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常国钧

作品数:29 被引量:105H指数:5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显像
  • 11篇核素
  • 9篇放射性
  • 7篇心肌
  • 7篇核素显像
  • 7篇放射性核素
  • 6篇肿瘤
  • 5篇放射性核素显...
  • 4篇心病
  • 4篇冠心病
  • 4篇出血热
  • 3篇血流
  • 3篇体外
  • 3篇体外反搏
  • 3篇缺血
  • 3篇流行性
  • 3篇流行性出血热
  • 3篇脑血
  • 3篇脑血流
  • 3篇骨显像

机构

  • 15篇江苏省人民医...
  • 6篇南京医科大学
  • 4篇南京医学院第...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 3篇浙江省人民医...
  • 2篇南京医学院
  • 1篇江苏省肿瘤防...

作者

  • 29篇常国钧
  • 17篇姚薇萱
  • 12篇徐兆强
  • 6篇林戟
  • 6篇李永军
  • 5篇马玉琪
  • 5篇马玉琪
  • 4篇包丽华
  • 4篇陈建伟
  • 4篇黄湘虎
  • 4篇陆北川
  • 4篇孙志坚
  • 3篇高一翔
  • 3篇徐仲邦
  • 3篇柳卫
  • 3篇吴翔
  • 3篇金豫
  • 3篇李涛
  • 3篇郑茂锭
  • 3篇邱纪方

传媒

  • 7篇江苏医药
  • 5篇中华核医学杂...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医疗装备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心电学杂志
  • 1篇核技术
  • 1篇中华肾脏病杂...
  • 1篇国外医学(放...
  • 1篇江苏卫生事业...
  • 1篇南京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分子诊断与治...

年份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2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 5篇1996
  • 3篇1995
  • 4篇1994
  • 4篇1993
  • 2篇1992
  • 1篇1990
  • 1篇1989
  • 1篇1988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流行性出血热若干体液因子和肾脏血液动力学的变化被引量:3
1994年
对28例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作了体液因子和肾脏血液动力学的观察研究。发现患者从发热期至多尿初期血浆内皮素(ET)、血栓素B2(TXB2)、血管紧张素-Ⅱ(AT-Ⅱ)均高于正常,P物质(SP)则低于正常,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除极期外其它各期亦见减低,肾小球滤过率(GFR)与肾有效血浆流量(ERPF)从发热后期至多尿期均显著下降,至恢复初期多数重型患者仍未达到正常。上述结果提示体液因子的失衡是造成内脏缺血和急性肾衰的重要因素。
孙志坚黄湘虎王明秀陆北川李锡官唐季和包荫堂姚薇萱徐兆强马玉琪常国钧
关键词:流行性出血热内皮素血栓素肾脏
核医学影像设备的新进展——带有符合线路的SPECT(简称SPECT—PET)被引量:4
2001年
本文就核医学影像设备的进展进行论述 ,特别就带有符合探测功能的SPECT进行了探讨 ,包括其优缺点。通过对此设备的介绍与探讨 ,使得我国医院在选择SPECT机型时有了新的认识。
钱英张尤仁常国钧
关键词:核医学影像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X线设备
肾综合征出血热若干体液因子和肾脏血液动力学变化的关系被引量:6
1995年
研究了28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体液因子和肾脏血液动力学的变化。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了血浆内皮素(ET)、P物质(SP)、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及血管紧张素-Ⅱ(AT-Ⅱ)的含量,用放射性核素计算机扫描成像摄影法(ECT)测定了肾小球滤过率(GFR)和肾有效血浆流量(ERPF),结果发现,HFRS患者从发热期至多尿初期血浆ET、TXB2、AT-Ⅱ均高于正常水平,而血浆SP则低于正常水平,6-K-PGF1α除低血压少尿期外其他各期亦都低于正常。GFR与ERPF从发热后期至多尿期均明显下降,及至恢复初期多数重型患者仍未恢复正常。上述结果提示体液因子的平衡失调是造成内脏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重要因素,如采取适当措施抑制编血管物质的强烈作用,则有利于循环的恢复。
孙志坚黄湘虎王明秀陆北川李锡官唐季和包荫堂姚薇萱徐兆强林戟马玉琪常国钧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体液因子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99)Tc^m-MIBI双时相显像被引量:11
1999年
目的评价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双时相显像法在肾性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20例因慢性肾功能衰竭行血液透析患者,临床诊断为SHP,均行双时相法99TcmMIBI甲状旁腺显像。运用甲状旁腺/甲状腺(PT/T)比值及甲状旁腺指数(PTI)观察阳性病灶对MIBI的清除。3例行颈部探查术并作甲状旁腺自体移植。结果8例显像阳性,其中3例手术摘除9枚甲状旁腺,均经病理证实为增生。99TcmMIBI显像发现其中的8枚,其灵敏度为889%。在透析年限长、甲状旁腺素分泌高的患者中,有更高的阳性率。发现有3种MIBI清除类型。结论99TcmMIBI双时相显像在SHP患者中有较高的定位诊断价值。阅片时应考虑病灶清除MIBI的多样性。
柳卫徐兆强胡建民常国钧姚薇萱李永军陈建伟
关键词:甲状旁腺机能亢进放射性核素显像锝99MMIBI
^(125)I-Lipiodol经肝动脉灌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1989年
本文研究了^(125)I-Lipiodol经肝动脉灌注后对大鼠原发性肝癌的选择性和在大鼠体内放射性化学连接的稳定性。术后5分钟、24小时、96小时和1周,肝癌灶内的放射性强度分别是肝组织的3.59、4.38、18.30和20.65倍。经过肝脏代谢,^(125)I很少从Lipiodol分子上脱落。实验证实^(125)I-Lipiodol是较理想的选择性治疗肝癌药物。
杜竞辉王学浩钱建民陈端倪以成苗毅常国钧邵亚男周素华周大虎郑仕中
关键词:肝癌碘化油肝动脉灌注肝肿瘤
全身核素骨显象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
1996年
应用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象技术,检查120例住院恶性肿瘤患者,结合病史、生化检查、X线平片、CT及病理检查,探讨核素骨显象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价值。结果显示:核素骨显象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的灵敏度0.98,明显高于X线平片,略高于CT,特异性0.86。认为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象仍是临床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的首选方法。
徐兆强常国钧姚薇萱包丽华林戟李永军
关键词:肿瘤转移骨转移放射性核素骨显像
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体外反搏前后局部脑血流改变被引量:1
1994年
10例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末次发作后14~59(平均23±15)天作首次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发现10例31处局部脑血流减少区域,每例经36次体外反搏。
徐仲邦潘涛常国钧徐亮
关键词:体外反搏局部脑血流
小儿消化道出血的放射性核素显像诊断被引量:17
1994年
对17例小儿消化道出血的患儿作了(99m)TcO4腹部显像.结果显示9例手术证实为Meckel憩室的患儿中8例腹部有异常放射性浓聚,1例阴性.1例肠重复畸形,其腹部也有异常放射性浓聚区.另有升结肠息肉,出血性小肠炎.慢性结肠炎等7例均呈阴性.其诊断小儿消化道出血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率分别为90.0%、100.0%及94.1%,表明放射性核素显像诊断消化道出血是一种简便、安全、准确性较高的方法.
姚薇萱常国钧林戟马玉琪徐兆强李永军包丽华
关键词:消化道出血NMR成像美克耳憩室
^(99m)Tc-MIBI心肌断层显像对尿毒症心脏损害的评价被引量:1
1998年
99mTcMIBI心肌断层显像对尿毒症心脏损害的评价李永军常国钧姚薇萱徐兆强陈建伟柳卫对26例尿毒症维持血透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者行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心肌断层显像,结果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对照组30例,男20例,女10例,...
李永军常国钧姚薇萱徐兆强陈建伟柳卫
关键词:尿毒症心脏损害心肌断层显像锝99MMIBI
SPECT测定GFR和ERPF的临床评价被引量:1
1995年
刘佳王笑云张丽霞邹淑循姚薇萱常国钧徐兆强马玉琪
关键词:肾小球滤过率肾功能SPECT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