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常书福

作品数:39 被引量:89H指数:4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4篇动脉
  • 23篇冠状
  • 23篇冠状动脉
  • 12篇心肌
  • 12篇栓塞
  • 12篇微栓
  • 12篇微栓塞
  • 9篇造影
  • 7篇心脏
  • 6篇冠状动脉微栓...
  • 5篇心肌声学造影
  • 5篇声学造影
  • 5篇慢性
  • 5篇慢性完全闭塞
  • 5篇梗死
  • 4篇导丝
  • 4篇动脉血
  • 4篇心肌梗死
  • 4篇血管
  • 4篇血栓

机构

  • 38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38篇常书福
  • 34篇葛均波
  • 31篇钱菊英
  • 24篇马剑英
  • 15篇陈章炜
  • 12篇李晨光
  • 12篇陆浩
  • 12篇戴宇翔
  • 9篇舒先红
  • 8篇程蕾蕾
  • 7篇姚康
  • 6篇孙爱军
  • 6篇葛雷
  • 6篇邹云增
  • 5篇姚瑞明
  • 5篇黄东
  • 4篇陈永乐
  • 4篇黄浙勇
  • 4篇张峰
  • 3篇贾剑国

传媒

  • 7篇中国临床医学
  • 3篇中华心血管病...
  • 3篇中国分子心脏...
  • 2篇中国介入心脏...
  • 2篇中华超声影像...
  • 2篇上海医学
  • 2篇第十三次全国...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实验动物与比...
  • 1篇国际生物医学...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华医学会超...
  • 1篇THE 23...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7篇2011
  • 5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中树突状细胞及其亚型的变化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急型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外周血中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及其亚型的变化。方法:选择17例ST段抬高型AMI患者(AMI组)和14例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患者(SAP组)为研究对象,并以15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冠状动脉造影阴性者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技术三色分析法测定3组人群外周血中DCs及其亚型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百分比和绝对数,其中DCs以Lin1-HLA-DR+确定,髓样树突细胞(myeloid dendritic cell,mDC)以Lin1-HLA-DR+CD11c+确定,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pDC)以Lin1-HLA-DR+CD123+确定;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3组人群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其中ST段抬高型AMI患者在AMI发作7 d后进行随访。结果:AMI组患者急性期(<24 h)DCs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百分比、DCs的绝对数、mDC和pDC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百分比、mDC和pDC的绝对数、mDC与pDC比值均低于SAP组和对照组(P<0.01、0.05)。发作7 d后复查,AMI组DCs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百分比、DCs的绝对数、mDC和pDC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百分比、mDC和pDC的绝对数、mDC与pDC比值均高于急性期(P<0.01、0.05)。SAP组与对照组外周血中DCs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百分比、DCs的绝对数、mDC和pDC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百分比、mDC和pDC的绝对数、mDC与pDC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MI患者急性期血清TNF-α及IL-6水平高于对照组和SAP组(P<0.05),发作7 d后IL-6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AMI时外周血中的DCs包括mDC及pDC在急性期均明显降低,发作7 d后恢复至正常水平,提示外周血中DCs在AMI急性期可能参与了不稳定斑块的形成。
陆浩姚康黄东李晨光常书福戴宇翔孙爱军邹云增钱菊英葛均波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免疫反应
梗死心肌侧枝血管形成与缺氧诱导因子-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表达水平的关系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后梗死心肌中侧枝血管形成与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alpha,HIF-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VEGF-A)表达水平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连续收集经冠状动脉造影明确为完全闭塞病变者214例,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或)影像学资料,确诊为CTO者89例。采用ELISA法检测HIF-1α和VEGF-A的蛋白水平;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用定量PCR法测定PBMC中VEGF-A的mRNA水平。采用JMP9.0和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比较各组糖尿病患者比例,Rentrop 2级组(11/31,35.5%)和3级组(3/20,15.0%)显著低于0-1级组(18/38,47.4%),P〈0.05;比较各组的空腹血糖水平,Rentrop 2级组(6.67±1.41)mmol/L)和3级组(5.48±1.26)mmol/L)显著低于0-1级组(7.24±1.39)mmol/L),P〈0.05;比较各组患者中临床心衰(NYHAⅡ-Ⅳ级)的比例,Rentrop 2级组(12/31,38.7%)和3级组(3/20,15.0%)显著低于0-1级组(20/38,52.6%),P〈0.05;比较各组HIF-1α和VEGF-A的蛋白水平,Rentrop 2级组[(85.5±27.7)pg/mL,(139.5±42.1)pg/mL]和3级组[(103.3±30.2)pg/mL,(162.6±43.3)pg/mL]显著高于0-1级组[(42.0±16.1)pg/mL,(76.5±32.2)pg/mL],P均〈0.01;比较各组HIF-1α和VEGF-A的mRNA水平,Rentrop 2级组(1.31±0.46)和3级组(1.38±0.44)VEGF-A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高于0-1级组(1.00±0.28),P〈0.01。结论:慢性持续缺血、缺氧所导致的HIF-1α和VEGF表达增加在促进冠状动脉侧枝循环的建立、增加心肌血供、改善预后、减少临床心功能不全的发生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戴宇翔王审李晨光黄浙勇陆浩常书福钱菊英葛雷王齐兵颜彦樊冰张峰姚康马剑英黄东葛均波
关键词: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后即刻非支架节段内冠状动脉痉挛的临床特点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后即刻非支架节段内冠状动脉痉挛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69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中记录且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支架植入后即刻非支架节段内冠状动脉痉挛患者共102例,选择同期接受支架植入但未发生冠状动脉痉挛且年龄和性别匹配的患者共204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血液学检查指标及平均植入支架数目和植入支架总长度。结果:冠状动脉痉挛组男性比例、高脂血症病史比例及目前吸烟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中性粒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植入支架数目多于对照组植入支架总长度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后即刻非支架节段内冠状动脉痉挛多发生于男性和吸烟患者,过多、过长的支架植入可能诱发冠状动脉痉挛,慢性炎性反应可能在冠状动脉痉挛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戴宇翔李晨光黄浙勇陆浩常书福钱菊英葛雷王齐兵颜彦樊冰张峰姚康马剑英黄东葛均波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痉挛炎性反应
青年男性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瘤样扩张伴血栓形成一例被引量:1
2008年
患者男,23岁。因“阵发性胸闷、心悸40d”入院。患者于入院前40d夜间无明显诱因下突发胸闷、心悸,伴出汗、呼吸不畅,症状持续半小时左右,次日至外院心电图检查未发现异常,此后反复出现上述症状,入院前1周外院心电图示:窦性心律,房性早搏,V2~V4导联QS型,ST段弓背向上抬高3~4mm,经治疗(具体不详)后,因症状无明显好转而至本院就诊,收治入院。
常书福钱菊英刘学波葛均波
关键词:血栓形成冠状动脉青年男性阵发性胸闷
冠状动脉血流缓慢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探讨冠状动脉血流缓慢(Slow coronary flow,SCF)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冠状动脉造影等特点,寻找SCF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TIMI血流帧计数法(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 frame count,TFC)判断血流速度,入选2003年1月至2011年12月因胸痛等心肌缺血症状于我院心导管室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rtery angiography,CAG)的SCF患者376例,对照组为同期行CAG证实无冠脉显著狭窄且血流正常的患者共300例。记录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及血流速度。结果:慢血流组年龄低于对照组[(57.9±10.1)岁比(61.0±9.4)岁,p=0.006],男性比例和吸烟史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6.9%比42.0%,p<0.001和43.6%比24.0%,p<0.001)。慢血流组患者尿酸和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载脂蛋白A1(Apo-A1)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尿酸:(364±90)μmol/L VS.(327±92)μmol/L,p<0.001;甘油三酯:(1.86±1.14)mmol/L VS.(1.64±0.91)mmol/L,p=0.007;HDL-C:(1.10±0.25)mmol/L VS.(1.22±0.36)mmol/L,p<0.001;和Apo-A1:(1.12±0.21)g/L VS.(1.29±0.26)g/L,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甘油三酯、HDL-C和Apo-A1是预测慢血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其ORadj值依次为2.966(95%CI:1.891-4.654,p<0.001),1.395(95%CI:1.139-1.707,p=0.001),11.178(95%CI:3.896-32.070,p<0.001)和0.010(95%CI:0.003-0.037,p<0.001)。结论:性别、甘油三酯、HDL-C和Apo-A1是预测慢血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杨虹波钱菊英黄浙勇娄逸常书福葛均波
关键词:冠心病血流缓慢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最新临床研究解读
冠状动脉(冠脉)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s,CTO)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难点.随着介入技术和器械的发展,...
常书福马剑英
关键词: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介入治疗
高浓度胰岛素对树突状细胞的凝集素样氧化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
2015年
目的探讨高浓度胰岛素对树突状细胞(DC)的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表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磁珠法分离人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经含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100ng/mL和重组人IL-4(rhIL-4)50ng/mL的无血清细胞冻存培养基(RPMI-1640培养基)培养液培养5d,使其分化为未成熟DC。分别加入终浓度为1(胰岛素1组)、10(胰岛素10组)、50(胰岛素50组)、100nmol/L(胰岛素100组)的胰岛素,另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LY294002,LY294002+胰岛素100组)和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抑制剂(PD98059,PD98059+胰岛素100组)干预后再加入100nmol/L的胰岛素,干预24h后,收集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LOX-1蛋白表达。同时,用1、100nmol/L的胰岛素干预DC 24h后,加入LOX-1阻断抗体(抗LOX-1+胰岛素100组),将DC与荧光DiI标记的oxLDL(DiI-oxLDL)共同孵育4h,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C吞噬oxLDL情况。结果胰岛素10组、胰岛素50组、胰岛素100组的LOX-1mRNA、蛋白表达相对比值均显著高于胰岛素1组(P值均<0.05),前3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且呈浓度依赖性。PD98059+胰岛素100组的LOX-1mRNA、蛋白表达相对比值均显著低于胰岛素100组(P值均<0.05),LY294002+胰岛素100组与胰岛素100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胰岛素1组相比,胰岛素100组的DC摄取DiI-oxDL的能力增加了(138.2±23.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抗LOX-1+胰岛素100组摄取的DiI-oxLDL较胰岛素100组下降了(48.9±12.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浓度胰岛素明显上调DC的LOX-1的表达,该作用主要是通过MAPK信号通路起作用,PI3K信号通路在其中并不起主要作用,而且高浓度胰岛素通过LOX-1促进DC摄取oxLDL。
陆浩姚康黄东李晨光常书福戴宇翔孙爱军邹云增钱菊英葛均波
关键词:胰岛素树突状细胞动脉粥样硬化2型糖尿病
冠状动脉造影致左锁骨下动脉夹层行支架植入介入治疗一例
2014年
1临床资料 患者男,65岁。2001年4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状动脉三支病变,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予不规则服药治疗。2012年9月再发活动、劳累后胸痛,休息后好转。2013年3月住院,行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术,考虑患者既往行左内乳动脉旁路移植术,选择左侧桡动脉入路。
常书福姚康董智慧钱菊英葛均波
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内乳动脉支架植入左锁骨下动脉三支病变不规则服药
一种改进的Knuckle导丝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改进的Knuckle导丝,其包括:大体呈半球形的锥体头,前端连接于所述锥体头的芯丝,前端与芯丝的末端结合一起的不锈钢丝,套设于锥体头之后的芯丝前部的显影弹簧。本实用新型可以用来通过坚硬的冠状动脉完全闭...
马剑英常书福葛均波
文献传递
负荷心肌声学造影及斑点追踪显像评价猪冠状动脉不同程度微栓塞模型心脏收缩同步性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评价潘生丁负荷实时心肌声学造影分析猪心肌不同程度微梗死后收缩同步性的价值。方法小型猪18只,随机分为3组,经心导管在冠状动脉前降支注入微栓塞球(A组:微球剂量5万,3头;B组:微球剂量12万,8头;C组:微球剂量15万,7头)。分别在基础状态和微栓塞后6h、1周行潘生丁负荷实时心肌声学造影(RT-MCE)检查。应用Philips Q-Lab8.1工作站分析栓塞相关节段即左室前壁和前间隔基底段和中间段二维斑点追踪显像(STI)的环向应变、径向收缩速度和径向应变的峰值以及达峰时间。结果在静息状态下,没有检测到微栓塞对心脏收缩同步性的影响(P〉0.05);潘生丁负荷试验显示:微栓塞1周后,相关心肌节段的环向应变达峰时间延长(组间比较和组内比较,P〈0.05);而径向应变达峰时间从微栓塞后6h就表现为延长,并延续到1周后(P〈0.05)。结论潘生丁负荷RT-MCE能准确分析心肌血流灌注,微栓塞相关心肌节段环向应变和径向应变达峰时间延长。
程蕾蕾陈章炜舒先红马剑英钱菊英常书福陈永乐姚瑞明葛均波
关键词: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二维斑点追踪显像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