬度低层向中纬度高层的倾斜结构。瞬变加热与风暴路径密切相关,冬半球风暴路径的瞬变活动强,因而其瞬变热源和热汇也强,而夏半球则相对弱。瞬变加热在北半球具有位于大陆东部和大洋西部的区域性特征,而在南半球具有纬向带状分布,尤其在冷季时南太平洋瞬变热汇和热源带出现分离现象。瞬变加热在全球大部分区域对非绝热加热起减弱抵消作用,但在中纬度对流层中高层起支配性作用。因此,大气瞬变活动帮助高纬度和中纬度中高层大气获得更多的热量,从而对非绝热加热造成的大气热量进行空间上的重新分配。
- 张灵玲谢倩房佳蓓杨修群
- 关键词:大气热源非绝热加热
- 热带印度洋-太平洋海盆增暖在198O年代以来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减弱中的作用
- 针对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减弱的问题,从大气热源异常和热带印度洋-太平洋海盆(以下简称热带印太海盆)增暖所造成的大气热源异常入手,研究热带印太海盆不同区域增暖在其中的作用及其影响机制。首先利用再分析资料进行观测分析得出东亚夏季...
- 张灵玲杨修群
- 关键词:大气热源海温异常年代际变率
- 文献传递
- 大气热源年代际异常与20世纪70年代末期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减弱被引量:4
- 2015年
- 利用1958—2001年ERA-40再分析资料计算大气热源,统计分析了亚洲季风区及其邻近海域大气热源年代际变异的典型模态;利用线性斜压干模式,模拟了夏季大气对大气热源年代际异常的响应,揭示了大气热源年代际异常与1970s末期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减弱的关系。结果表明:近50 a来亚洲及其邻近海域夏季整层大气热源变异主要表现为年代际变化特征,其年代际位相转换发生在1970s中后期,这与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减弱的时间一致;菲律宾附近海域和中国西南地区是与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减弱有直接联系的两个热源异常关键区;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减弱最直接地表现为这两个关键区热源异常的共同作用,而赤道中东太平洋、赤道印度洋大气热源增强则通过大气遥响应机制影响菲律宾附近海域低层大气环流异常对东亚夏季风变异起相反的贡献。
- 张灵玲谢倩杨修群
- 关键词:大气热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