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国军 作品数:33 被引量:129 H指数:6 供职机构: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 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经济管理 环境科学与工程 文化科学 更多>>
试论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的意义及发展策略——以江苏省南京市美丽乡村建设为例 被引量:3 2014年 美丽乡村建设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工程,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本文介绍了农业有机废弃物的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的途径,并以江苏省南京市为例,对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地位及发展策略进行了分析。 魏启舜 季国军 赵荷娟关键词:农业有机废弃物 资源化 美丽乡村建设 NaCl胁迫对草莓不同叶龄叶片光合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6 2012年 以红颊草莓为材料,研究了NaCl胁迫处理对不同叶龄叶片光合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绿素初始荧光中潜在荧光Fv/Fo对盐胁迫敏感,功能叶片潜在荧光参数显著降低。在光适应叶绿素荧光参数中,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光化学猝灭、光化学速率等在新叶和老叶上均表现为明显降低。盐胁迫显著降低了草莓植株功能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等,但可提高草莓功能叶片的MDA含量以及抗氧化酶SOD、POD的活性。 孙永平 邵和平 季国军 郭成宝关键词:草莓 气体交换参数 抗氧化酶系统 秸秆还田模式对农田土壤碳库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4 2017年 为探明南方稻麦两熟制农田秸秆还田模式对土壤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碳库管理指数和稻麦产量的影响,论文通过8 a的水稻-小麦轮作田间定位试验,设置了4个秸秆还田模式处理:秸秆不还田(CK)、秸秆稻麦季均还田(RW)、仅麦秸稻季还田(W)、仅稻秸麦季还田(R)。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秸秆还田显著提高了0~20 cm土壤的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稳定态有机碳(P<0.05);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处理之间的土壤总有机碳、稳定态有机碳差异均不显著(P>0.05),RW处理的活性有机碳、碳库活度指数、碳库管理指数与R处理无显著差异性(P>0.05),显著大于W处理(P<0.05);RW与R处理的水稻产量均值无显著差异性(P>0.05),显著大于W处理;活性有机碳、碳库管理指数与水稻产量均值呈极显著相关(P<0.01),与小麦产量均值关系不密切(P>0.05);上述结果表明,与稻麦两季还田模式相比,南方稻麦两熟制农田实施仅稻秆麦季还田模式,并不影响作物稳产性与土壤地力的提升。 王海候 金梅娟 陆长婴 施林林 周新伟 沈明星 季国军 张永春关键词:土壤 活性有机碳 碳库管理指数 稻麦两熟制 江苏稻田轮作模式碳、氮足迹分析 被引量:5 2023年 [目的]稻田通过排放温室气体和活性氮对生态环境带来影响,本文旨在系统分析江苏不同稻田轮作模式碳、氮足迹及其构成。[方法]以江苏新型经营主体为调查对象,利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定量分析江苏不同稻田轮作模式碳、氮足迹及其构成。[结果]不同稻田轮作模式单位面积碳足迹和单位面积氮足迹从高到低依次为稻麦轮作(18.22 t·hm^(-2)和139.54 kg·hm^(-2))、稻油轮作(13.20 t·hm^(-2)和101.65 kg·hm^(-2))、稻绿肥轮作(10.20 t·hm^(-2)和73.19 kg·hm^(-2)),单位产量碳足迹和氮足迹在不同轮作模式间差异不显著。不同稻田轮作模式单位面积碳、氮足迹存在区域差异,稻麦单位面积碳、氮足迹和稻油单位面积氮足迹从高到低依次为苏北地区、苏中地区、苏南地区,稻油轮作单位面积碳足迹和稻绿肥轮作单位面积碳、氮足迹在不同地区差异均不显著。对单位产量氮足迹而言,稻麦轮作单位产量氮足迹在不同地区差异显著,而稻麦轮作单位产量碳足迹、稻油和稻绿肥轮作单位产量碳、氮足迹在不同地区差异均不显著。不同轮作模式碳足迹主要来源CH 4排放和氮肥使用导致的碳足迹,占比分别为46.6%~50.7%和23.9%~25.2%。氮肥施用导致的氨挥发、氮素径流、氮素淋失及氮肥投入是不同稻田轮作模式氮足迹的主要来源,占比分别为52.2%~59.0%、14.6%~20.21%、8.7%~10.8%和7.8%~7.9%。[结论]稻油轮作和稻绿肥轮作模式是一种较为低碳和低氮的轮作模式,而考虑粮食安全,选择稻麦轮作模式优于稻油轮作和稻绿肥轮作模式。 季国军 纪洪亭 程琨 刘满强 江瑜 胡正锟 张岳芳 胡乃娟 唐若迪 胡锋关键词:碳足迹 生命周期评价 完善体系 长效监管——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的思考 被引量:1 2007年 季国军 贾生华 何建桥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 质量安全体系 “菜篮子”工程基地建设思考 2022年 “菜篮子”工程关系到社会民生,也影响着都市圈的经济发展,是各级党委和政府十分关心、人民群众十分关注的重要工程。建设现状江苏省南京市从注重地产供给、市场建设和质量把控等方面持续推进“菜篮子”工程基地建设。注重地产供给,有序扩大本地“菜篮子”产品生产。蔬菜生产方面,坚持稳定蔬菜产业发展。 王玉玲 季国军 何宝勇关键词:蔬菜产业发展 社会民生 菜篮子 都市圈 双孢蘑菇菌糠基质对架式栽培草莓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2 2014年 研究了添加不同比例双孢蘑菇菌糠的栽培基质对架式栽培草莓生长的影响以及果实品质差异。结果表明,以菌糠∶草炭∶珍珠岩∶蛭石=1∶3∶1∶1为配比的基质处理,有机质、N、P、K含量均高于其他处理,营养生长期植株冠面积及第3张叶叶柄长、叶柄粗、叶片面积分别比对照高25%、3.8%、2.6%、17.4%,比对照增产9.59%(P<0.05),对果实品质无明显影响,说明该基质适宜草莓立体栽培。 赵荷娟 魏启舜 王琳 林久军 周影 季国军关键词:基质 草莓 我国地理标志农产品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0 2022年 发展地理标志农产品是推动我国乡村振兴、加快农业现代化、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总结分析我国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研究现状,明确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发展方式和研究热点,为未来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以“地理标志农产品”为关键词进行文献检索,统计分析我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各省(市、区)的分布、研究的时间分布、文献来源、学科分布、基金分布,并通过CiteSpace软件进行关键词的突现分析和共线分析。结果表明,地理标志农产品在我国各省(市、区)分布不均匀,其研究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目前热点研究为品牌化研究、生产者和消费者研究、农产品保护制度及经济效益等。但目前理论研究滞后于产业发展,尤其对地理标志农产品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不足。因此,在今后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发展中,应加强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多元保护机制,加大宣传力度,探索利益联结机制,发挥特色产业集群优势,扩大产业和影响力,进而推动乡村振兴,促进人们共同富裕。 韩玉玲 姚瑶 施宇恬 季国军 张越关键词:地理标志 农产品 长江下游稻田不同种植制度的碳足迹分析 2024年 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降低碳排放是当前农业种植结构优化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探究长江下游稻田不同种植制度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及其碳足迹,设置4种稻田种植制度处理:一年一熟的冬闲-水稻以及一年两熟的紫云英-水稻、冬油菜-水稻、冬小麦-水稻,连续两年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监测土壤甲烷(CH_(4))和氧化亚氮(N_(2)O)排放,运用生命周期评价法估算农田生产过程和农业生产投入引起的直接和间接温室气体排放,并进行碳足迹分析。结果表明:(1)一年两熟种植制度较一年一熟的冬闲-水稻增加周年CH_(4)排放17.5%~64.5%、N_(2)O排放60.7%~139.8%以及土壤有机碳固定量17.3%~37.2%;(2)在考虑土壤固碳的情况下,不同种植制度的土壤有机碳固定能抵消26.6%~35.6%的温室气体排放,冬小麦-水稻、冬油菜-水稻、紫云英-水稻单位面积净碳足迹两年平均分别为13.79、11.83和9.07 t CO_(2)-eq·hm^(-2),较冬闲-水稻(7.63 t CO_(2)-eq·hm^(-2))分别增加80.6%、55.0%和18.8%;(3)稻田生态系统碳足迹主要来自土壤CH_(4)排放(61.8%~67.4%),其次是氮肥施用(18.3%~23.9%),而后为N_(2)O排放(3.3%~5.2%)和柴油的使用(2.2%~2.8%);(4)一年两熟有利于增加周年产量和产值,非水稻季种植粮油作物能显著提高种植净收益,不同种植制度单位产量和单位产值碳足迹的差异不大。因此,冬闲-水稻是长江下游稻田最为低碳的种植制度,综合碳排放、粮食安全和经济产出,冬小麦-水稻、冬油菜-水稻明显优于冬闲-水稻;发展甲烷减排和氮肥减施技术是降低稻田生态系统碳足迹的重要途径。 严燕 季国军 胡乃娟 陈留根 郑建初 胡锋关键词:碳足迹 温室气体 土壤固碳 长江下游 江苏水稻种植方式碳足迹和经济效益综合评价 2024年 系统分析水稻不同种植方式碳足迹及经济效益对水稻生产碳减排和发展低碳农业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在省级尺度上关于不同水稻种植方式碳足迹和经济效益综合评价的研究尚少见报道。基于江苏水稻农情调查数据,利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定量分析江苏水稻不同种植方式碳足迹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2016-2020年不同水稻种植方式单位面积碳足迹为11.28~14.39t·hm^(-2),单位产量碳足迹为1.30~1.52kg·kg^(-1),单位产值碳排放为0.49~0.58kg·yuan^(-1),单位面积碳足迹、单位产量碳足迹和单位产值碳足迹从大到小依次为抛秧水稻或手插水稻、机插水稻、直播水稻。机插水稻和手插水稻生产单位面积碳足迹随年份的增加呈下降趋势。机插水稻、手插水稻和直播水稻单位产量碳足迹随年份的变化呈下降趋势。不同水稻生产种植方式碳足迹中占比最大的是稻田甲烷排放,其次为氮肥施用导致的碳足迹、稻田氧化亚氮排放和灌溉用电导致的碳足迹。氮肥和灌溉用电是影响不同水稻种植方式碳足迹差异的主要驱动因素。不同水稻种植方式总收益为2.51×10^(3)~2.75×10^(3)yuan·hm^(-2),资源投入成本为1.88×10^(3)~1.99×10^(3)yuan·hm^(-2),碳排放成本为0.20×10^(3)~0.25×10^(3)yuan·hm^(-2),考虑碳排放的净收益(NI-CO_(2))为0.39×10^(3)~0.64×10^(3) yuan·hm^(-2)。机插水稻NI-CO_(2)低于其他三种水稻种植方式,这与机插水稻较高的总收益和较低的资源投入成本和较低的碳排放成本有关。综上所述,仅考虑碳排放,直播水稻是最为低碳的水稻种植方式,综合碳排放和经济效益,机插水稻优于手插、直播和抛秧水稻。 季国军 纪洪亭 程琨 刘满强 江瑜 胡正锟 张岳芳 胡乃娟 胡锋关键词:水稻 碳足迹 生命周期评价