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世慧
- 作品数:7 被引量:40H指数:4
- 供职机构: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尿毒症患者β_2-微球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尿毒症患者β_2-微球蛋白(β_2-MG)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单纯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使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首次治疗后和治疗2个月后检查患者β_2-MG和hs-CRP水平。结果观察组首次治疗后、治疗2个月后β_2-MG、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β_2-MG、hs-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可降低尿毒症患者β_2-MG和hs-CRP浓度。
- 张世慧张燕唐曦
- 关键词:血液透析血液灌流尿毒症Β2-微球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
- 影响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患者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分析探讨影响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患者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6月—2018年12月间收治的278例脓毒症相关AK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选择接受CRRT将所有患者分为甲、乙2组,其中甲组为采取CRRT的患者,乙组则均为不接受CRRT的患者。记录2组患者的临床脏器功能评分和疾病严重程度评分,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对影响患者接受CRRT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甲组患者的贫血程度重于乙组患者,凝血功能及肾功能均显著差于乙组患者,B型钠尿肽和乳酸水平均显著高于乙组患者(P均<0.05)。甲组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重于肾脏、肝脏、肺脏损伤率等均显著高于乙组患者(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清肌酐水平、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ICU住院时间等因素均是影响患者接受CRRT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清肌酐水平、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ICU住院时间等均是影响脓毒症相关AKI患者接受CRRT的相关因素,具有较高的临床指导价值。
- 张世慧张燕
- 关键词:脓毒症急性肾损伤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 泌尿系统结核实验室诊断方法在尿路感染中的应用探讨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尿路感染患者中患有泌尿系统结核的诊断方法,早期明确诊断及治疗方案。方法:采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法(LAMP法)及传统细菌学法对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58例尿路感染患者进行检测,结合其他临床资料分析结果。结果:环介导等温扩增法(LAMP法)检出率为92.66%,沉渣培养法检出率为98.44%。结论:环介导等温扩增法(LAMP法)检测可快速辅助诊断泌尿系统结核,尿沉渣培养分枝杆菌培养敏感性、特异性好,二者结合影像学资料及临床症状体征,能及时确诊泌尿系统结核,争取治疗时间。
- 张世慧
- 关键词:泌尿系统结核LAMP法
- 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在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安全性评价被引量:15
- 2017年
- 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的一种常见表现,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中央视力缺损的主要原因。据统计,患糖尿病5年内者较少发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糖尿病10年者约50%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病程超过20年的患者几乎全部出现背景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如不及时治疗,最终将造成永久性视力损伤。
- 姜林杨红张世慧
- 关键词:糖尿病黄斑水肿曲安奈德激光光凝术疗效
- 自我管理行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研究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分析自我管理行为的实施对维持行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2015年1月—2018年1月期间在该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275例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和自我管理行为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得分平均为(38.71±6.58)分,自我管理行为得分平均为(51.36±10.25)分,自我感受负担总分与自我管理总分及各个维度之间呈负相关(P<0.05)。通过回归分析显示,伙伴关系、问题解决、执行自我护理及情绪处理是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重要因素。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自我感受负担,通过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可显著改善患者伙伴关系、自我护理情况、情绪等,有利于疾病的治疗。
- 张世慧
- 关键词:自我管理行为维持性血液透析自我感受负担影响因素
- ATP二次给药法对转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影响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ATP)不同首次剂量二次给药法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时心脏停搏、心律失常发生率、转复成功率以及首次注射ATP的不适症状的影响。方法将80例PSVT患者随机分为4组,各20例,A组为对照组,直接快速静脉注射6mgATP,B组、C组及D组为二次给药法组,首次ATP剂量分别为0.7mg、1.5mg与3.0mg,第二次ATP剂量均为6mg。观察两组患者的转复成功例数,测量转律成功时及其后30s内心电图中最长RR间歇,记录其他心律失常发生例数以及ATP二次给药法首次注射ATP后不适症状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结果在转复成功的PSVT患者中,C组或D组的平均最长RR间歇显著地短于A组或B组。PSVT转复成功率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采用二次给药法的3组患者中,首次剂量均未引起明显不适症状,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TP二次给药法(首次1.5mg,第二次6mg)在不增加其他心律失常与明显不适症状的前提下,能有效预防其终止PSVT时出现心脏停搏,提高了ATP的安全性,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钟文杨靖张世慧任继刚王建游波
- 关键词:三磷酸腺苷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脏停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