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化山
- 作品数:54 被引量:137H指数:8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立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改良左胸小切口与常规开胸食管癌切除术疗效比较被引量:9
- 2006年
- 目的比较改良左胸小切口与常规开胸食管癌切除术疗效,探讨改良左胸小切口食管癌切除手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3年12月62例改良左胸小切口食管癌切除术(改良组)和96例常规左胸切口食管癌切除术(常规组)的临床资料,从术后近期并发症、淋巴结清扫程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1,3年生存率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组均无手术死亡,2组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8.6±3.5 vs.10.3±4.8)无统计学差异(t=1.251,P=0.862),2组手术时间(174.6±65.4)min vs.(168.4±88.0)min无统计学差异(t=0.476,P=0.635),改良组术中出血量(322.4±155.3)ml显著少于常规组的(445.7±161.7)ml(t=-4.751,P=0.000);改良组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16.1%(10/62)与常规组20.8%(20/96)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542,P=0.462),改良组术后住院时间(11.3±2.4)d显著少于常规组的(14.7±4.1)d(t=-5.905,P=0.000);2组1、3年生存率无显著差异(log-rank分析χ^2=3.92,P=0.095;χ^2=3.66,P=0.112)。结论改良左胸小切口食管癌切除术创伤小,术后近期并发症率、术中彻底清扫区域淋巴结、远期手术疗效与常规开胸食管癌切除术无差别。
- 王旭广杨鲲鹏苏彦河张灿宇黄壮士寿化山
- 关键词:食管癌小切口淋巴结转移
- 胸骨横断第二肋间切口切除胸腺或非侵袭性胸腺瘤术后不放置胸腔引流管和纵隔引流管术式体会被引量:1
- 2011年
- 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共完成122例经胸骨横断第二肋间切口切除胸腺或非侵袭性胸腺瘤手术,其中29例未放置胸腔引流管和纵隔引流管,临床观察患者痛苦小,恢复快,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本组122例,其中男57例,女65例,年龄13~79岁,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104例。
- 王旭广杨鲲鹏张进葛晓晴黄壮士苏彦河张灿宇张清勇吉庆春寿化山
- 关键词:胸腔引流管胸腺胸腺瘤切除术胸骨术式
-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CYFRA21-1、NSE和CEA联合检测对肺癌的诊断价值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可溶性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癌胚抗原(CEA)联合检测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肺癌患者45例和肺良性病变患者20例(对照组),按照纤维支气管镜操作技术常规取2组对象的BALF,采用免疫放射法检测CYFRA21-1、NSE的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CEA的水平。绘制BALF中CYFRA21-1、NSE和CEA3种标志物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临界值,以≥临界值为阳性,计算敏感度、特异度及约登指数。结果:肺癌组BALF中CYFRA21-1、NSE和CEA的最佳临界点值分别为为36.25、7.87和25.91μg/L。3者联合检测串联试验的约登指数为51.7%,高于非联合检测时各单项指标的约登指数(CYFRA21-1为32.1%,NSE为30.0%,CEA为25.6%)。联合检测并联试验的约登指数为40%,但特异度可达100%。结论:BALF中CYFRA21-1、NSE及CEA联合检测可提高肺癌诊断率,降低漏诊率。
- 齐宇李鑫杨鲲鹏袁天柱袁前超寿化山
- 关键词:肺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 高压氧对肺癌病人手术前后血气、血浆粘度及红细胞电泳的影响
- 1991年
- 低氧血症是肺癌手术的主要障碍,血液沾滞性增加促进肿瘤的转移。改善肺功能,扩大肺癌手术适应证及降低肺癌病人血液粘滞性是一重要课题,我们进行了高压氧肺癌病人血氯及血液粘滞性影响的临床研究,报告如下。
- 杨鲲鹏寿化山张灿宇吉庆春孙广平全玉勤乔美丽王春亭康聚常毛云鹏吴勋臣施天祥牛广恩王金铎
- 关键词:高压氧血气血浆粘度
- 肺癌患者手术前后高压氧治疗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00年
- 杨鲲鹏寿化山袁天柱
- 关键词:肺癌手术前高压氧治疗
- 微创小切口剖胸治疗食管平滑肌瘤32例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探讨经胸微创小切口治疗食管平滑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32例食管平滑肌瘤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切口长10~15cm,经左胸后外侧小切口14例,经右胸后外侧小切口18例。结果全部患者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82min;无一例死亡,无术后并发症发生。随访6个月至8年,未见复发及食管胃反流等消化道症状。结论经胸微创小切口治疗食管平滑肌瘤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
- 袁天柱韦武利杨鲲鹏寿化山廖文勇何兆忠向敏峰王奇
- 关键词:食管良性肿瘤食管平滑肌瘤外科手术微创
- 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术后病情反复的临床诊断与治疗体会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总结重症肌无力(MG)胸腺切除术后症状缓解后又复发进展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行胸腺切除术后MG症状缓解后再复发患者的临床特点,观察以糖皮质激素和胆碱酯酶抑制剂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的临床效果。结果全组术前改良Osserman分型Ⅰ型1例,Ⅱ型17例,Ⅲ型4例;复发进展后改良Osserman分型Ⅱ型15例,Ⅲ型6例,Ⅳ型1例,肌无力危象6例。治疗后完全缓解9例,部分缓解12例,死亡1例。结论MG胸腺切除术后缓解患者仍会出现复发进展,复发后以吞咽困难为主要症状的延髓型MG最常见,对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反应差,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可使大多数患者缓解,降低病死率。
- 王旭广杨鲲鹏寿化山张进申成玉
-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术
- 一种新型的肌层内隧道食管胃吻合(附936例无吻合口瘘的经验)
- 2000年
- 从1981~1998年我们收治食管、贲门癌手术6200例,切除5242例。共发生吻合口瘘188例。切除和发生吻合口瘘率,分别为84.5%和3.3%。从1986年我院胸外科一组医生根据Redo、Lowers和刘鲲粘膜下“隧道”食管胃吻合进行了多项改进,共行食管、贲门癌切除936例,术后无吻合口瘘发生。其中贲门癌360例作了弓下吻合,中下段食管癌572例作了弓上吻合,4例中上段食管癌作了颈部吻合。我们对400例病人进行随访,食管钡餐正、斜及头低脚高位X线摄片,吻合口直径除8例有轻度狭窄(0.5cm),24例有轻度返流外,其余吻合口都在1~2cm。对280例作了食管镜检查并与240例“荷包”和“套叠”式吻合进行对照,不论从食管镜肉眼观察、粘膜活检及粘液pH值测定,两组都有明显的差异。肌层内“隧道”食管胃吻合实践证明有以下优点:①肌层内“隧道”食管胃吻合是用一片胃的浆肌层来建立一个保护屏障,以弥补食管因缺乏浆膜层而愈合能力差,因此能预防吻合口瘘。②肌层内“隧道”的吻合口吻合时是在一平面进行,吻合口周边不再包埋和套入,这样可避免吻合口狭窄。③吻合口在胃前壁环行肌的作用下而闭合,起到抗返流的作用。
- 寿化山李林李秋野冯金旺袁天柱杨鲲鹏
- 关键词:食管胃吻合中下段食管癌浆肌层
- p53和nm23基因变化与肺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 2002年
- 目的:探讨p^(53)和nm23基因变化在肺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ABC法对69例肺癌原发病灶及淋巴结转移病灶进行了p^(53)和nm23基因蛋白的检测。结果:在69例肺癌中,p^(53)免疫阳性率为63.8(44/69),p^(53)阳性者的淋巴结转移率(77.5%),明显高于p^(53)免疫阴性者的淋巴结转移率(27.6%,P<0.05)。nm23免疫阴性者占65.2%(45/69),nm23阴性者的淋巴结转移率(72.7%),明显高于nm23阳性者的淋巴结转移率(27.3%,P<0.05)。p^(53)(+)/nm23(-)组的淋巴结转移率(71.4%)明显高于p^(53)(-)/nm23(+)组的淋巴结转移率(16.7%,P<0.05)。结论:p^(53)和nm23在肺癌淋巴结转移中起一定作用,p^(53)高表达和nm23低表达共同提示着肺癌高转移及预后差的风险。
- 贾育红袁天柱杨鲲鹏寿化山
- 关键词:肺癌淋巴结转移P53NM23
- 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30例报告被引量:2
- 2004年
- 黄壮士黄培洁张艳峰寿化山
- 关键词:肺切除术支气管胸膜瘘合并症手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