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智才

作品数:9 被引量:73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生物学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5篇土壤
  • 5篇草原
  • 4篇土壤呼吸
  • 3篇土地利用
  • 2篇农牧
  • 2篇不同土地利用
  • 1篇典型草原
  • 1篇典型草原土壤
  • 1篇雨量
  • 1篇针茅
  • 1篇针茅草原
  • 1篇植被
  • 1篇植物
  • 1篇植物光合
  • 1篇沙丘
  • 1篇生态水文
  • 1篇生态水文学
  • 1篇生态系统
  • 1篇生态系统模型
  • 1篇生物量

机构

  • 9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9篇张智才
  • 5篇田玉强
  • 4篇高琼
  • 4篇邵振艳
  • 3篇朱锴
  • 3篇刘峻杉
  • 3篇张勇
  • 2篇徐霞
  • 1篇陶岩
  • 1篇周婵
  • 1篇刘新平
  • 1篇郭柯
  • 1篇闫玉春

传媒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生态环境
  • 1篇Agricu...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中国地理学会...

年份

  • 2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内蒙古农牧交错带不同土地利用覆盖方式下的土壤呼吸及其影响因子
<正>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的不断增加是造成目前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而土壤中所排放的 CO2是大气 CO2的重要来源之一。农牧交错带是土地利用变化最频繁的地区之一,土地利用格局的改变强烈影响土壤 CO2的排放。本文通过在内蒙...
张智才高琼邵振艳刘峻杉田玉强
关键词:农牧交错带半干旱草原碳循环土壤呼吸土地利用
文献传递
Seasonal Dynamics of Biomass under Different Land Use Patterns被引量:3
2010年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study seasonal dynamics of biomass under different land use patterns. [Methed] Aboveground biomass and underground biomass of plants under 3 different surface cover conditions of Stipa krylovii, Leymus chinensis and farmland were determined in growing season ( from May to October) of 2008. [ Result ] The aboveground biomass of Stipa krylovii, Leymus chinensis and farmland in August all reached the highest value, which of Stipa krylovii, Leymus chinensis and farmland was 287.91,117.05 and 193.59 g/m2, respectively. The total biomass of plant roots of the 3 plots in July all reached the highest value, which of Stipa krylovii, Leymus chinensis and farmland was 1 683.9, 1 601.9 and 513.9 g/m2, respectively. Leymus chinensis had the biggest biomass ratio of upper plant roots (0 - 15 cm) to lower plant roots (15 -30 cm), Stipa krylovii took second place, and farmland had the smallest one. ~ Conclusion The research provides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of ecological fragile area.
徐霞张智才张勇田玉强
关键词:BIOMASS
内蒙古典型草原土壤不同剖面深度CO_2通量格局及其驱动因子被引量:11
2008年
土壤CO2的释放能够显著增加大气中CO2的浓度,增强温室效应,从而对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产生重要影响。但是,不同的土壤层对CO2通量的贡献量有很大的差异。文章通过挖坑法结合红外气体分析法研究了内蒙古草原典型针茅(Stipa krylovii)群落和羊草(Leymus chinensis)群落不同剖面深度土壤CO2通量格局以及影响CO2通量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表层土壤移走后,土壤CO2通量的变化可分为瞬时、短期、长期三种格局。新剖面上最初的0~21min内释放的CO2通量均大于初始土壤表层CO2通量,而且两者比值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增大,也随土壤CO2生产能力增强而增大。2~4d后,新剖面CO2通量持续下降至低于初始土壤表层CO2通量的水平,形成短期稳定状态。更长时间后,新剖面则逐渐表现出与初始土壤剖面表层相近的CO2通量特征。我们认为,(1)在新剖面形成时的CO2通量瞬时和短期格局主要受土壤中存留的原始CO2的浓度及其扩散过程控制,(2)长期格局则由资源水平和环境条件共同决定的土壤CO2生产能力主导。文章进一步揭示了建立包含垂直分层的SOC分解和CO2扩散过程的生态系统模型的必要性。
张智才刘峻杉朱锴陶岩邵振艳田玉强
关键词:土壤呼吸土地利用土壤结构生态系统模型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生物量季节动态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生物量季节动态。[方法]于2008年生长季(5~10月)期间,分别测量了针茅群落、羊草群落和农田3个不同地表覆盖状况下的植物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结果]地上生物量均在8月达到最高值,羊草、针茅和农田的地上生物量分别为287.91、117.05、193.59 g/m2;3个样地植物根系总生物量在7月最高,针茅、羊草和农田样地分别为1 683.9、1 601.9、513.9 g/m2;植物上层根系0~15 cm/植物下层根系15~30 cm的生物量比率最大的是羊草,针茅次之,农田最小。[结论]为生态脆弱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徐霞张智才张勇田玉强
关键词:内蒙古草原土地利用方式生物量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植物光合与土壤呼吸研究进展被引量:34
2009年
青藏高原是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地区之一,而高寒草地碳过程研究一直都是全球变化研究中的重要课题。简要综述了近年来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的重要碳过程-植物光合与土壤呼吸的研究进展和不足,并展望未来的研究热点。主要包括高寒草地植物叶片光合生理特征及其对强太阳辐射、低CO2分压、低温等高寒生境特征的适应,植物群落光合生理特征,植物生产力与植被碳库状况;高寒草地土壤呼吸日变化与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土壤有机碳(SOC)储量及其周转研究等。目前高寒草地的植物光合生理研究多基于叶片水平,群落和生态系统水平研究较少;已有的土壤呼吸研究多为对总土壤呼吸的研究,而将总呼吸区分为根呼吸、根际微生物呼吸、植物凋落物的微生物呼吸、有根区的土壤有机质分解以及无根区的土壤有机质分解等仍然是目前的研究难点。并且目前高寒草地植物光合与土壤呼吸研究缺乏学科交叉,多为相互独立、单一的植物生理学、生态学或土壤学研究,因此有关植物光合与土壤呼吸的整合性研究将是未来该区域碳循环研究的一个新方向。有关这一独特地域单元碳过程整合研究的大量开展,必将进一步提高人们对青藏高原区域碳循环机理的认知水平。
田玉强高琼张智才张勇朱锴
关键词: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植物光合土壤呼吸
草原植被-土壤的关系及对干扰响应差异研究被引量:11
2009年
草原土壤跟植被有密切的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对草地的退化和恢复机制研究十分重要。通过对内蒙古草原区(主要是典型草原)具有不同群落特征的14个样点进行植被与土壤调查,分析植被群落数量特征与土壤理化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探讨围封与放牧作用下植被、土壤响应差异。结果表明:群落地下生物量、群落盖度、单位面积物种数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与土壤容重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土壤全磷含量与群落地下生物量和群落盖度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而与单位面积物种数相关不显著。由于地上现存生物量受随机放牧和围封的影响较大,与土壤各项指标之间相关不显著。在围封26年、7年、2年和自由放牧4个样地中,土壤各指标除表层容重变化显著外,土壤粒径组成和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变化均不明显(P>0.05),但4个样地在群落盖度、高度、生物量、群落物种数量、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等群落数量特征上均呈现显著差异(P<0.05)。基于上述研究结果讨论了植被与土壤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人为驱动力作用下草原植被-土壤响应差异的概念模型。
张智才闫玉春邵振艳
关键词:围封放牧
毛乌素裸沙丘斑块的实际蒸发量及其对降雨格局的响应被引量:11
2008年
裸沙表面的蒸发虽然是一个物理问题,但对于沙地植被演替的初始阶段非常重要。目前存在的地表蒸发的机理性模型大多是瞬时或者短时期的,而年尺度以上的蒸发量与降水和蒸发驱动下的土壤水分系统的状态变化及其对蒸发过程的反馈密切相关。一些估算毛乌素年蒸发量的实验结果之间分歧很大且缺乏准确的机理性解释。该文利用生态系统模型中的土壤水分运动和蒸发模块计算了毛乌素裸沙丘从日到年际尺度的实际蒸发量,发展了一个以单次降雨量和降雨频率为驱动因素的降雨-蒸发模型对年蒸发量进行简单的估算,并研究了年蒸发量对降雨格局的响应。结果表明毛乌素裸沙丘的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66mm,占多年平均降雨量的56%。虽然研究区1959~1992年降雨总量无显著变化趋势,但是裸沙丘斑块的实际蒸发量呈现较明显的增加趋势(1.30mm.a-1)。小降雨事件对蒸发量贡献的显著增加(0.69mm.a-1)是导致实际蒸发量增大的重要原因。大强度降雨事件的频度和雨量对降雨总量的贡献要远高于对蒸发总量的贡献,小于12mm的降雨事件在年际比较稳定,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年蒸发量100mm左右的基数值。这些因素使得年蒸发量的变异程度小于年降雨量的变异程度。由于降雨格局的年际变化会对蒸发量产生直接的影响,降雨-蒸发模型可以相对有效地预测年度蒸发量,而用年降雨量预测年蒸发量误差较大。
刘峻杉高琼郭柯刘新平邵振艳张智才
关键词:降雨量水量平衡生态水文学
涡动相关法测量波文比的一个校准问题被引量:1
2008年
涡动相关法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碳循环的一种最可靠的微气象学方法;而波文比是反映生态系统能量状况的重要参量.应用涡动相关法实际测量波文比时,由于自然或人为原因,不同时间安装的传感器存在着测量偏差.如何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关系到整个涡动相关-波文比系统的精度.本文基于内蒙古太仆寺旗实验站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种通过回归关系用新传感器校准旧传感器的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校准旧传感器所测数值.此外,本文还对校准过程中产生的统计检验、回归分析、仪器校准年限等问题作了进一步讨论.
朱锴高琼张智才周婵
关键词:波文比校准
内蒙古太仆寺旗农牧交错区的生态系统碳通量动态
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强,世界范围内的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的巨大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功能尤其是对生态系统碳平衡产生重要影响,近年来已成为全球变化与生态系统的研究热点。据文献报道,每年因土地利用改变所释放的CO2约占全球总释放量的...
张智才
关键词:针茅草原土壤呼吸碳通量涡度相关生态系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