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春和

作品数:13 被引量:21H指数:2
供职机构:启东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脑梗
  • 6篇脑梗死
  • 6篇梗死
  • 4篇急性
  • 3篇疗效
  • 3篇急性脑梗死
  • 2篇血管
  • 2篇血管病
  • 2篇血性
  • 2篇药物疗法
  • 2篇银杏叶
  • 2篇治疗急性脑梗...
  • 2篇前列地尔
  • 2篇缺血
  • 2篇缺血性脑血管
  • 2篇缺血性脑血管...
  • 2篇注射
  • 2篇疗法
  • 2篇疗效观察
  • 2篇脑梗塞

机构

  • 13篇启东市人民医...
  • 1篇南通医学院附...

作者

  • 13篇张春和
  • 5篇沈斌
  • 4篇袁国祥
  • 3篇管海兵
  • 2篇邵井兰
  • 2篇宋建平
  • 1篇姜正林
  • 1篇朱宗飞
  • 1篇袁国祥
  • 1篇葛胜
  • 1篇许文荣
  • 1篇龚自强
  • 1篇张振岳
  • 1篇卢正飞
  • 1篇孙伯仁
  • 1篇范亦辉
  • 1篇顾永健
  • 1篇李军

传媒

  • 2篇现代医药卫生
  • 2篇临床医学
  • 1篇河北医学
  • 1篇江苏临床医学...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南通医学院学...
  • 1篇医药导报
  • 1篇河北中西医结...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7
  • 2篇2002
  • 1篇2000
  • 2篇1999
  • 3篇1998
  • 1篇199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前列地尔联合银杏叶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银杏叶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前列地尔联合银杏叶注射液)30例及对照组(单纯银杏叶注射液)26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及临床病情恢复程度。结果:对比治疗前的患者全血高切、全血低切及红细胞压积,治疗两周后三者均降低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神经功能恢复更好且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均减低,神经功能均有恢复,日常生活能力有较大提高,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前列地尔联合银杏叶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管海兵张春和沈斌
关键词:前列地尔急性脑梗死血液流变学
脑卒中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栓塞的临床分析(附45例报告)被引量:9
2009年
沈斌张春和李军
关键词:脑卒中深静脉血栓
前列地尔对脑梗死患者血流变学的影响被引量:2
2007年
脑血管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之一.与癌症、心血管病同为目前人类的3个最常见的死亡病因.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占脑卒中的首位,致残率很高。对其病因治疗仍是十分重要的问题。血流变改变作为发病因素之一已被公认。降低血流变各项指标的干预治疗已受到人们的重视。我们通过临床观察应用前列地尔(凯时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患者前后血流变各项指标的改变,证实凯时注射液可改善血流变,可以作为一种缺血性脑血管病病因的治疗药物。
管海兵张春和
关键词:血流变学脑梗死患者前列地尔缺血性脑血管病凯时注射液病因治疗
再发型格林-巴利综合征3例
1993年
再发型格林-巴利综合征(GBS)较少见,现报道我院收治GBS 104例中再次发病3例(2.8%)。并作简要讨论。病例资料例1 男,56岁,1周前头昏、头痛、发热(38.5℃)。2天后体温退至正常,第3天感四肢麻木无力,呈进行性加重,两手不能持物、两下肢不能行走而入院.3年前留因四肢弛缓性瘫痪。
龚自强宋建平张春和孙伯仁
关键词:G-B综合征复发
脑多肽治疗脑梗死96例被引量:1
1999年
许文荣张春和
关键词:脑多肽脑梗塞
银杏叶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45例疗效探讨被引量:1
1998年
张春和袁国祥林亚萍邵井兰
关键词:脑缺血银杏叶中医药疗法疗效
康脑宁与复方丹参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2002年
对 36例急性脑梗死治疗组应用康脑宁 2 0ml、复方丹参 16ml静滴 ,qd ,14d为 1个疗程。另选 36例作为对照组 ,采用胞二磷胆碱、复方丹参治疗。治疗前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 ,再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减少 (P <0 .0 1) ,病残程度显著改善 (P <0 .0 1) ,治疗显效率 81.2 4%,高于对照组 5 3.40 %(P <0 .0 5 )。结果康脑宁能明显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急性期患者有可靠的疗效及安全性。
沈斌张春和葛胜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复方丹参药物疗法
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72例临床分析
1998年
蛛网膜下腔出血一般是指颅内动脉瘤,血管畸形,高血压动脉硬化,烟雾病等引起的脑蛛网膜下腔出血,偶尔也可发生于脊髓的蛛网膜下腔,通常不包括外伤性原因。因此,也称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为了进一步探讨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特点,现将我院1987年1月~1997年12月住院的60岁以上的7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作一临床分析。
张春和朱宗飞袁国祥
关键词: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
记忆力缺损老年人向痴呆移行过程中的关联性负变化被引量:1
2000年
目的 探讨记忆力缺损老年人 (AMI)在向痴呆移行过程中关联性负变化 (CNV)的特征与趋势。 方法 将研究组和对照组行CNV和长谷川痴呆量表 (HDS)检查。 2~ 3年后对研究组中的 2 2例进行CNV和HDS复测。 结果 研究组命令信号 (S2 )开始至按键间的时间 (RT)和S2 后负变化 (PINV)的时程分别为 (2 84 3± 170 6 )ms和 (35 7 6± 2 0 4 7)ms,较对照组〔(149 8± 10 1 7)ms和(2 19 7± 135 5 )ms〕延长 (P <0 0 5或 0 0 1) ;期待波 (EW)波幅及其面积分别为 (15 3± 1 0 ) μV和 (74 6± 5 3 6 ) μV2 ,较对照组〔(2 1 1± 7 3) μV和 (112 0± 5 4 1) μV2 )〕缩小 (P <0 0 1) ;EW波形不规则、不稳定。 2~ 3年后复测 2 2例 ,HDS评分为 (19 6± 3 2 )分 ,较其第 1次〔(2 6 0± 3 8)分〕减低 (P <0 0 1)。CNV指标中RT为 (2 6 2 6± 71 6 )ms,较第 1次〔(2 10 1± 91 6 )ms〕延长 (P <0 0 5 ) ;PINV时程为 (175 3± 2 9 8)ms,较第 1次〔(32 1 5± 2 2 2 4)ms〕缩短 (P <0 0 1) ;EW的波幅和面积分别为 (14 3± 5 2 ) μV和(6 5 2± 40 0 ) μV2 ,PINV的波幅和面积分别为 (7 0± 4 0 ) μV和 (2 9 4± 46 3) μV2 ,均较第 1次缩小 (P<0 0 5或 0 0 1) ;EW波形不稳定与减低。
顾永健姜正林张春和吴扬
关键词:记忆障碍痴呆老年人脑功能
不同临床表现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08例临床分析
2011年
目的:分析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不同的临床表现与院内检查结果差异,为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估提供参照。方法:收集本院近几年来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临床表现方面,运动性偏瘫所占比重最大;CT及MRI表现方面,有症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病灶主要位于基底节区,无症状患者病灶主要位于基底节区以外的脑实质;有症状和无症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其他伴发症状无明显差异性。结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表现以偏身肢体障碍改变为主,不同临床表现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CT及MRI表现存在差异性,可望为临床诊断及预后判断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管海兵张春和沈斌
关键词:腔隙性脑梗死回顾性分析核磁共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