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庞海音

作品数:20 被引量:34H指数:3
供职机构:新疆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经济管理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文化科学
  • 5篇文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艺术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社会学

主题

  • 4篇文化
  • 4篇文艺
  • 4篇文艺教育
  • 4篇教育
  • 2篇叙事
  • 2篇诗歌
  • 2篇美学
  • 2篇精英
  • 2篇高校
  • 1篇大众教育
  • 1篇当代知识分子
  • 1篇得失
  • 1篇典礼
  • 1篇雕龙
  • 1篇新中国
  • 1篇新中国成立
  • 1篇行文
  • 1篇叙事美学
  • 1篇雅趣
  • 1篇延安时期

机构

  • 18篇新疆大学
  • 4篇武汉大学
  • 1篇江西省社会科...
  • 1篇三峡大学
  • 1篇石河子大学
  • 1篇中国出版科学...
  • 1篇中国新闻出版...

作者

  • 20篇庞海音
  • 1篇彭民权
  • 1篇边利丰
  • 1篇李震

传媒

  • 2篇传媒
  • 2篇江西社会科学
  • 2篇出版科学
  • 2篇新疆职业大学...
  • 2篇美育学刊
  • 1篇电影评介
  • 1篇文艺理论与批...
  • 1篇出版发行研究
  • 1篇乌鲁木齐职业...
  • 1篇北京广播电视...
  • 1篇出版参考
  • 1篇新疆大学学报...
  • 1篇大学(社会科...
  • 1篇媒介批评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4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0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1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沉迷、“网瘾”与符号:网络游戏文化的价值反思
2022年
网络游戏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因其所具有的独特媒介优势,网络游戏成为重要的文化载体。一方面,玩网游的人逐渐增多,沉迷于网络游戏的青少年玩家令人担忧;另一方面,网络游戏又在“文化出海”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网络游戏背负骂名,成为青少年成长问题的罪魁,却又在无数“游戏艺术”的期待中逐步成长。商业价值、艺术追求、文化价值在今天的国内游戏产业中始终难以取得平衡。为此,本文试从游戏机制、玩家体验、游戏文化三个方面来认识网络游戏在当代的文化价值,反思当下网络游戏存在的问题及“成瘾”背后所凸显的社会问题,探寻游戏文化和玩家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对建构中国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万成云庞海音
关键词:网络游戏沉迷文化价值
《读书》的办刊定位与编辑策略
2014年
自1979年4月创刊以来,《读书》杂志坚持和贯彻了“以书为中心的思想评论刊物”的定位和“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的宗旨,成为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传媒经典和广大读书人的一面文化旗帜。创刊35年来,无论是从内容还是从经营来说,《读书》已成为中国最成功的知识分子杂志,甚至可能影响一个时代思潮的走向,而这都与《读书》杂志的办刊宗旨、编辑策略密不可分。
庞海音
关键词:办刊定位当代知识分子人文关怀时代思潮办刊宗旨
试论中国当代女性诗歌
中国当代女性诗歌,敏感而鲜明地记录了处于文化转型期的中 国大陆女性最内在的精神流向,它开启了中国诗歌文本的一次真正 的革命,体现了全新的审美规范。 女性诗歌区别于男...
庞海音
文献传递
延安鲁艺对新中国成立后文艺教育的影响
2016年
延安鲁艺这所诞生在解放区的艺术院校,它对新中国成立后的文艺教育的影响是很深远的,既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局限性,对之进行整理有助于我们总结对新中国文艺教育可资借鉴的宝贵历史经验和教训。
庞海音
关键词:文艺教育
从《我的前半生》到《末代皇帝》:跨媒介叙事得失之辨
2021年
在1988年第60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上,以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位皇帝溥仪的传记《我的前半生》为蓝本改编的电影《末代皇帝》大放异彩,它为西方世界叙述了一个传奇的中国故事。到目前为止,以溥仪为题材的影视剧数量不少,无论哪个版本的改编都离不开这部传记文学作品《我的前半生》。
庞海音曹炳喆
关键词:溥仪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
张闻天与延安鲁艺前期的文艺教育被引量:3
2010年
庞海音
关键词:文艺教育中国共产党文艺政策艺术学教育史
“熔裁”与编辑艺术
2012年
编辑工作是一种知识或信息产品的筛选和加工工作。如何充分理解文稿这种知识产品的内在特性,进而摸索、练就出编辑工作者的眼界和手腕,《文心雕龙.熔裁》无疑对我们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庞海音
关键词:《文心雕龙》
别有幽情恨此生——浅谈闺怨诗的幽怨美被引量:1
2005年
闺怨诗,顾名思义,即抒写闺阁中人怨愁之情的诗。男性作家们“借女人说话”,表现的却是非女人的主题。有人说:他们的目的是“托志帷房”。我国人民深受儒家传统思想影响,信奉孔子提出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温柔敦厚审美原则。而“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创作主张要求诗歌创作在表现人物的欢乐和悲哀时,一定要适度。
庞海音
关键词:女人儒家孔子
论中国古典诗歌的含蓄美
2004年
诗贵含蓄,含蓄是诗歌的一种属性,是诗歌艺术必备的艺术因素和美学特征,是我们民族善于节制内心感情的心理素质的反映,它体现了诗歌的神韵、格调、灵性、肌理。含蓄具有言已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因此,我们应从诗歌创作中重新超越它。
庞海音
关键词:内心含蓄美灵性种属中国古典诗歌神韵
高校线上教学的反思——以“雨课堂”为例
2020年
2020年春季,全国高校因疫情将教育教学移至线上进行,如今,应及时总结线上教学的经验和不足,充分发挥线上教学的技术优势,积极探索,使在线教学质量与课堂教学实质等效,形成一系列新的线下教学和线上教学相结合的教育教学模式。本文发现,通过融合互补教学模式的转变,能够达到更新教育理念、深化教学模式改革、教学管理改革、实践教学改革、构建线上与线下教学协同发力的成效,进而推动技术革命引领下的教育变革。
庞海音
关键词:高校线上教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