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平

作品数:4 被引量:80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热阻
  • 2篇接触热阻
  • 1篇多尺度
  • 1篇多尺度方法
  • 1篇性能评价
  • 1篇树脂
  • 1篇热物性
  • 1篇热物性参数
  • 1篇纳米
  • 1篇纳米铜
  • 1篇环氧
  • 1篇环氧树脂
  • 1篇隔热
  • 1篇隔热材料
  • 1篇高温
  • 1篇测试系统
  • 1篇传热
  • 1篇传热模型

机构

  • 4篇南京理工大学
  • 1篇桂林电子科技...

作者

  • 4篇张平
  • 4篇李强
  • 3篇宣益民
  • 1篇张平
  • 1篇崔腾飞

传媒

  • 2篇工程热物理学...
  • 1篇化工学报
  • 1篇江苏省工程热...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4
  • 2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纳米铜/环氧树脂复合热界面材料的实验研究
本文采用了类似ASTMD5470的稳态方法搭建了界面接触热阻稳态测试系统,该系统的测试不确定度小于2%.采用以环氧树脂为基体材料,添加粒径约500nm的99.99%高纯铜纳米颗粒制备得到60wt%的纳米铜/环氧树脂复合热...
张平宣益民李强
关键词:纳米铜环氧树脂性能评价
文献传递
高斯表面的多尺度方法模拟接触热阻被引量:3
2014年
通过结合微观的格子Boltzmann方法和宏观的有限差分法,建立了一种计算两个固体表面间接触热阻的多尺度分析方法。计算分析了表面粗糙度、压力、材料硬度、导热系数等对接触热阻的影响,结果表明拥有相同粗糙度的表面,在低压条件下,导热系数是主要影响因素,而在高压情况下,压力是主导影响因素。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的对比分析显示,该多尺度模型与实验数据有较好的一致性。
崔腾飞李强宣益民张平
关键词:接触热阻多尺度方法
高温热物性测试系统的热防护设计被引量:1
2017年
采用稳态法测量高温条件下的材料热物性参数,需设计有效的热防护结构。本文设计了隔热材料和多层金属屏相结合的热防护结构,根据能量平衡方程和同心圆柱面辐射换热方程建立了热防护结构的稳态传热模型。分别讨论了隔热材料热导率、金属屏发射率、隔热材料厚度、金属屏层数对隔热结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选用碳纤维硬毡作为隔热材料,厚度105 mm,金属屏表面发射率为0.05,金属屏层数为5层,可以达到最佳隔热效果。
张平张平李强
关键词:隔热材料传热模型
界面接触热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6
2012年
界面接触热阻(TCR)是电子器件冷却、低温超导薄膜等领域研究中的一个热点。综合评述了对接触热阻传热机理的研究方法、测量方法以及减小接触热阻的主要措施,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对接触热阻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进展,现有的研究表明:对于界面接触热阻这一特殊物理问题,其理论研究既要从宏观上定量分析又要在微观上综合考虑声子、电子的散射、辐射等机理;在实验方面,目前的测量精度不够高,实验测量工作有待进一步完善;在减小接触热阻方面,除了常用的方法外,可以通过在接触表面生长新型的高性能导热材料(碳纳米管等)来实现。对已报道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张平宣益民李强
关键词:接触热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