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应辉
- 作品数:10 被引量:17H指数:3
- 供职机构: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多发性骨髓瘤化疗前后Treg细胞变化及其与化疗疗效肿瘤负荷关系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分析硼替佐米为主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前后Treg细胞变化及其与化疗疗效、肿瘤负荷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CCK-8法检测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胜利油田中心医院21例初治、16例复治MM患者接受硼替佐米为主联合化疗前后外周血中Treg细胞比例及活性,分析Treg细胞变化与疗效、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浓度变化的关系。结果与健康志愿者相比,化疗前MM患者Treg细胞比例明显升高。经硼替佐米为主联合化疗后,初治组化疗有效MM患者的Treg细胞比例由(8.69±1.39)%下降为(6.07±1.21)%(P<0.05);复治组化疗有效MM患者的Treg细胞比例由(9.35±1.32)%下降为(7.33±1.06)%(P<0.05)。与化疗前相比,两组化疗有效的MM患者Treg细胞的免疫抑制功能活性明显降低(P<0.05);但两组化疗无效MM患者Treg细胞比例及免疫抑制功能活性与化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分析发现硼替佐米为主联合化疗后外周血中Treg细胞比例下降与血清β2-MG浓度下降呈线性相关。结论硼替佐米为主联合化疗治疗初治及复治性MM的疗效确切,Treg细胞可作为反映硼替佐米为主联合化疗疗效、肿瘤负荷的指标。
- 邢健鲁光刘国强徐敏路希敬赵霞韩芳王椋尚应辉丁慧芳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
- 伴CSF3RT618I突变的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1例并文献复习
- 2016年
- 目的:提高对伴CSF3RT6181突变的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monocytic leukemia,CMML)的认识。方法:分析1例伴CSF3RT6181突变的CMML,结合文献复习讨论。结果:我们首次在CMML中报道CSF3RT6181突变。CSF3R突变的患者预后较差,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能否改善其预后尚不清楚。结论:CSF3RT6181突变对CMML患者的预后影响还需要进一步临床研究来确定。
- 王华王志永刘芳辛春红衣文婷景瑞尚应辉董於坪冯四洲
- 关键词: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提升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小鼠的血小板数并影响其外周血单核细胞中 T-bet 和 GATA-3基因表达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 MSC)对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ITP)小鼠血小板数目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大鼠抗小鼠CD41抗体( MWReg30单抗)的方法诱导BALB/c小鼠产生ITP后,取20只作为实验组,20只作为对照组。之后通过鼠尾静脉给实验组小鼠注射MSC 2×107个/只。注射后5 d、7 d、14 d,测定实验组与对照组小鼠外周血血小板数;14 d时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检测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中转录因子T-bet和GATA-3 mRNA的表达;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Th1类细胞因子IFN-γ、IL-2及Th2类细胞因子IL-4、IL-10的水平。结果7 d、14 d后,注射MSC实验组小鼠血小板值[(588.0±81.6)×109/L、(623.0±78.9)×109/L]明显高于未注射MSC对照组[(317.0±90.1)×109/L、(288.0±87.8)×109/L](P<0.05);14 d时,实验组PBMC中T-bet mRNA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0.04±0.03) vs (0.27±0.05)](P<0.05);GATA-3 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0.14±0.04) vs (0.07±0.05)](P<0.05);实验组Th1类细胞因子IFN-γ、IL-2水平[(3.1±1.7) pg/ml、(3.2±2.1) 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10.3±4.8) pg/ml、(16.3±5.7) pg/ml](P<0.05);实验组外周血 Th2类细胞因子 IL-4、IL-10水平[(88.6±15.2) pg/ml、(38.3±11.8) 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32.7±5.7) pg/ml、(22.1±3.4) pg/ml](P<0.05)。结论 MSC可以有效提升ITP小鼠的血小板数,机制可能与抑制了T-bet和GATA-3的表达失常导致的Th1细胞极化有关。
- 徐敏王椋刘国强鲁光丁慧芳邢健赵霞韩芳尚应辉
- 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小鼠转录因子T-BET转录因子GATA-3
- 多发性骨髓瘤伴颅内受累1例并文献复习
- 2017年
-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浆细胞恶性肿瘤,多发生于老年人。此种疾病以产生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片段(M蛋白)的异常浆细胞增殖为特点,导致相关组织或器官损伤。MM常表现为骨骼及肾脏受侵,累及颅内少见[1]。我院目前治疗1例MM并颅内受累患者,现报告如下,并综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
- 景瑞王志永王华辛春红尚应辉郝俊梅董鑫董於坪冯四洲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预后
-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B细胞淋巴瘤继发急性髓系白血病一例并文献复习
- 2016年
- 目的提高对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B细胞淋巴瘤(CLL/SLL)继发髓系肿瘤的认识。方法报道1例CLL/SLL继发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并对该病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可能的机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CLL/SLL继发髓系肿瘤患者大多数伴有染色体异常,对接受以氟达拉滨为基础联合化疗的患者出现造血不良特征或血细胞减少应加强评估。结论CLL/SLL继发髓系肿瘤少见,预后差,临床医师对具有危险因素的患者应提高警惕,争取早诊断、早干预。
- 王华辛春红王志永景瑞尚应辉衣文婷董於坪冯四洲
- 关键词:第二肿瘤
- 类风湿性关节炎继发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被引量:1
- 2017年
- 患者女性,59岁。因“乏力、胸闷4个月余,加重伴喘憋7d”于2016年3月9日就诊于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患者10年前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先后给予“甲氨蝶呤、非甾体消炎药、中药”治疗。
- 刘芳王华王志永尚应辉辛春红景瑞冯四洲
-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继发
-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继发皮肤浸润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 2017年
- B细胞淋巴瘤累及结外部位常见是胃肠道,其次是皮肤。淋巴瘤累及皮肤分为原发和继发。原发皮肤淋巴瘤以T细胞来源为主,而继发皮肤淋巴瘤少见T细胞来源,大部分为B细胞来源,常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经典亚型,比如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和滤泡型淋巴瘤。我们报道1例DLBCL治疗过程中出现继发皮肤浸润,结合相关文献复习,以期提高认识。
- 王志永郝俊梅尚应辉辛春红景瑞董於坪王华
- 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皮肤浸润文献复习
- 深低温冻存自体血小板输注治疗恶性血液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和安全性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观察深低温(-80℃)冻存自体血小板输注对恶性血液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完全缓解的4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平均分配到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在化疗间歇期、血小板计数≥120×10^9/L时,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小板,加5%二甲基亚砜后置一80℃冰箱中保存;化疗后血小板≤15×10^9/L时将冻存自体血小板经40℃水浴复苏后输注。对照组患者在化疗后血小板≤15×10^9/L时输注3d以内的异体新鲜血小板。2组患者输注前、后分别测血小板计数,计算输注后1h、24h血小板校正增加值(CCI),观察其止血效果。研究组同时计算复苏后血小板回收率。同时观察2组的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输注后lhCCI为(19.3±6.1)×10 ^9/L、24hCCI为(12.2±7.0)×10^9/L,有效率80%,输血反应率45%。研究组共采集、输注20次,采集血小板计数为(3.4-8.5)×10^11。复苏后血小板回收率为(73.51±9.03)%(62%-83%)。输注后lhCCI为(17.4±7.6)×10^9/L,24hCCI为(10.5.4-5.8)×10 ^9/L,有效率8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反应率15%,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其他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深低温冻存自体血小板输注治疗恶性血液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临床止血效果与异体新鲜血小板疗效相当,且输血反应和其他不良反应减少。
- 刘国强丁慧芳路希敬徐敏邢健赵霞韩芳尚应辉
- 关键词:血小板输注血液肿瘤血小板减少
- 输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小鼠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观察及机制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输注间充质干细胞(MSC)对小鼠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治疗效果及其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大鼠抗小鼠CD41抗体的方法诱导建立雌性BAI,B/c小鼠ITP模型,取建模成功小鼠20只作为实验组,经尾静脉注射雄性BALB/c小鼠的MSC2×10’/个;另取20只建模成功小鼠作为对照组,不注射MSC。注射MSC14d后,取两组小鼠外周血,测定血小板数,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髓系树突细胞(mDC,Lin—HLA-DR’CDllc’细胞)绝对数及其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和CD86的表达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Tn1细胞因子7干扰素(INF-7)、白细胞介素2(IL-2)及Tn2细胞因子IL-4、IL-10的水平。结果注射MSC14d后,实验组小鼠血小板数量为(623±78.9)X10’/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8±87.8)×10^9/i.(P〉0.05)。实验组mDC绝对数量为(16.24±9.97)/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32±13.21)/ml(P〈0.05);实验组mEK;表面的CDS0和0986的表达分别为(2.31±1.26)%和(46.25±20.2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27±3.31)%和(62.21±16.41)%(P〈0.05)。实验组外周血INF7和IL-2水平分别为(3.1±1.7)和(3.2±2.1)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3±4.8)和(16.3±5.7)pg/ml(P〈0.05);IL-4和IL-10水平分别为(88.6±15.2)和(38.3±11.8)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2.7±5.7)和(22.1±3.4)pg/ml(P〈0.05)。结论MS(2可以有效治疗小鼠ITP,其机制与MSC抑制小鼠IX;活化导致T。1细胞的极化有关。
- 徐敏路希敬丁慧芳刘国强鲁光邢健赵霞韩芳王椋尚应辉
- 关键词:小鼠间质干细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TH1细胞树突细胞
- 房颤合并冠心病的抗栓药物治疗被引量:3
- 2011年
- 当同时存在房颤及冠心病时,抗栓策略如何选择一直是一个困扰临床医生的问题。在20多种抗栓药物中,目前应用于房颤合并冠心病证据最多的主要有三类:阿司匹林、ADP受体拮抗剂和华法林,三者阻断血栓形成的不同环节。
- 王青海尚应辉刘相飞
- 关键词:房颤冠心病阿司匹林华法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