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小李

作品数:52 被引量:84H指数:5
供职机构:故宫博物院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文学政治法律更多>>

合作作者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3篇历史地理
  • 21篇文化科学
  • 7篇文学
  • 4篇政治法律
  • 2篇哲学宗教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艺术

主题

  • 20篇博物
  • 15篇博物馆
  • 12篇清代
  • 9篇数字博物馆
  • 7篇皇帝
  • 6篇数字化
  • 5篇太庙
  • 5篇清宫
  • 5篇武英殿
  • 5篇民国
  • 5篇教育
  • 5篇博物院
  • 4篇乾隆
  • 4篇乾隆帝
  • 4篇清朝
  • 4篇宗庙
  • 4篇祭祀
  • 4篇故宫博物院
  • 3篇灯戏
  • 3篇虚实

机构

  • 51篇故宫博物院

作者

  • 51篇张小李
  • 5篇胡锤

传媒

  • 6篇故宫学刊
  • 5篇明清论丛
  • 4篇中国出版史研...
  • 3篇紫禁城
  • 3篇故宫博物院院...
  • 3篇中国博物馆
  • 3篇西部蒙古论坛
  • 2篇东南文化
  • 2篇沈阳故宫博物...
  • 1篇历史档案
  • 1篇文史知识
  • 1篇中国标准化
  • 1篇西域研究
  • 1篇图书馆研究与...
  • 1篇中国文化
  • 1篇白城师范学院...
  • 1篇数字图书馆论...
  • 1篇中国明代文学...
  • 1篇2011年北...

年份

  • 4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6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7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从武英殿修书之处到建制机构武英殿修书处--武英殿修书处的运作时间与机构正式成立时间探讨被引量:1
2021年
清代内府刻书机构武英殿修书处的成立时间,学界有多种说法,其中武英殿修书处成立于康熙十九年(1680)、雍正七年(1729)武英殿造办处“改为”武英殿修书处这两种观点有清代官方文献依据。但这两种观点均有可商榷之处。康熙年间,“修书处”并不特指武英殿修书处,而是泛指“修书之处”,因此,康熙十九年武英殿修书处“成立”,其含义是武英殿修书处开始运作,而雍正七年铸“武英殿修书处图记”,意味着武英殿修书处作为建制机构正式成立,而不能简单地表述为武英殿造办处“改为”武英殿修书处。
张小李
关键词:康熙雍正
清代皇帝原庙制度初探被引量:10
2015年
中国历代皇帝宗庙以太庙为主体,原庙为辅助。皇帝原庙制度萌芽、兴盛于汉代。原庙供奉的既有帝后神主,也有帝后神御(圣容),以神御供奉为主。清代皇帝原庙制度在顺治、雍正、乾隆三朝逐步形成:顺治帝遵明制立奉先殿原庙,雍正帝崇奉康熙帝而立寿皇殿、畅春园恩佑寺这两座原庙,乾隆帝尊奉雍正帝而立颐和园安佑宫原庙,敬奉康熙帝而立避暑山庄永佑寺原庙。此外,养心殿佛堂、颐和园佛堂、体仁阁等处也具有原庙功能。清代皇帝原庙制度包含系统化的升袝、供奉、祭祀、告庙制度,建制隆重而不泛滥,神御供奉及祭祀礼仪施行差等制度。
张小李
关键词:清代
数字博物馆研究综述
本文梳理了数字博物馆理论研究现状,考辨了数字博物馆的基本概念,归纳了数字博物馆分类,还对数字博物馆的基础技术及模型建构进行了总结。针对数字博物馆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本文提出,为了推动数字博物馆实践工作和理论研究的深入,迫切...
胡锤张小李
关键词:数字博物馆
文献传递
清代皇帝宗庙庙数制度探析被引量:3
2014年
皇太极改元崇德之际,建立了清朝皇帝宗庙制度,但当时未有明确的庙数观念,将四祖置于祧庙,祧庙不是一室安置一代神主。顺治帝入主北京后,清廷全面承继明代太庙,太庙前殿、中殿、后殿功能仍沿明制,太庙中殿为九室,可容九庙,意味着清代承继了明代的九庙之制。清前期,太庙中殿九室未满,未建立皇帝亲尽毁庙制度。道光帝去世之前,太庙中殿已满七室,道光帝认识到应建立祧庙制度,以恢复天子七庙制度为由,提出自己驾崩后不祔庙,而这种建议违背礼制,根本不可能被执行。穆宗应祔庙时,太庙九室已满,而清代皇帝宗庙世世均不迁祧,不得不仿照奉先殿改制之法,将太庙中殿九室扩展为十七室,清代皇帝的宗庙庙数制度从九庙制度变成了群庙制度。
张小李
关键词:宗庙
明清京师社稷坛的成数及神主
2024年
明清京师社稷坛的成数是两层还是三层?明清官方政书与民国以后的认知,存在较大区别。之所以形成这种认知上的区别,皆因社稷坛上的五色土与石社主构成了一个「大神主」,被人们误认作独立的一成。
张小李
关键词:明清京师
清代国家祭礼等次制度研究被引量:2
2024年
清代国家祭礼分大祀、中祀、群祀三个等级,其礼仪要素具有普遍性,但也有较大的等次差别。群祀与大祀、中祀存在巨大的礼仪鸿沟,大祀与中祀之间也有礼仪等次差异,同一坛庙不同祭祀和不同神位之间礼仪等次差别明显。清代国家祭礼的等次差异既是历史的延续,也是基于实际情况的考量。理清清代国家祭礼礼仪要素共性基础上的等次差别,既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清代国家祭礼,也有利于透彻地了解特定的坛庙祭祀。
张小李
关键词:清代
清代惠远城万寿宫与国家治理
2021年
清代,全国遍布两个系统的万寿宫,其一是道教祭拜许真君且兼具江西会馆功用的民间万寿宫,其二是全国各地衙署以及满洲驻防之满城的官方万寿宫。官方万寿宫多供奉皇帝万岁牌,皇帝或太后万寿诞辰、新年等节令,地方官员在此齐聚遥祝,这里也是恭接皇帝谕旨以及皇帝驾崩后设灵致祭之处,因此,官方万寿宫是皇权的象征。新疆惠远老城及老城被毁后所建的新城,是新疆的军政长官伊犁将军驻扎的满城,先后建有万寿宫。惠远城万寿宫不仅具有官方万寿宫的皇权特性,因东归的土尔扈特部主要安置在新疆,由伊犁将军管辖,所以惠远老城万寿宫前还竖立乾隆帝所撰写的《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和《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体现了乾隆帝对土尔扈特部的关爱与怀柔。
张小李
关键词:乾隆帝伊犁将军
民国时期故宫博物院出版事业运作机制浅探——以故宫博物院藏民国档案为论述中心被引量:3
2016年
民国时期故宫博物院为将宫廷秘藏公之于众,大力发展出版事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现有研究成果已对故宫民国出版物的概况进行了细致总结。本文以故宫博物院藏民国档案为论述中心,结合历年工作报告以及出版实物,对民国时期故宫出版事业的内在机制及其动态变化进行了探讨和历史还原:民国故宫出版事业"以我为主",事业的根基立足于故宫,为此建立了完善的编纂、印刷、发行机制;在此基础上,广泛引进社会资源,共同促进出版事业发展。
张小李
关键词:故宫博物院民国
清代皇帝宗庙神牌升祔制度述略被引量:3
2015年
清代帝后神牌(神主)升于太庙中殿与奉先殿后殿,其庙制度继承了前代帝王神牌升袝的一般特点,过程可分为升前的祗告、斋戒、题主等礼仪,礼制严密的升过程,升后的颁诏、致祭等礼仪。清代帝后神牌庙制度也有本朝的变通之处,如诸后庙从严趋宽;因陵寝修建尚需时日,文宗帝后、穆宗帝后、德宗先升奉先殿,后升袝太庙;道光、同治两朝用增加龛位的办法解决本朝未建立亲尽迁祧制度而导致的庙空间不足的难题。
张小李
关键词:清代太庙
数字博物馆与实体博物馆的“虚实相生”关系被引量:21
2008年
问题的提出 在现代数字技术与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博物馆信息化和数字化不断发展,数字博物馆在文博领域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数字博物馆日益成为公众享受博物馆公益服务、接受文博教育的重要途径。
张小李
关键词:数字博物馆数字技术公益服务数字化信息化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